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從宇宙觀到生死觀,道家思想貫通了我們整個人生

從宇宙觀到生死觀,道家思想貫通了我們整個人生

在那宇宙之前沒有空間和時間處,我們可以談論什麼呢?《老子》一開始就說,「道」可以用語言來解說的就不是恆常的「道」,「名」可以用語言來命名的就不是恆常的「名」。可見道家並不和我們談論上帝,而是強調道是「無」。

那麼,道怎樣產生世界呢?老子說,道效法自己的本性運動,產生萬物前先有了畜養(能量)之德;有了畜養,物才能成為物(能量的實質化);物既為物自然就有了各種形式(粒子的形成);物既成形,則形形相生(不同粒子的結合),產生了無窮無盡的萬物;這一切的形式,乃是由於一個名叫「勢」(大爆炸產生的宇宙擴張)的力量在其中操縱。又因為「道」的不可言語,所以老子說天下萬物自然而生,自然而得,卻不知從何而生,因何而得。

莊子又以有趣的數學說描述宇宙的產生,他說道本是渾然一體沒有名稱,但是稱它「渾然一體」就等於給了它一個名稱,這個名稱和道的本體加起來就形成了「二」,有了一個名稱於是產生一個相對的名稱,兩個名稱和道的本體加起來就是「三」。由此類推下去,就有了人們無法理清的數目。不過莊子認為,人只要認識根本的道理,便可通達於天下了。

不同於道,萬物都會有終結的一刻,這是為什麼呢?道家認為萬物的生成就是毀滅。萬物之所以毀滅的原因,是在區別萬物的時候,它們已經違反了道本身絕對統一的原則,而各具備獨立的形體。自然地,道家談到生死。

生死是什麼呢?道家認為兩者是統一的,因為「有就是無,無就是有」。從沒有形體到有形體叫做生,從有形體到沒有形體叫做死。人之所以生是因為「氣」的積聚,氣聚便是生,氣散便是死,生死是互相循環的。道家對每個人說:生命不是你的,是天地借給你的沖和之氣;本性也不是你的,是天地借給你的自然法則。

應該怎樣看待生死呢?莊子說,古時候的真人不喜愛生也不憎惡死,不迷戀生前也不追求死後;僅僅把生死看做物的變化。人只有安於造物者的安排,忘卻生死,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才能進入虛無的境界,做到天人合一。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太上老君是位什麼樣的神仙?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