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全家一起看電視的瞬間,我彷彿坐上了時光機

全家一起看電視的瞬間,我彷彿坐上了時光機

上周末,娛樂圈出了個不具體關乎某個演員的新瓜——執導過《打狗棍》《大秧歌》的導演郭靖宇,在某大學演講時揭露了電視劇行業收視率造假的問題。

次日,廣電總局就在官網發出消息: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輿情和反映,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這個陣仗不小的爆料在官方出面後步入尾聲,但郭靖宇演講中提到的一些其他東西,還是讓大家興緻勃勃地討論了好幾天——畢竟現在對劇集的衡量標準以網播量和網評分為主,「收視率」已經是很遙遠、又很久遠的名詞了。

其中,「各省級衛視的收視率慘不忍睹,觀眾越來越少在電視機上看節目」這個意料之中的推論更讓我們惋惜:時代發展太快,一不留神很多人就被落下了。

事實上,唱衰電視行業的聲音由來已久,習慣在電腦上看劇追綜藝的人也早有共識:家裡只有爺爺奶奶才會守著電視機,播什麼看什麼,父母一輩的可能都更喜歡用手機或者平板隨心挑選。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這些年輕人總以為自己對電視機是主動拋棄,是「長大了不愛看『八點檔狗血劇』了」,直到某個等網站準點更新的深夜,才發現,離開家鄉,客廳里的電視機成了租房一族的奢侈品。

就像掛在牆上的鐘錶、架在鍋里的蒸籠片之於一個「家」的重要性,儘管有手機時鐘和微波爐這樣的代替品,卻不能讓人嗅到獨屬於原物件的家的味道。

新加坡的這棟公寓可以叫「星期二下午」,攝影師:Peter Stewart

可能有些主觀,但對於小編這種從小在電視機前長大的人而言,不管「漂」在何方、房租多高、樓上吵架的是情侶還是兄妹,有沙發和電視機的住所才能叫家。

或者說,我們對未來生活最浪漫的想像,都離不開它的點綴

細究起來,很多朋友一把年紀了還對電視機有著這麼深的執念,大概都是因為小時候想痛痛快快看個電視真得費盡心機

什麼午睡時間開靜音看劇就不提了,還記得上中學前作業少,被要求九點就上床睡覺,可電視劇每晚兩集要播到九點四十,於是只好裝睡,為了聽個聲兒故意不關緊房門,甚至頻繁起夜上廁所,路過客廳的時候再磨磨蹭蹭偷看幾眼。

到了寒暑假,小孩們對電視機的渴望就更不得了了。

出於一種敏銳的不信任感,上班前他們會儘可能地讓我們看不了電視,比如藏信號線、調錯誤頻道、給插頭加把鎖……把自己孩子活活逼成了電工天才。

下班後,爸媽為了解他們不在家時我們有沒有偷看電視而使用的手段,跟我們為了不被發現偷看了電視而想出的伎倆,組合起來可謂是一場年度諜戰大戲。

@鹿直:我爸摸著燙手的電視殼問我:「你今天看電視了吧?」我低頭假裝寫作業說:「我沒有,剛對門爺爺家停電了,來咱家看的新聞聯播,我沒看。」

沒錯,在許多90後的記憶里,一波高難度的偵察與反偵察作戰,導火索通常都是那隻摸向電視機後背的手。

維持電視機沒開過的假象這種事兒,像上面《虎媽貓爸》這樣一家子幫忙打掩護的,還是少,我們當時都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尤其考驗記憶力——

偷開電視前要記得遙控器擺放的位置方向,打開後要記得出來的是哪個台、音量是多少,因為關之前都要調回去。

估摸著下班點了,還得一心兩用,一旦聽到樓道里爸媽的腳步聲,火速關掉電視竄回自己的房間,偽裝成做了一下午作業的樣子。

據小編觀察,這一行為直接導致很多人長大後一聽到門外有動靜,就條件反射地想關電視,不管自己成年了沒,還有沒有跟爸媽住一起。

現在,我們習慣了想看什麼看什麼的方便快捷,沒有人突然拔你網線,也沒有人跟你搶下飯劇的選擇權,你的時間和所見全由自己做主。

可想當年,多少90後在跟爸媽搶遙控器的時候鬥智斗勇,總是嚷嚷著要再買一台電視機放自己卧室,等真有條件多買幾台時,大家又不看了。

那些全家人一起坐在沙發上追劇的日子,也悄悄溜走了。

那個年代裡,相信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的——

吃飯時一定要看電視,所以飯廳的大餐桌除了逢年過節就沒用過,都是在客廳茶几上吃,邊吃邊看當地的民生新聞和接著的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是洗碗和檢查作業的BGM,等到黃金檔開始,一家人已經坐得齊齊整整了。

偶爾在外面玩回來晚了,老媽還會複述一遍錯過的劇情;趁著廣告時間,跑到樓下小賣部買冰棍,老爸一邊說著不要不要,一邊接過去吃得比誰都快。

看完連續劇意猶未盡地回房間睡覺,特意記好了劇情和嗨點,就等著第二天上學能跟同學們好好討論一番,有時候還會在夢裡帶入自己、重溫一遍。

每個孩子都從當地的民生新聞節目里聽過一兩個都市傳說

要說以前一家人能一起看的電視劇,都是神仙打架。

TVB職業劇一波,台灣小言情一波,內地抗日諜戰情景劇一波,偶爾還有精品日韓劇和CCTV-6,讓家裡80%的矛盾都跟遙控器有關。

有的人家生的女兒,導致家裡的女性地位高、話語權重,主要表現在打開電視後,一看到言情劇就換不了台了。

比起言情劇,爸爸們顯然是更喜歡抗日劇的,可家裡就一台電視,他們只能少數服從多數,跟著大部隊看。

有的人家倒是生的兒子,可還是看不了戰爭題材,究其原因,可能是大部分男生的成長只分為兩個部分,看動畫片和看武俠玄幻,對真實世界蜜汁抗拒。

當然,也不排除這個家還是女主人說了算,老公兒子都得聽她的。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爸爸,通常而言,遙控器都不屬於家裡的男主人。

大家的爸爸也都是那種在沙發上開著電視睡覺,打著賊響的呼,別人一摁關機鍵他就醒了,還非說自己在「聽」電視的人。

我們有理由懷疑,這個「看電視容易睡著、一關電視就醒」的毛病是因為他們在看的時候確實太用力了,特別是戰爭情節,一看就眉頭緊鎖+咬牙切齒,彷彿整套五官都在使勁兒。

有網友說自己奶奶也是同款「咬緊牙關.GIF」,每次看抗日劇都是邊看邊罵「打死小鬼子」,表情之生動,沒見過的人根本不能想像。

害鴨,有啥不能的,想想我們看爾晴逼死容音小天使的時候臉上啥動靜,應該就明白了。

跟爸媽一起看電視,除了目睹他們的激動,還能感受空氣中的尷尬。

舉個栗子,情深深雨蒙蒙的大結局,抗戰結束,書桓打仗受了重傷一直拖著回不來,依萍就天天去火車站等。

終於有一天兩人重逢,眾目睽睽之下就開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螺旋尬吻

放在現在看,身邊一個人沒有,大家的表情應該跟旁邊那群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圍觀群眾差不多,是那種意味深長的姨母笑

但當時看首播可是跟爸媽一起,記得氣氛剛開始不對,家裡人就各自「忙碌」起來了,不是上廁所就是喝茶、吃東西,絕不會直直地盯著屏幕看

稍微親熱點的吻戲都不好意思跟爸媽看,那些尺度不小的床戲就更羞恥了。有時候知道後續發展不對,會趕緊換台,可怕就怕這些情節來得猝不及防……

性教育缺位下,家人同看親熱戲多是爸媽尷尬,而讓孩子更尷尬的,卻是那些直擊內心深處的親情戲。

因為很多時候爸媽會順勢來一場愛的教育——

等你將來有出息了,會不會也不認我們這個丑娘/窮爹?

這種情況下就會覺得,被老婆問「等你有錢了會不會嫌棄糟糠之妻」的男人真慘,媽啊,您老人家還是繼續懟我吧,別東想西想的!

@卜慶磊:那年,一家人看電視,看到女主和男主私奔,我妹妹咽下口中的薯片說:「媽,如果我和別人私奔,你會怎麼做?」

我媽看了深陷在沙發中吃個不停的妹妹一眼說:「你一私奔,我們立馬抓緊時間搬家,一家人玩失蹤!不給那男的反悔退貨的機會!」

電視劇之外,綜藝節目也是百花齊放。什麼幸運52、開心辭典、一站到底、交換空間、我愛記歌詞……就連芒果台的選秀都是老少咸宜。

看個超級女聲,全班都會討論自己喜歡的選手,在粉絲群里瘋狂交流;

回到家裡更是為了集中力量投票給爸媽各種洗腦,現在想來,那應該是我們最早的一次自發安利行為。

蔡國慶前一陣還跟何潔回憶起那段時光,說借遍了家人的手機,就為了給李宇春投票,但他爸媽卻更喜歡何潔。

除了正經的電視節目,那時候的廣告也讓人印象深刻。

同學們會在「為什麼追我?」後默契地補一句「我要急X糖漿」;

也會在請人吃東西時用誇張的口吻詢問「我的寶貝~你也要吃一顆嗎~」;

作為一串數字,「8008208820」在一個廣告後再也不會被人正常地讀出來……

曾經,電視上播的內容是我們在青春期和爸媽最後的共同話題,如今,每次回家跟他們一起看了電視才知道最近老一輩之間流行的是啥。

那些一家人靠鬥地主來搶遙控器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讓人得知收視率的下跌和造假都是有原因的。

大概只有春晚的時候,全家人才會都坐在客廳里,開著電視當背景音,然後各自玩手機。有時抬頭看見爺爺奶奶悵然若失的表情,會猛地一下難過內疚,之後又會想起跟他們坐一起超過1小時,就會扯到相親的話題上……算了。

說不懷念小時候全家一起看電視的時光,是假的,懷念的原因嘛,眾說紛紜。

有人覺得是懷念當時的電視節目,種類又多又好看,每天吸引著一家人的注意力;有人認為是懷念當時的節奏慢,就連廣告也是每一分鐘都扎紮實實地當一分鐘過,有了網路和手機後,「每一分鐘在腦子裡就這麼過了」。

還有人懷念當時的人們,勤勤懇懇朝氣蓬勃,沒有現在的浮躁和喪氣,每天上班下班、晚上兩集電視劇、看完洗洗睡,歲月靜好。

只有我們這些「小孩子」知道,大家懷念的,或許是當時那個沒有憂愁的自己。

@金金金:一大院子里的小朋友放學了都一起滑旱冰,跳皮筋,打沙包,我在做作業也要在樓下叫我名字,玩到大汗淋漓回家洗澡再和媽媽看一集電視劇。沒有網路微信和手機,也沒有焦慮,只擔心明天的期中考試,天塌下來爸爸媽媽頂著。

【全文完 歡迎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第一批00後演員已經開始走實力派路線了
《同一堂課》:一場奢侈的語文教育真人秀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