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眼中的《極端之美》,舉世獨有的三項中華文化!
何謂「極端之美」?
余秋雨先生在這本書中,給出了他的答案——舉世獨有的三項文化:書法、崑曲、普洱茶。
在文化領域中,「極品」一詞非常講究,所謂「文化極品」,余秋雨先生認為:「就是其他文化不可取代而又達到了最優秀等級,一直被公認共享的那些具體作品。」
「這三項,就是中國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記。由於地理原因,它們也曾暈化、滲透到臨近地區,因而也可以把中國極品稱之為東方極品。」
《極端之美(書法崑曲普洱茶)》 長江文藝出版社
本書的作者余秋雨先生,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被推舉為當時中國內地最年輕的高校校長,並出任上海市中文、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
曾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他寫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
僅在台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
道出普洱茶的「核心機密」
普洱茶,在所有的茶類中顯得特別而神秘。
本書中,余秋雨先生用大量篇幅為讀者道出了普洱茶的「核心機密」。
「進得裡面,處處可以心照不宣,不言而喻,見壺即坐,相見恨晚。這樣的天地當然就有了一種讓人捨不得離開的人文深度。」
綠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蕩清香,遞送到唇齒之間」,烏龍茶「把香氣藏在裡邊,讓喝的人年歲徒長」。
普洱茶跟別的茶很不相同,「看上去是一團黑乎乎的粗枝大葉,喝一口,卻有一種陳舊的味道。」
余秋雨先生這樣評價它:「一旦喝了,再也放不下。」
除了滋味,普洱茶與其它茶在「美學」上也有不同。
像綠茶、紅茶、烏龍茶,不論色香味,還是製作、包裝,都透著雅美,普洱茶則一路「野蠻生長」。
「這看上去,仍然是一種野而不文、糙而不精的土著面貌,仍然是一派不登大雅之堂的泥昧習性。」
正因如此,才造就了普洱茶另闢蹊徑的「粗獷至美」,在歲月面前,它無畏無懼,反倒越來越光鮮。
「漫長的時間也能讓美學展現出一種深刻的逆反,這就是賴到最後才登場的「微生物美學」。」
「傳奇」系統,崑曲藝術
崑曲,在中國戲劇中,屬於一個「傳奇」的系統,它的產生、黯淡、興盛,過程皆為「傳奇」。
「中國戲劇史終於產生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是崑腔的改革。」
「崑曲整整熱鬧了二百三十年,說得更完整點,是三個世紀。」
筆墨書歷史,書法亦有史
「中國文化千變萬化,中國文人千奇百怪,卻都有一個共同的載體,那就是筆墨。」
自古以來,書法大家數不勝數,筆墨之下,多少愛恨糾葛,多少凌雲之志,總是耐後世尋味。
「文字,因刻刻劃劃而刻划出了一個民族永久的生命線。人類的諸多奇蹟中,中國文字,獨佔鰲頭。」
「也許我們可以說:中國書法史的前幾頁,以銅鑄為筆,以爐火為墨,保持著洪荒之雄、太初之質。」
這三項文化,從出現便註定不凡,在發展中又做到極致,最終成為余秋雨先生眼中的「極端之美」。
《極端之美》,值得品味~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