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十三年了!俄第二艘「拉達」級潛艇終下水

十三年了!俄第二艘「拉達」級潛艇終下水

原標題:十三年了!俄第二艘「拉達」級潛艇終下水


塔斯社(TASS)消息,當地時間9月20日,俄羅斯海軍677型「拉達」級常規動力潛艇次艇——「喀琅施塔得」號(B-586 Kronstadt)在聖彼得堡海軍部造船廠(Admiralty Shipyard)下水。作為俄羅斯海軍的首批「第四代常規潛艇」,喀琅施塔得」號在2005年7月28日開工至今終成正果,建造跨度已逾13年。「拉達」級潛艇同俄羅斯許多在冷戰結束前夜著手開始的裝備項目一樣,受到了蘇聯解體的影響使得技術流失、資金不足導致工期大幅度延宕,然而,不僅如此,「拉達」級潛艇自身存在著的諸多不足也是難產13年的重要原因。




「拉達」級潛艇誕生自80年代末期,當時由聖彼得堡紅寶石海洋機械中央設計局設計的蘇聯第三代常規動力潛艇——877型「比目魚」級(北約代號「基洛」)已經進入了批量建造期。在蘇聯海軍的指示下,紅寶石設計局也著手開始了第四代彈道導彈核潛艇、攻擊核潛艇和在「基洛」級潛艇的基礎上研製第四代常規動力潛艇的工作。然而,蘇聯解體後,第四代艇同美國新一代潛艇部隊全方位相抗衡的需求已大大降低,相較於核潛艇,第四代常規動力潛艇的任務變革便是首當其衝的。


早期的「阿穆爾」-1950型與「阿穆爾」-550型對比


俄羅斯當時蕭條的經濟狀況使得軍貿出口變成了賺取外匯貼補經濟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紅寶石設計局將第四代常規動力潛艇的設計任務改為滿足外貿優先,推出了多種規格的一系列潛艇設計,命名為「阿穆爾」級(Amur)。按照浮航排水量,「阿穆爾」級分為下列六種不同的規格:

  • Amur-550,浮航排水量550噸,潛航排水量700噸;
  • Amur-750,浮航排水量750噸,潛航排水量900噸;
  • Amur-950,浮航排水量950噸,潛航排水量1200噸;
  • Amur-1450,浮航排水量1450噸,潛航排水量2100噸;
  • Amur-1650,浮航排水量1650噸,潛航排水量2500噸;
  • Amur-1950,浮航排水量1950噸,潛航排水量3000噸。

其中,袖珍的「阿穆爾」550和「阿穆爾」750型分別使用的是4管和六管400毫米魚雷發射管,其餘使用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阿穆爾」1450型之後具備潛射反艦導彈發射能力,「阿穆爾」950之後,客戶可在潛艇中段選裝一組八聯裝垂直發射裝置,發射「口徑」系列反艦/對地巡航導彈。



安裝了垂直發射裝置的「阿穆爾」950型


「阿穆爾」系列在1993年阿布扎比防務展首次亮相後,雖然吸引了不少關注,但似乎好事者的關注點是解體後的毛子還能折騰出個啥來,並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成績,而且,真正的客戶也會選擇更加成熟的「基洛」級潛艇,也催生了「改進型基洛」(636型),更讓「基洛」級在此之後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外銷成績。不得已,在當時造船廠還在熱火朝天建造「基洛」級的同時,俄羅斯海軍被迫下訂了首批三艘「阿穆爾」系列,選擇的是「阿穆爾」-1650型,命名為「拉達」級(斯拉夫神話中愛的女神)。1997年12月首艇正式開工,命名為「聖彼得堡」號。



下水時的首艇「聖彼得堡」號


「拉達」級相較於「基洛」級,其主要設計特點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艇體上,「拉達」級打破了蘇聯傳承數十年的「雙殼體」潛艇設計慣例。雖然「雙殼體」潛艇結構強度更高,兩層殼體帶來的抗魚雷戰損能力更強,但外殼和內殼之間存在大量的非水密空間,加大了潛艇體積,加劇了航行噪音和阻力。相對小巧的「拉達」級整體使用了單殼艇體,大幅度減少了非水密空間,提高艇內空間和航行靜密,向歐洲先進潛艇例如214型和「鮋魚」級看齊。此外也採用來全新的消音瓦技術,維持「基洛」級的水平下,厚度降低了一半。


俄羅斯海軍自用的「阿穆爾」1650型


其次是動力系統上,按照原始規劃,「拉達」級將是蘇聯第二種不依賴空氣推進(AIP)作戰潛艇,蘇聯第一種AIP潛艇615型「魁北克」級採用的是預儲液態氧-閉循環柴油機系統,是世界上最早批量服役的AIP潛艇之一,然而,五十年代的技術水平導致液態氧存儲風險大,柴油機變成了打火機,多艘615型均發生過爆炸事故,液態氧的存儲量也制約了潛艇的水下自持力。之後採用過氧化氫-沃爾特發動機AIP動力的617型實驗潛艇也沒有擺脫打火機的命運,蘇聯從此放棄了高溫AIP系統。



615型「打火機」


蘇聯在80年代開發出的低溫AIP系統,也就是電化學發電機(燃料電池)。1980年開始在613E型潛艇S-273號上實驗並取得階段性成功,然而,蘇聯並沒有在氫氧儲存上獲得突破(燃料電池仍然需要氫和氧作為燃料進行電化學「燃燒」),S-273號潛艇不得已是背著四個大罐子進行試驗的。到「阿穆爾」級立項時,雖然有所技術突破,但蘇聯解體導致的經費不足使得俄羅斯燃料電池技術就此擱置,「拉達」級潛艇也只能繼續沿用傳統柴電動力。



蘇聯第一艘燃料電池潛艇S-273號,背著四個氫氧存儲罐


但「拉達」級潛艇仍然為燃料電池做好了準備,採用了全電動力推進,不配備推進柴油機,主軸只連接一具永磁電機,柴油機發電和傳統蓄電池提供電力。而在2011年,紅寶石設計局開始進行了甲醇重整制氫-燃料電池的研製。


「拉達」級裝備的SED-1永磁電動機



未來「拉達」級的燃料電池模型


最後,「拉達」級將「基洛」級所配備的「盧比肯」(Rubicon)傳統柱狀聲吶換為了更先進的「里拉」(Lira)整合式適形陣列聲吶系統,整個艇首巨大的聲吶陣列甚至向後延長覆蓋到了艇體兩側,探測範圍非之前蘇聯潛艇能夠比擬。潛望鏡系統換為「帕魯斯98」(Parus-98)型「整合潛望鏡複合體」系統,由非穿透式光電潛望鏡、雷達、截收等系統構成,相較「基洛」級的各項探測性能有較大提升。



未安裝聲吶的「拉達」級艇首,覆蓋面極大




「拉達」級的適形陣列聲吶


「拉達」級的光電桅杆和截收桅杆


「拉達」級繼續沿用了和「基洛」級相同的六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全部位於艇首上半部分,採用自動化魚雷裝填技術,能夠兼容「口徑」系列潛射反艦/對地巡航導彈和VA-111「暴風雪」超空泡魚雷(俄羅斯稱為「高速水下火箭」)。「拉達」級也繼續沿用了和「基洛」級相同的七葉螺旋槳,但在艇體後部兩側開了兩個小口,加裝了兩組伸縮式輔助推進器,俄羅斯認為輔助推進器有助於加強潛艇機動靈活性,實現原地轉向,提高面對某些緊急情況下的閃避能力。此外,和「基洛」級不同的是,「拉達」級將「基洛」級的艇首伸縮式水平舵改為圍殼舵。



「拉達」級的伸縮式輔助推進器


在2013年,俄羅斯方面還多次宣傳中國將採購「拉達」級潛艇,同蘇-35戰鬥機聯合引進云云。然而,首艇「聖彼得堡」號在2004年下水,2005年展開第一階段海試,原定2007年服役的日程卻一拖再拖,顯然是在試航過程中暴露出了許多問題,2010年交付後,俄羅斯海軍也未能通過驗收進入戰鬥序列。之後時任俄羅斯海軍司令弗拉基米爾·維索茨基才透露,「聖彼得堡」號未能達到所報告的技術指標,主要問題集中在電動機功率不達標、聲吶性能不達標、戰鬥管理系統存在缺陷等。俄羅斯在2010年繼續增建636型「改進基洛」級也印證了這一點。據報道,「聖彼得堡」號直到2014年才具備戰鬥能力。



「聖彼得堡」號


本次下水的「喀琅施塔得」號也受到牽連,2009年停工等待問題改進,2013年才繼續復工。目前,俄羅斯燃料電池技術前景仍不明朗,繼2017年再下訂的兩艘「拉達」級潛艇後,俄羅斯預計將會在2025年前完成5艘「拉達」級,「拉達」級的數量可能就此為止,將力量轉到全新的第五代常規潛艇——「卡特琳娜」級上來。

還請擊一下文末的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外艦聞 的精彩文章:

「遠征浮動基地艦」和「遠征轉運碼頭艦」
在俄羅斯的主場推銷中國艦艇,是怎樣的場面?

TAG:中外艦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