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Burberry「拋棄」吳亦凡?香奈兒改姓英國?真是有錢能讓鬼買包…

Burberry「拋棄」吳亦凡?香奈兒改姓英國?真是有錢能讓鬼買包…

對於絕大多數喜愛時尚、甚至哪怕只是一知半解的小夥伴而言,香奈兒Chanel都是鐵打的法式時尚標誌性品牌。

(圖片來自PopSugar)

那種根深蒂固的法式浪漫和優雅,只需要創始人可可·香奈兒一件經典的小黑裙、小毛呢夾克、或者鏈條包就能完美總結。

(圖片來自FOOYOH)

要說香奈兒跟埃爾爾鐵塔、盧浮宮一樣從文化上代表著巴黎,那可真是絕對沒有誇大其詞……就算把高定大秀搬到埃菲爾鐵塔腳下來辦,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香奈兒2017年秋冬高級定製大秀。(圖片來自南華早報)

然而就在上周五BBC的這條新聞,卻滿屏幕香奈兒要出走巴黎、投奔倫敦懷抱的節奏啊

「香奈兒全球總部辦公室選址倫敦」

(圖片截取自BBC News)

什麼!??從1910年創立開始當了整整108年法(fà)國品牌的香奈兒,現在竟然臨陣倒戈改姓英國了?

相愛相殺幾百年的英法死對頭,現在英國隊再得一分?

(原圖來自佳士得官網)

別著急別著急,Chanel Paris目前是沒有任何計劃改名Chanel London的。

BBC報道里專門強調過,人稱「老佛爺」的Karl Lagerfeld以及他手下的設計製作團隊,都還會留在巴黎

(原圖來自OUT Magazine)

彭博社專門報道稱,Chanel搬到倫敦總部的主要是設計以外的核心管理、商業智能部門,將包含財務、法務、會計等等作為企業核心的幾大塊。

搬過來的總共人數就50人,當然全都是各種高層,其中還包括品牌CFO。

(圖片來自giphy)

就算不考慮設計部門,把所有商業職能部門全都集中到倫敦,香奈兒到底是打著什麼牌?

品牌方在接受BBC Radio 4採訪的時候,解釋了一大堆,不過圈哥看了看,發現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倫敦處於我們消費市場的中心位置。」

London is the most central location for our markets.

香奈兒設在倫敦邦德街的門店。(圖片來自George Barnsdale)

如果說這番說詞還比較委婉的話,那麼曾經為香奈兒創始人可可·香奈兒撰寫過傳記、現在還擔任芭莎主編的Justine Picardie的解釋,就非常直白了:倫敦現在可是除了香港之外,香奈兒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

嗯,就是除了中國人之外英國人最捨得買的意思唄……

(原圖來自Time Magazine)

雖然說在時尚這個領域,創造潮流的是藝術靈感與設計,這完全沒錯;但歸根結底,第一生產力還是來自於那些旺盛的購買力啊!

別看消費水平的影響貌似只是在商業部門的選址問題上。就在這周剛剛結束的倫敦時裝周上,各位掏腰包買包包的金主粑粑的影響力,早就滲透到英國時尚界的方方面面了啊

(圖片來自gifer)

Burberry:沒請「真愛」吳亦凡,模特脖子上掛護照是個什麼鬼…

要說這一季倫敦時裝周上最受關注的品牌,自然是剛剛「換帥」的英國國民品牌Burberry。

左為Burberry前任創意總監Christopher Bailey,右為曾經在Givenchy工作十年的新任創意總監Riccardo Tisci。(左右2圖分別來自The Idle Man & WWD)

前不久為了造勢,新任創意總監Riccardo Tisci還剛剛把品牌logo進行了大變身,吐槽的黑粉和打call的真愛粉瞬間為它掐了個天昏地暗

左為Burberry舊版logo,右為新logo。

時尚雜誌Sleek Magazine甚至不留情面地把這次變動評選為時尚史上最糟糕的一次logo調整,還痛批它「廉價」。

(以上2圖來自Sleek Magazine)

然而Riccardo Tisci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才沒有止步於換logo這麼簡單呢!

第二把火,把Burberry最為經典的格紋也給更新了,還滿倫敦大街、滿社交網路地打廣告

(左右2圖分別來自ELLE & Twitter)

第三把火嘛,就是周一舉行的Burberry新系列發布會,乾脆一個明星嘉賓都沒有請來前排看秀!

旗幟晚報:Riccardo Tisci在倫敦時裝周舉辦的首個Burberry大秀明星絕跡——頭排一個明星都沒有!

(圖片截取自旗幟晚報)

沒錯,一個明星都沒有,也包括在Christopher Bailey時期每季都到場看秀、甚至親自上陣走過catwalk、後來還成了Burberry首個亞裔全球品牌大使的吳亦凡。

吳亦凡跟Bailey合照,Bailey還多次表示很欣賞吳亦凡、也很看重中國市場。(圖片來自What We Adore)

為了確認,圈哥專門翻了翻凡凡的微博,最新的微博還停留在9月16日凌晨剛剛打完在上海舉行的「紅藍大戰」籃球賽,之後一點消息都沒,看來是真的「回去休息」了,並是沒有來倫敦……

說好的品牌「真愛」呢?

(圖片截取自微博 @Mr_凡先生)

不過凡凡的粉絲們大可放心,因為Burberry沒請他並不是要解除合作,更不是針對他,因為正如前面《旗幟晚報》所報道的,這次大秀前排是一個明星都沒請,美其名曰「要把關注重心轉移回到設計本身」。

(圖片來自Vogue Runway)

然而話是這麼說,模特還是請來了一大票Tisci之前在Givenchy時期愛用的超模,包括Natalia Vodianova、「F王子」Freja Beha Erichsen、Mariacarla Boscono等等……

還有《Vogue》口中為了他「回歸T台」的宇宙級網紅肯豆,所以說什麼「關注設計」,最終玩的還是網紅經濟

(以上2圖依次來自Vogue UK、旗幟晚報)

而說回到Riccardo Tisci上任後首個系列的設計本身,作為一個在Givenchy就職期間創造過無數爆款的設計師,他這次的新作品第一眼給人印象最深的,竟然是很詭異的……

男模腰上的自行車鎖腰帶,可能是在向倫敦滿大街跟公交車互擠的自行車致敬

以及女模脖子上掛著的護照項鏈,不知道是在影射脫歐、還是在呼籲梅姨把PSW簽證復活

至於其他的設計,也是讓人有點一言難盡,像是把Burberry本身裸色風衣、格紋印花、還有絲巾這些經典元素,跟Riccardo之前賴以成名的街頭潮牌范兒做了個簡單的嫁接……

(以上7圖來自Vogue Runway)

微博上對這場Burberry大秀的評價,倒是好評差評都有,一部分人誇美,另一部分覺得無聊

(以上2圖截取自微博)

推特群眾可就辛辣多了,除了那些固定要說些好話的時尚雜誌,普通網友的畫風大片大片是這樣的

@PotentiallyOne:怎麼看怎麼覺得Burberry現在是卯足了勁要成為1944年左右給納粹蓋世太保做衣服的裁縫?太裸色、太沒勁、太陰沉、太壓抑了!頂多某些印花看著還行……嗯個人看法而已,勿噴。

@yamangonen:相信我,這麼設計下去,第一個系列進店之前他就該被炒魷魚了!

@SuperN_E_S:那個小哥哥為啥要穿一根自行車鎖嘿?

@prettyboi_joe2:可怕!

@flyerbel:看完Riccardo Tisci的首個Burberry系列,本寶寶內心是這樣的……

倒是《紐約時報》時尚編輯Elizabeth Paton和美國著名亞裔時尚博主Bryan Boy的這段對話,觸及到了這次Burberry新系列評價不佳的實質原因

@LizziePaton:其實我還挺喜歡的,比我預期的好。關鍵點在於:系列夠商業化,有很多實穿的單品,這對銷售額老在跌的Burberry很必要。是有點像Max Mara,而且真正的時尚粉絲會覺得失望,但只要品牌能討好該討好的買家,又有什麼關係呢?

@bryanboy:我這麼說可能會有點爭議,但是Burberry之前銷量下滑不就是因為太…「商業化」了嗎?這跟那些快時尚品牌比起來還有啥區別呢?這樣下去,Burberry要怎麼跟那些個性鮮明的對手競爭啊,比如Balenciaga還有Gucci?

(以上6圖截取自Twitter)

Burberry的「求好賣」,是否能如品牌所願取得商業成功還不好說,但它至少不是這一季倫敦時裝周秀場上的特例,反而是成為了蠻普遍的一種操作。

看下面這些品牌,這種體會就更強烈了……

Victoria Beckham:貝嫂的美式商業范兒「入侵」英國老家

四大時裝周在大家的固有印象里,最商業化的是紐約時裝周,最不拘一格的是倫敦時裝周。

所以當從創立個人品牌開始就一直在紐約辦秀的貝嫂Victoria Beckham宣布十周年大秀首次在倫敦舉辦的時候,時尚界人士都在猜測:她會把紐約的商業氣息帶回倫敦,還是迎合老家的創意傳統,玩一些更前衛的設計?

(圖片來自News Archive)

周日(9月16日)的大秀上,貝嫂就用實際行動證明,好賣才是王道。各種她個人品牌以往季度銷量最棒的款式被重新整合後出現在秀場上,倒也挺符合十周年紀念大秀的意義的……

比如神似極簡時期Celine的運動風連身裙

比如蕾絲鑲邊元素在大片素色單品中間時不時找找存在感

還比如「美式運動時尚」最標誌性的針織

(以上3圖來自Vogue Runway)

不過不得不承認,這樣參透了女性小夥伴穿衣需求的設計,真的讓人很有剁手衝動啊!

而且發布會當天,小貝也帶著三個兒子和女兒貝小七一起到現場給貝嫂「撐場子」,最後倆人還當場傾情一吻,這秀恩愛的力道也真是沒sei能比得上了……

(以上2圖分別來自fashion.ie & 旗幟晚報)

Mary Katrantzou:向亞洲土豪買家低頭

同樣在今年的倫敦時裝周上迎來十周年的可不止貝嫂,還有人稱「印花女王」的Mary Katrantzou。十年前,她憑藉一個又一個超出同行想像力、獨樹一幟的數碼印花設計打下了一片「江山」;十年後的現在,她選擇的也是……

回顧致敬自己

Mary Katrantzou在大秀結束的時候謝幕。

有意思的是在Vogue Runway的秀評里,時尚編輯Sarah Mower專門還提到了設計師在獲得了中國投資者余晚晚注資之後,是如何獲得了以亞洲人為代表的一大票「國際化」客戶。

所以這樣一個「總結性」的系列,其實目的除了致敬設計師自己,同時也是給那些對她早年設計不熟悉的新客戶,一個「重新認識Mary Katrantzou」以及……嗯,「重新下單」的機會。

整場秀下來,Mary Katrantzou過去十年最為經典的設計,真是輪番上陣。從郵票印花到鈔票印花,從花園印花到昆蟲印花,為了給亞洲土豪客戶們「重新介紹我自己」,是很拼了!

好賣還是創意?越來越「兩極分化」的倫敦時裝周

在這些要麼換設計師、要麼周年慶典的品牌之外,這次倫敦時裝周,其實整個都呈現出一種商業化和個性化更加明顯地「兩極分化」的趨勢。

一方面是那些早已成名的品牌,在維持自己風格和美學價值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實穿單品的開發。

比如被稱為「鬼才」的JW Anderson

聖馬丁畢業多年的Christopher Kane

另一方面,一部分設計師則是繼續堅持倫敦時裝周的前衛,甚至是「怪誕」。

比如2月份得到女王親自頒獎、繼續玩「臉基尼 + 窗帘布」路線的Richard Quinn

從出道到現在一直堅持哥特范兒的Gareth Pugh

(以上13圖來自Vogue Runway)

講了這麼多,各位小夥伴對這個越來越「精分」的倫敦時裝周怎麼看呢?

(英倫圈綜編,編輯:Moo,部分內容參考BBC News、彭博社、Vogue Runway等,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網路,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圈 的精彩文章:

英國2018全球軟實力第一!中國跌兩名,但還是被花式誇了
Burberry一年燒掉3億奢侈品,這個行業真有這麼壕?

TAG:英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