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訪國家體育總局新體育網專職編委譚傑

訪國家體育總局新體育網專職編委譚傑

譚傑,著名跑者,媒體人,國家體育總局新體育網專職編委,曾任《中國馬拉松領跑者》出版人,《籃球報》總編輯,中國田協評選的2016中國馬拉松跑步人物,首都媒體跑團副團長。

慧跑CEO、跑步研習社聯合發起人顧曉明於2018年8月31日對譚傑先生進行了專訪。

以下為談話內容

一、先參加半馬再跑全馬這個人們習以為常的觀念是有問題的

Q:您見證與參與了這幾年馬拉松在中國的大發展,您想對那些只具備10公里跑基礎但想參加半馬的跑者說什麼?

譚傑:我是這樣開始跑步的。2012年,我報名參加TNF十公里越野比賽,因為受身邊朋友鼓動,所以我就報名參加了。跟絕大多數人開始跑步一樣,我也是受朋友影響。接下來就是做十公里比賽準備,那之前應該很長時間都沒運動了,所以為了這十公里,還是做了特別認真的準備,大概有一百天吧,就是從零基礎開始準備了一百天,然後完成了那次十公里比賽。

譚傑參加2018年北馬

那次準備得特別系統,所謂系統就是跑量一點一點的加上去,從走跑結合開始,慢慢過渡到全程都能跑。最後,在訓練中就能夠跑十公里了,同時拉伸、熱身也都認真去做。所以整個備戰十公里的過程就很順暢的完成了,也沒有受傷。我完成了十公里以後就開始看一些全馬訓練計劃。印象中,我看過的全馬訓練計劃基本上都是十八周的時間,就是持續四、五個月的那種計劃。這些計劃中的LSD訓練就是從十公里開始,也就是說基本上我已經可以執行這個計划了。

而且這個計劃基本上能讓你樹立五個月之後能完成一個全程馬拉松的信心,所以我就是按著這個計劃,從跑十公里一直到跑全程的。過程就是一點兒一點兒增加距離,就是十、十二、十三、十五公里就這麼一直到最後到跑到三十、三十二公里,然後最終去比賽。所以我不建議人們能跑十公里就馬上去參加半程比賽,你也許能勉強關門完成,但很痛苦,還非常容易受傷。

因為我一直覺得半程,它只是一個距離,它不應該是一個比賽,準確來說,在你完成全程馬拉松以後你可以去跑一個半程。作為速度訓練或者作為給自己的獎勵,但是前提是你應該先去跑全程,這是我的觀點。我不太建議將半程作為目標去準備,這個好像不太符合訓練的規律。但是你在準備全馬的過程中,可以將半程作為一個訓練,你正好那周該去做一個長距離拉練了,恰好有一個半馬比賽,我覺得可以參加,以賽代練。

所以這就引起另外一個話題了,之前國內有很多的猝死案例都發生在半馬比賽上,參加半馬的比賽的資質不應該是跑完過十公里,而是必須得參加完全程比賽,才有資格參加半程比賽。這樣的半程比賽才會安全,否則的話,半馬永遠是一個不安全的比賽。也就是說如果是從十公里向全程馬拉松過渡的話,那半程比賽對於很多人尤其是首半馬的人來講,它其實是一個不安全的比賽,所以我也根本就不認為有首半馬這麼一說。這是我的觀點,也許有人並不認同。

二、譚傑對於跑步的深度思考和感受

Q:中國完成全馬的跑者預計20萬上下,您認為如何擴大這個人數?

譚傑:我同意這個判斷,中國完成全馬的跑者人數預計在二十萬左右。對於如何擴大這個問題?我覺得讓人數自然擴大就可以了,因為二十萬人在跑全馬的話,就是二十萬個榜樣,就是二十萬個人。這二十萬個人可能有十五萬就是受那五萬人影響開始跑步的,那麼這十五萬就會影響到三十萬人,然後新增的三十萬人就可能會影響一百萬人。

我覺得這是很自然的一個增長過程,這個滾雪球的效應會很大。如果說需要人為的去做一些什麼,我覺得還是應該規範跑者的行為禮儀,就是讓跑步的人在不跑步的人眼中看來是一個正面的形象,而不是有些人跑步以後,反而變得比如說高調、炫富,就像暴發戶一樣。要讓不跑步的人看到好的形象,願意學,這樣才會影響更多的人跑步,這個我覺得是唯一的。

跑步的人比如說健康,我覺得這是很自然,在形象上,比如說會瘦,我覺得這也是很自然的,不用刻意地去做什麼。

Q:您跑步以後,給你的生活有帶來什麼改變呢?

譚傑:首先就是肯定會瘦,而且更健康了,但是我仍然認為包括外形、身體健康指標,這些方面向好的方向發展,是跑步給人帶來的副產品,不應該是目標。我覺得跑步帶來好的地方是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應該享受運動,我覺得這個可能是對我帶來的最大的改變。以前大家只是坐在電視機前感受體育,但是現在享受體育是親身參與了,這個是不一樣的。

Q:您是如何做到依然如此熱愛跑步的呢?

譚傑:我仍然認為不要把跑步神化,因為跑步是生活方式,談不上是生活習慣。比如你很難去問一個喝酒的人「你為什麼仍然喜歡喝酒」,或者問打麻將的人「你為什麼仍然喜歡打麻將」,這些問題就很怪異了。因為他們從中得到了快樂!我仍然能從跑步中重新認識自己,不是說潛力或者其他什麼方面的,而是認識我自己的身體,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所以剛才那個問題跑步給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對我的身體有這麼深刻的認識,能夠掌控自己的身體。

Q:您在跑步過程中有沒有遇見一些困難呢?是如何克服的呢?

譚傑:我在跑步中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因為我基本上沒有受過傷,小傷都沒受過。所以這方面就沒有什麼困難。成績方面就是總有更新的追求。我覺得我是通過閱讀,通過自己思考,然後擴大知識面來解決小問題。

三、媒體跑團做好表率特別重要

Q:作為首都媒體跑團的副團長,您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來實現這個跑團的使命?

譚傑:其實媒體跑團沒有那麼嚴格了,因為在中國,跑團包括社團不在民政部註冊的話,其實也就是很鬆散的組織。副團長只是大家的一種稱呼,對於我扮演的角色,就如大家開我玩笑說我是一個嚴肅跑者,但是我認為大家都應該成為嚴肅跑者。所以我可能經常會做的事情是規範一些禮儀方面的事情。我不大會說你應該怎麼去跑,因為每個人的基礎,包括用於跑步的時間是不一樣的,這個我覺得完全因人而異。

但是我個人覺得作為媒體跑團,尤其是首都媒體跑團。從形象上,從禮儀上應該是有一個表率的作用。比如賽前有合影的話,他們就一定說:「別讓譚傑知道啊」 。因為我是特別反感也是不主張賽前合影。對於賽前合影,我起的作用就是規範大家。

首先每個人的目標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你從一個集體的角度來講說必須要合影的話,其實會打亂很多人的比賽節奏,有的人可能是以賽代練他無所謂,有的人則是很認真的準備一個比賽,那麼他就需要很安靜的等待比賽開始,他就不能夠去跟大家合影,這樣會影響他全神貫注即將開始的比賽。

我覺得賽前應該尊重每個人對這個比賽的態度或者比賽目標,所以我就認為不應該強求。從集體的角度來講,有人說自己不想參加合影,就顯得不合群,容易引發誤會。另外一個理由是賽前的合影其實是增加組織者的組織難度,本來大家應該存完包就去起點處集結了,但是很多人會在集結區裡邊互相找互相打電話,弄得很亂,然後如果你要合影,這裡有攝影距離的問題,你站在一塊兒合影會影響其他選手的正常流動,這個對賽事的組織者也非常不好,所以我非常反對這一點。

但是我會做到的就是賽後合影,比如說我正常完賽三個多小時,如果需要的話我會去等五個小時、五個半小時、六個小時完賽的選手。也許有人說我太苛刻,但我覺得這是媒體跑團應該做的,在行為規範方面做表率。

四、譚傑眼中的亞索800

Q:我們都知道巴特亞索的傳奇經歷,從一名草根跑者,到美國馬拉松著名人物,對美國馬拉松有著深遠意義的影響,你是如何看待亞索對於全世界跑者的貢獻?

譚傑:我覺得亞索800這個理論的提出其實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能夠把訓練和比賽成績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這樣一件很多人都說不明白的事情,用簡單的方式大家都明白的方式說了出來。這種很複雜的東西量化成一個公式。然後把它包裝推廣,這個過程實際上是《跑者世界》的執行主編做出了很大貢獻。

2016年紐約馬拉松,譚傑與巴特亞索的合影

回到之前的問題,全馬跑者二十萬人如何增加?如何從十公里到半馬或者到全馬?人對於很複雜的事情是自然抵觸的。

你給他的東西越簡單越好,比如說我們聽到的很多公式,其實都是很簡單的,比如說亞索800告訴你訓練時短距離成績如何預測你的全程成績,這個大家一下就明白了。

比如說MAF跑,就是一百八十減年齡,你就按這個去做, 「簡單粗暴」,但是很有效,一下就讓大家明白了,把複雜的事情變簡單了。

這是老外包裝事情的方式,比如寫書,建立一種理論的方式,就是一定要簡化,觀點一定要非常簡單,通俗易懂,哪怕他後面會有很多的修正和很多的補充,但是他這個理論,一定是非常非常簡單。

我覺得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讓中國的跑者能夠更簡單的了解跑步知識,然後參與到跑步中。所以我覺得這就是亞索800的意義。

所以我覺得在中國推廣跑步,更重要的是怎麼推廣,比如說給跑者一個最簡單的辦法讓他在一百天之內體脂減掉多少或者體重減掉多少,就按照一個很簡單的方式,或者告訴他怎麼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很愉悅地去完成一個馬拉松。我覺得這種將複雜轉化成簡單的方式是我們作為傳媒,作為推廣跑步的人應該去做的一件事情。

Q:亞索如果來中國,您最想問他的問題是什麼?

譚傑:我在波士頓和紐約見過他,他的那些書我也買了看。大家知道亞索也是因為亞索800,亞索800是他三十年前總結出來的,然後由《跑者世界》推出來。我想問的就是過了三十多年了,他對這個理論和訓練法有沒有什麼修正?有沒有給出更多的一些建議?

五、做事有底線,有目標、有準備的跑者就是嚴肅跑者

Q:您對嚴肅跑者的定義?

譚傑:我覺得現在一說嚴肅跑者,大家都認為嚴肅跑者就是要追求成績,就是把自己弄得受傷,特苦的那種。

大眾對於無論是體育項目本身,還是對體育的認識其實是有很多誤解的,現在大家突然發現跑步火了,就去選擇跑步,但實際上大家應該更多元化一點,不應該這麼多人一下都來跑步,而是有人跑步,有人游泳,有人登山,就是有很豐富的選擇。

但是現在就是大家一窩蜂都來跑步,然後又一窩蜂都去跑馬拉松。有的人又沒有做好準備跑馬拉松,只能變成走,對比那些能力不足的人,所以就好像突然出現了一個叫嚴肅跑者的群體。

大家不要隨大流辦一件事兒,還是要有目標的去做一件事,對自己有要求。我覺得這不僅是一個底線,還是一個基本的東西。現在大家當提到說誰是嚴肅跑者的時候,其實是沒有那麼友好的,這說明我們的跑者還需要教育。

Q:在今天我們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體育教育是缺失的,當一下子出現這個局面:我們掌握的運動技能有限,身邊的人都在開始跑步,並有很多人去參加馬拉松,在比較心態下,發現跑步這項運動「並不需要特別的技能、知識」也能自己「掌控」。

而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科學地有準備地去跑,變得無關輕重,這是這項運動最大的誤區!不知道譚總是否認可這個觀點?

譚傑:非常認同

六、研習社寄語

Q:請您為跑步研習社寫一句寄語

譚傑:之所以跑?知,所以跑!給研習社的寄語,就這句話吧,就是知所以跑,為什麼要跑?是因為知道,所以去跑。

所以我也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地去跑,而是很清楚的知道我為什麼要跑?還有一個是我每次跑應該怎麼跑,比如心率跑、按時間跑、按距離跑。我每次跑是為了解決什麼事,是為了減脂,還是為了提高我的肌肉能力還是為了增加我的耐力。這作為我的寄語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跑 的精彩文章:

夏季運動的最佳伴侶,人人都應該隨身攜帶
夏季苦練流下的汗水都是在為秋天暢快奔跑積蓄能量:夏練三伏的十大法則

TAG:慧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