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商人的由來:四處奔走的才叫「商人」,有店鋪的名字「很高大上」

商人的由來:四處奔走的才叫「商人」,有店鋪的名字「很高大上」

古往今來,我們把來往於各地倒買倒賣的人通稱為「商人」,那麼,為什麼稱之為商人?最開始「商人」並不是一個泛指,而是商朝滅亡之後,周武王為了防止商朝後裔捲土重來,把人發配到土地貧瘠之地,而留下的商朝後裔大多是貴族之流,一來土地貧瘠,二來他們並不會耕作。

沒有朝廷俸祿的支持,為了養活一家老小,總要想辦法活下去。還好的是他們還有些頭腦。他們從一處買進一些物品賣到另一處,挑著擔子輾轉於各個地方,賺取中間的差價養家糊口,因為商人不受周王朝子民的待見,百姓就會帶著優越感指著那些挑著擔子的說:「看,這個就是商人。」

在古代「商人」分為兩種,「坐賈行商」說的就是這兩種不同的人,賈(gu)指的是有自己的固定鋪子店面,固定在一個地方買賣交易的人,他們一開始被稱為「賈人」。「商」指的是四處奔走貿易的「商人」,最開始單指商王朝後裔,慢慢的因著這樣的方式獲利越來越多,其他人也開始效仿,交易擴散到國內各地,商人這個代名詞也就失去了原來的貶義詞,也就沒有分別,變成了一個泛指,統一稱為商人。

即便如此,商人的地位在古代還是普遍低下且處處受到打壓的職業。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排在最後,古代是小農經濟,農民是一個國家的支柱,農民是第一生產力。商人換來的錢用來買地,然後租給沒有地的農民,讓農民種地,種出的糧食給地主一部分作為租金,再上交一部分給國家。商人什麼也不用作就可以得到糧食,除了自己所需其它多餘的賣給別人換取金錢,得到的金錢購買更多的土地,循環往複,有些商人甚至富可敵國。但是商人依然是國家最為下等的人。

統治者認為這是一種奸詐的行為,認為商業貿易本身並不能創造,反而害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所以統治者處處打壓商人,不允許商人的孩子進入仕途,不允許參加科舉考試,不能入朝為官,不允許穿綢緞只能穿布衣,甚至還可能隨時面臨被抄家的危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要你的家當,不需要理由。但是商人還是願意盯著壓力,為什麼?因為賺錢快,比種地輕鬆,只要有頭腦就能發家致富。商人什麼也不做,沒有生產力,在商品流通之地低買高賣,賺取中間差價,何樂而不為的事情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史合參 的精彩文章:

古代守宮砂真的存在嗎?製作方法極其特殊,不知害慘了多少人
皇帝李治在一歲時抓周,胡亂畫了一個字,但卻嚇壞了李世民

TAG:經史合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