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有沒有覺得泡茶是一個很繁瑣、很傳統的事情呢?其實你離成為一個泡茶高手,只有四個步驟!想要成為一個泡茶高手,主要需要走四步:

第一步

備齊泡茶的三大樣,蓋碗、公道杯、品茗杯,別的器具則可以使用家中的其他器物代替。

第二步

牢記泡茶的四字口訣:燙、洗、沖、勻。

第三步

記住泡茶三要素:溫度、時長、次數。

第四步

辦公室泡茶。在這裡,特別為想要成為辦公室泡茶高手的你提供了小技巧哦~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一:公道杯

茶湯的載體,分茶到品茗杯中。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二:蓋碗

茶葉和水的共同載體,兩者在這裡交叉、融合、轉化,生成千變萬化的茶湯。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三:品茗杯

我們在這裡品嘗著茶湯的千變萬化。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四:茶席

茶湯不至於直接滴在桌布上,弄髒桌布。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1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燙杯

燙杯一是為了衛生,二是為了讓器具的溫度升高,當茶燙倒入時不會馬上變涼,順序應該為蓋碗->公道杯->品茗杯->水盂。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置茶

放多少茶可是泡茶成敗的第一步。茶放多了,葉子舒展不開,茶湯濃度滋味不能充分表現,口感不完整,茶葉放少了,可以通過延長浸泡時間去改善茶湯的濃度,但是沖泡次數就會減少,不同茶葉的投茶量可以參考不同茶類的投放量。

聞香

聞香一是為了體驗茶的香氣,二是為了判斷香氣里是否有雜味,比如,普洱的老茶在儲藏時不當,會存在一些雜氣,就需要在下一步洗茶時,手法要略重。

2

洗茶

除了衛生原因,茶葉在長期的運輸與儲藏過程中,品質活性會降低很多,所以我們要用熱水浸潤激發茶葉,讓葉片舒展,這樣葉子中的物質可以更快被泡出來,洗茶的速度一定要快,浸潤時間過長,茶葉中的物質浸出的過多則得不償失,對於一些有雜味的茶,洗茶手法略重,衝去雜氣。洗茶時沿著蓋碗內壁注水,左右手持壺要往懷裡走,不要直接用開水猛砸茶心。

3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沖泡

沖泡的手法要比洗茶柔和。剛開始用蓋碗泡茶的朋友容易燙到手,所以如果實在怕燙,可以水不要加那麼滿,或者把蓋碗一斜,把水倒出來點。燙到了可以摸耳朵降溫,浸潤時盡量不要去攪動茶葉,會破壞茶湯口感。

4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倒入公道杯

這個動作一定要多加練習,要知道每一位老茶客的背後都是一地的杯蓋碎屍。每次出湯必須出乾淨徹底,不留根,出湯完畢後不要把蓋兒敞開,以免茶葉溫度降的過快。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分茶

順序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倒入品茗杯的時候要把手放低,也就是低斟,這樣可以保證香氣和溫度,要記得倒7分滿,這樣不會燙客人的手,倒茶結束做收水動作,避免茶湯滴到茶台。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溫度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溫度越高,內含物質滲出的速度越快。一般烏老葉或者高發酵的茶需要使用高溫沖泡比如正山小種,普洱;低溫適合沖泡嫩芽類和發酵度低的茶,比如龍井、碧螺春等。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時 長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對於茶葉來說浸泡時間越長,茶葉的浸出物質越多,口感就越濃,相應的湯色也就越深,不同的茶類的沖泡時間也是不一樣的,而且根據沖泡的次數也需要相應的調整,下面的曲線圖,表現了每一泡鐵觀音都浸泡了多長時間,可以根據下圖沖泡鐵觀音,在熟練之後,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沖泡時間和次數。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次 數

簡單實用|一學就會的泡茶圖文全攻略!

不同茶類可以沖泡的次數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綠茶3-5泡,紅茶烏龍茶6-8泡,普洱在八泡以上。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茶語 的精彩文章:

鐵觀音泡法步驟:泡好安溪鐵觀音的十五道茶藝
茶道知識|想讓玻璃茶壺保持乾淨剔透?巧用以下幾個妙招!

TAG:江南茶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