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城威尼斯也缺水喝?歐洲中世紀的井水大多屬於個人的

水城威尼斯也缺水喝?歐洲中世紀的井水大多屬於個人的

水城威尼斯也缺水喝?歐洲中世紀的井水大多屬於個人的

旱災是歐洲的常客,除了引發無數火災,水資源的短缺也成為部分歐洲地區和城市必須面對的問題。在歷史上,水源的充足與否不但影響許多城市的興衰,也影響城市內部政治社會權力的微觀分布。羅馬城就是典型的例子,羅馬城周圍遍布沼澤,水源充足,這是早期羅馬城發展的重要外部條件。但羅馬帝國時期,羅馬城人口發展至70萬以上,臨近的水源已經無法滿足城市的需求,在羅馬皇帝的親自監督下,羅馬建立起一套複雜精妙的引水系統,利用重力和虹吸效應,將丘陵地帶潔凈的山泉水通過高架引水道引入城內,滿足市民的需要,部分引水道至今仍在使用。

中世紀早期羅馬城的驟然衰落,也被認為和引水道有關,傳統史學認為引水道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被拋棄的原因是因為入侵的蠻族政權不了解古代水利知識所致。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公元537年西哥特人圍攻羅馬城,切斷了14條供給城市的高架引水道,這導致羅馬城市人口出現了顯著的下降,許多街區因為無法獲得清潔水源而被市民拋棄。

古羅馬引水道的建築材料被拆除挪用更加劇了羅馬城供水系統的衰落。當時羅馬精英已經意識到水資源短缺對城市的影響,公元590年當選的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曾寫信請求帝國當局修復羅馬引水道,但是此時東羅馬帝國在義大利的統治核心位於拉文納,羅馬實際的統治者只有教廷本身,因此帝國政府對羅馬的困境並不關心。無獨有偶,很多古典時代的城市因為供水系統的損害而衰落,比如羅馬重要邊境城市科隆的高架引水道的建築材料在加洛林時代被挪用去建造亞琛的教堂。僅存的引水道往往成為歐洲城市精英階層——貴族和教士的專項,城市平民使用飲用水必須繳納不菲的費用。

水源的短缺甚至影響歐洲中世紀城市生態,在歐洲絕大多數城市,市民都是前往公共噴泉或水井取水的。這些噴泉或水井可能屬於城市,也可能屬於私人。水資源的分配成為城市政治的重要主題,也塑造了社會關係。

威尼斯是義大利重要的港口,由118個島嶼組成。素有「水都」「水城」「橋城」和「百島之城」的美稱,但這樣一座以水聞名的城市卻缺乏飲用水,飲用水水井大多屬於城市貴族,這些貴族往往開放水井給整個街區使用,由此建立起貴族和市民的庇護關係和忠誠網路。控制和分配飲用水成為威尼斯寡頭政治建立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滑鐵盧大決戰:拿破崙如遭天譴,皇家近衛兵也潰不成軍
南斯拉夫人的家長鐵托:講話從不打草稿,嚴格遵守作息時間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