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港官員不滿《紐約時報》雙標:專登「港獨」文章,拒收港府投稿

港官員不滿《紐約時報》雙標:專登「港獨」文章,拒收港府投稿

【文/觀察者網 童黎】

16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香港「辱國議員」游蕙禎署名文章,引來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不忿。

原來,他和前任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均曾多次向《紐約時報》投稿,卻被全數拒絕刊登,連以讀者來函方式也不行。但《紐約時報》對「港獨」、破壞香港法治的文章卻一律照單全收,確實是份「頗為奇怪的報紙」。

這番爆料也被香港網友評為「美式民主」。

近日,「港獨」組織「青年新政」成員、前立法會候任議員游蕙禎竟在美國《紐約時報》撰文,以「香港民主之死」為題,妄稱「香港唯有脫離中國,才能享有真正的民主與自由」。

《紐約時報》刊登「港獨」文章,令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民主思路」召集人、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大為不滿,他間接披露了《紐約時報》的「選稿規則」。

19日,湯家驊在社交媒體上批評《紐約時報》「確是一份頗為奇怪的報紙」。

他透露,「早前我和前任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均曾多次就香港法治、憲法及法庭判決問題撰文,《紐約時報》卻全數拒絕刊登,甚至連以讀者來函方式也拒絕刊登,但對港獨、破壞香港法治的文章卻一律照單全收。」

湯家驊指出,這「令特區在國際間只有不斷被偏頗言論抹黑,卻毫無自辯機會,令人感到遺憾和憤怒。」

湯家驊 圖自港媒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2016年10月,70位立法會議員宣誓就職,「港獨」分子游蕙禎及梁頌恆在宣誓時刻意加入辱國和「港獨」字眼,展示印有「Hong Kong is not China」字樣的橫幅,兩人以英語讀出誓詞,公然將「China」讀成「支那」。

《紐約時報》對湯家驊、特區前任律政司司長及游蕙禎的不同待遇,讓香港網民也不由感嘆,這就是「美式民主」。

還有民眾提出懷疑:「有理由相信,游的投稿是被動的,是受邀的,至於邀請的報酬,則難以推斷。要奇怪的是,香港人都同乘坐同一艘船上,何以會那麼積極,配合他人去弄沉自己的船,這才是匪夷所思,教人費解。」

另據香港《星島頭條網》報道,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類似游蕙禎提出的「港獨」論調,過去也曾在美國媒體刊登,但看不到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至少不及彭定康不斷在國際社會講」。

但他擔心,有美國政治勢力趁機在香港問題上大做文章,試圖干預「一國兩制」正常運作。

劉兆佳稱,最近有香港外國記者不顧香港各界強烈反對,公然邀請「港獨」分子演講,表明有人藉此擾亂中國內部事務。

外國記者會會址 圖自香港《南華早報》

事實上,人民政協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此前已連續多日發文與香港「外國記者會」論戰,並直接點出此舉違反《基本法》第23條,並不屬「言論自由」範疇,但仍未能阻止該機構邀請「香港民族黨」創始人陳浩天舉辦演講。

對於香港外國記者會邀請「港獨」演講一事,外交部駐港公署隨即發聲明,表示義憤並予以譴責。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強調,特區政府有憲制責任維護國家安全、主權、領土完整,這是不能妥協的,我們對於這種鼓吹香港脫離國家的言論、行為絕不容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蔡英文貼身保鏢被爆偷情醜聞 同大12歲女軍官開房
基礎教育「減負」改革,真對我們有利嗎?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