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火災中消失的國家歷史

火災中消失的國家歷史

原標題:火災中消失的國家歷史



9月2日夜晚,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火災,博物館建館200年來收藏的2000萬件藏品幾乎毀於一旦。新華社


其實不只巴西國家博物館,法國盧浮宮、俄羅斯冬宮等全球知名的博物館,都曾發生過火災,美輪美奐的建築和琳琅滿目的珍寶被付之一炬,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管依萌

9月2日夜晚,火光照亮了巴西里約熱內盧市昆拉達博阿維斯塔公園,位於其中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火災,持續整晚的大火使博物館2000萬件藏品毀於一旦。


火勢在3日凌晨3時左右才完全得到控制。當天下午開始陸續有研究人員進入廢墟,試圖尋找倖存文物。據媒體報道,只有大約10%的藏品倖免於火災。


據悉,大火是在博物館閉館後不久,當地時間19時30分左右開始燃起。火災的原因是博物館費用捉襟見肘,建築年久失修,而且館內還存有易燃化學物品但缺乏消防系統。令人惋惜的是,在大火之前,巴西發展銀行其實已經批給博物館一筆500萬美元的翻修費,只是這筆錢要10月份才能到位。


巴西國家博物館是巴西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始建於1818年,藏品超過2000萬件,包括美洲最早的人類頭骨化石、落在巴西境內最大的隕石等,眾多藏品記錄了從1500年葡萄牙人發現巴西直到巴西成立共和國的歷史。


今年,是它200歲的生日。


200年來的努力、調查和知識毀於一旦


「我們感覺就像失去了父母或好友。這裡的藏品記錄了巴西的歷史,這是所有巴西人甚至全人類的損失。」在這裡工作了13年的里約聯邦大學地理和古生物學教授雷納托·卡布拉爾·拉莫斯痛心地說。


200年前,巴西還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國王若昂六世創辦了巴西國家博物館前身——皇家博物館。19世紀初,巴西國家博物館曾是葡萄牙王室的王宮,為美洲地區最大的人文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彼時,博物館裡收藏了大量的動植物樣本,尤其是鳥類的樣本,因此被人們稱為「鳥之屋」。


1822年,巴西獨立,建立巴西帝國。巴西開始對博物館加大投資,博物館的館藏也從原來的自然領域延伸到了人文領域,古埃及和史前文物開始大量進入博物館。由於充足的資金投入,博物館吸引了大量歐洲科學家前往工作,一時間造就了巴西帝國的科學盛宴。


19世紀末,由於巴西國王佩德羅二世的個人偏好,博物館開始涉足新的領域,包括人類學、古生物學和考古學。

1889年,國王在軍事政變中被廢黜,共和黨試圖抹去帝國的象徵。位於昆拉達博阿維斯塔的國王官邸聖克里斯托旺宮殿是帝國的象徵符號之一,於是淪為空置。因而在1892年,國家博物館及其所有的收藏品、貴重物品和研究人員都被轉移到此,一直持續到今天。而作為國王官邸的聖克里斯托旺宮殿,本身就足夠珍貴。


經過了200年的沉澱,巴西國家博物館的意義已遠遠超過其本身存在的價值。


這些來自巴西各地區的文物組成一條超過1萬年的文物時間表。巴西國家博物館的館藏數量之龐大,用一組數據可以闡明:中國的故宮博物院有文物編號的館藏為100多萬件,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有800萬件。


巴西國家博物館則有館藏2000萬件歷史資料及文物,包括古埃及、古希臘羅馬文物,拉丁美洲多個民族不同年代的文物及藝術品、巴西500年歷史文獻資料等。


展館內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古埃及、地中海文化、前哥倫比亞考古和巴西考古。這裡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是人類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中著名的藏品有本德戈隕石,它是巴西境內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的鐵隕石,發現於1784年,重達5.26噸。


博物館的古埃及藏品區保存了700件文物,它是全拉美最大的古埃及藏品區,也是整個美洲最古老的古埃及藏品區。地中海文化部分則收藏總計約750件,主要包括希臘、羅馬、伊特魯里亞和伊塔利奧特的文物。巴西考古部分收集了大量文物。這些文物由前殖民時期在巴西領土上繁榮的文化所產生,有超過90000件物品。


更加嚴重的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60%分布在巴西,這裡是世界物種多樣性的寶庫,很多已經滅絕、瀕臨滅絕的標本和文物就在這場大火中付之一炬。有媒體評論,此次損失不單單是巴西的,也是全人類的。


同時,巴西國家博物館是巴西帝國的王宮,這座建築對於巴西歷史的重要性不亞於白宮對美國,白金漢宮對英國。而這把大火讓巴西的人文歷史出現了空洞和缺憾。


巴西只有500年的歷史,而巴西國家博物館就承載了200年的歷史,此次火災對巴西人民來說是世紀大災難。巴西總統特梅爾發表聲明稱:200年來的努力、調查和知識毀於一旦,這對所有巴西人來說都是悲傷的一天。

文物保護的世界難題


博物館不是一天建起來的,但是一場大火可以瞬間摧毀一座博物館。博物館如何預防火災,一直是業界十分關注的安全話題。


其實不只巴西國家博物館,法國盧浮宮、俄羅斯冬宮等全球知名的博物館,都曾發生過火災,美輪美奐的建築和琳琅滿目的珍寶被付之一炬,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2015年12月21日,位於聖保羅市中心的葡萄牙語博物館發生嚴重火災,館內藏品大多被燒毀。


葡萄牙語博物館是聖保羅市著名景點之一,於2006年3月20日開業,但其所在建築有100多年歷史。在被焚毀前,它是巴西乃至南美洲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主旨是傳播葡萄牙語文化。葡語博物館失火的原因是工人更換燈泡時不當操作所致,而聖保羅警方調查後還發現,該博物館雖然安裝有健全的防火設施,但沒有取得消防安全證書和市政府的運營許可證書。


作為巴西重要的歷史文化建築,聖保羅市政府已經對其進行重新修繕。今年7月,葡萄牙語博物館的外部整修基本完成,但還需對內部進行裝修,預計2019年下半年重新對遊客開放。


2017年12月9日,法國盧浮宮發生火災,地點位於盧浮宮內的某處地下室的技術室。這場輕微火災迫使法國國際美術沙龍提前關閉,具體的受災狀況不明。不過,在此之前數月,盧浮宮長期借展于海事博物館的3幅繪畫,在一場火災中被燒毀,火災疑似由閃電導致。與之一同遭遇火吻的還有青銅時期的傢具、1692年一次海戰的沉船文物、17世紀至19世紀的繪畫等,財產損失共計大約200萬歐元。


無獨有偶,始建於1711年的冬宮,是俄羅斯彼得大帝的冬季官邸。1837年,供暖系統的缺陷造成的火災,使冬宮的內部裝飾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許多無法徹底恢復原貌的殿堂,則按斯塔索夫和俄國建築師、晚期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亞歷山大·布留洛夫提出的方案加以改建。6000名工匠耗時15個月時間,基本上恢復了冬宮內部的原貌,又經過歷年的修飾和完善,形成了如今的樣子。


而對於文物資源豐富的中國來說,文物保護亦是非常重要。故宮博物院更是專門有消防官兵駐紮其中,日夜守護。


2017年,是互聯網「文藝復興」元年,一系列節目如《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的大熱,也讓博物館重回公眾視野。

根據高德地圖發布的中國博物館大數據報告《中華博物知多少》顯示,截至2018年5月,我國共有5400多家博物館。


近年來,我國關於文物保護不當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關於文物保護,在增強文物收藏意識,加強文物保護人員培養,館藏文物的日常保護,改進博物館文物保管措施等方面還需要很多的努力,這不僅是中國博物館,也是世界各個博物館共同面臨的命題。


博物館之「重」


世界著名的城市幾乎都有一座甚至幾座舉世聞名的博物館。倫敦有大英博物館,巴黎有盧浮宮,紐約有大都會博物館,北京有故宮博物院……


由此看來,博物館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1793年盧浮宮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的那一年,乾隆皇帝還坐在故宮的龍椅上接受英國馬戛爾尼使團的覲見,日後這裡會成為一座舉世聞名的博物館,怕是難以想像的。


自此110年後,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張謇東渡日本考察實業與教育,並參觀了日本的博覽會和博物館。張謇受到很大啟發,於是多次上書清朝政府,大力倡議創辦博物館。他寫了《上南皮相國請京師建設帝國博覽館議》和《上學部請設博覽館議》,但清政府對他的倡議未予理睬。


1905年,張謇以個人財力在家鄉江蘇省南通著手籌建南通博物苑,遷移荒冢30餘座,購地35畝,動工興建。第二年,建立了博物苑中館,用以陳列「中外動植礦工之物,鄉里金石,先輩文筆」,接著興建了南通博物苑南館和北館。


就這樣,52歲的張謇在清政府的冷遇和排擠下,修建了上海、天津三所外國人辦的博物館之外,第一所中國人自己辦的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據《中國博物館史論》描述,張謇從中國歷史典籍中找出根據,說明我國自古以來就重視文物的保存,而文物必須「公諸天下」。加之,借鑒外國經驗,是他倡辦博物館更重要的依據。張謇認為要辦好教育,必須辦好博物館。他把博物館看作是利用實物來普及教育的手段,具有社會教育機構的性質。不僅如此,他還主張全國各地都建立博物館。

作家馮唐曾說過:「一個城市靈魂的高度體現在它的博物館。」例如,紐約——一座因博物館而進階的大都市。在紐約,博物館是一個建立在平等主義上的共享空間,知識和藝術是民主化的,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機會去獲取新知識,去和最先進的人類文明對話。


經歷了南北戰爭之後的紐約迅速崛起,少數人積累了巨額財富,便通過收藏藝術品來體現自身的高雅品位。美國的博物館從一開始就帶著新大陸的民主風格,即博物館是進行公眾教育的場所,主要為了傳播知識。


於是,1870年年初,一群紐約著名的銀行家、商人、藝術家發起了建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倡議。同年4月13日,議會通過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憲章》,確立建館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和發展藝術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為了推動藝術的通識教育,並為大眾提供相應的指導」。


有了大都會博物館,紐約才真正開始有了文化,而不僅僅只是有錢。


致力於民間文化保護的作家馮驥才認為,一個國家或城市如何對待博物館,體現著它的現代文明程度。


博物館對於一些國家和城市而言,不僅是為了保留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它的本質是對一個城市歷史的記載,是對人類歷史的講述。


同樣起源於美國南北戰爭,但不同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葛提斯堡戰爭博物館實在是「小」得可憐。


葛提斯堡原本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小鎮,因為葛提斯堡戰役而在美國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在葛提斯堡戰爭博物館裡,卻找不到任何對於勝利者英雄式的歌頌,也找不到對於南軍加諸「敵人」「叛亂者」的蔑稱,能夠看到的只是對於戰爭悲劇性的傷痛而平靜地描寫。


不僅如此,那些被放大得如同真人般的照片也在時刻提醒著參觀者戰爭是多麼的殘酷。在葛提斯堡戰爭博物館裡,戰爭減少的不僅是一些人口數字,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曾經有痛苦有歡樂的生命。


而這才是博物館存在的意義,才是一個城市應有的靈魂。


責任編輯:鄭少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治周末報 的精彩文章:

民國教師待遇中的教育觀
擁抱最醜陋的疤痕

TAG:法治周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