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尼羅河的饋贈—古埃及文物特展:鬼方分享

尼羅河的饋贈—古埃及文物特展:鬼方分享

原標題:尼羅河的饋贈—古埃及文物特展:鬼方分享



尼羅河的饋贈—古埃及文物特展


鬼方分享


遼寧省博物館本展覽精選144組古埃及文物,其中,神廟模型3件組、特大型神像3件、超重量石碑和石雕9件、大型木棺2件、人型木乃伊1件、人型木乃伊棺4件/組、亡者之書1件(帶框長3.2米)、烏沙布提1組(89件)。時代跨度自古埃及前王朝時期至羅馬時期近4000餘年,包括陶器、化妝用具、青銅及石雕像、動物和人形木乃伊、紙莎草、木棺、石棺、石碑、護身符、大型石刻神像、壁畫、模型等典型文物,力求解讀古埃及獨特的社會生活、宗教信仰、喪葬文化和輝煌的藝術成就。

前言


尼羅河流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之一,古埃及誕生於此。日月星辰周而復始的交替變化,天然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羅河水的饋贈,極大地影響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讓古埃及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造出獨具特色的燦爛文化,並在政治、經濟和藝術等諸多領域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西方歷史學之父希羅多德曾言:「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多的令人驚異的事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多的非筆墨所能形容的巨大業績」。


本次展覽,從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甄選了230餘件珍貴文物,包括日常用具、首飾、木乃伊、法老雕像、亡靈書、青銅雕像等,希望藉此能夠引領您透過一件件展品,循著古埃及人的遺迹,開啟一段難忘的文明探索之旅,並在古埃及和中國這兩個大河文明之間,構建起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樑。


第一單元多彩生活


尼羅河的狹長河谷和下游三角洲地帶是古埃及各種生命賴以生存的主要地區,也是非洲東北部的主要水源覆蓋區。在日出日落的循環往複中,尼羅河畔的人們重複著每天的生活:被神化了的法老是全國所有土地和財富的擁有者;擔任行政管理和高級大祭司的達官顯貴們享有大量的特權;接受了相應教育的書吏們有機會躋身於精英階層;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貧苦農民和工匠等則以其辛勤的勞作創造出了巨大的社會財富。


在這茫茫沙漠中狹長的綠色生命帶上,古埃及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在繁忙的生產活動之餘,他們也追求著現實世界的物質享受,佩戴色彩絢麗的首飾,使用本地或進口的香水或化妝品,裝點自己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第二單元諸神之鄉


古埃及是信奉多神的國家。其所信仰的神祇與創世神話的數量極多且相互並行不悖。沿著尼羅河自南向北分布的眾多城市,分別供奉著各自不同的城市守護神:埃德富的荷魯斯、底比斯的阿蒙、丹德拉的哈托爾、阿比多的奧西里斯、孟菲斯的卜塔等,它們被供奉於神明的「居所」——神廟之內。古埃及人相信,這些神明統治世界並福佑埃及,從王權神授的國王到平凡度日的普羅大眾,古埃及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滲透著對眾神的信仰。對古埃及人而言,眾神各司其職,神的力量無所不在。


「官方崇拜」與「個人祭拜」是古埃及宗教信仰體系中共存的兩種信仰崇拜。所有頌讚神祇的官方祭拜均在特定的神廟和神殿內舉行,國王須日奉眾神以示崇仰,從而維持世間秩序,使國家免於禍亂。祭司作為國王的代表,每天均向神像進獻祭品,並舉行儀式。因神廟中的神祇難以接近,民眾僅在大型慶典和節慶活動中才能親眼目睹神像並有機會向其祈禱敬奉。因此,除國家倡導的官方崇拜外,另一種民眾禮神的方式是向神廟進獻帶有禱文的小型雕像和石碑,它們多被置於神廟的前庭內,成為一種個人信仰的象徵。


第三單元永恆世界

古埃及人保存屍體是因為他們篤信來世的存在。他們發明了複雜的防腐技術,使得大量木乃伊保存至今。人們死後的命運是不同的。國王的死後世界是在天空,他飛升到天上,化為星辰,成為眾神的一員。普通人死後進入平行的世界,過著與現世相似的生活。


古埃及人認為,奧西里斯統治的死後世界位於西方日落之處。因此墓地都在尼羅河的西岸,而居民區都在尼羅河的東岸。在古埃及人的想像中,天空女神努特每天在日落時把太陽吞下去,在早晨又把它重新生出來。這種想像以及太陽神在日落後所面臨的種種危險,均體現在古埃及人墓葬文學中所描繪的來世之旅中,死者完成這個旅程才能到達天堂(「雅盧」)。《棺槨銘文》、《亡靈書》,以及其他寫在墓葬用品上的咒語,都是為了幫助死者完成這個過程,抵達永生世界。

















































阿布考石碑


石灰石


中王國時期,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


138×77.5×16厘米


出自阿拜杜斯(?)


這件珍貴的石碑為石灰石材質,主體分為兩個部分,上方刻11行優美的象形文字,下方刻內容豐富的裝飾圖案:石碑的主人阿布考和他的妻子並肩坐在一個供桌前,頭頂上的文字標明了兩人的名字。從石碑的象形文字中我們可以讀到如下的內容:「幾千個麵包、幾千罐酒、幾千頭牛、幾千隻飛禽、幾千個雪花石瓶、幾千件衣衫獻給尊貴的阿布考內比特夫之子」。死者的愛妻是哈托爾女神的祭司門圖霍特潘克,坐在阿布考腳邊嗅花香的女子是他們的女兒「 內弗蕾圖」。男子的鼻子附近也雕有一個小香水瓶,似乎也像女兒一樣享受著生活的芳香。女子坐椅下面還雕有一個帶有莎草莖柄的銅鏡。石碑的右側是他們的六個兒子,各手持一隻鵝貢獻給他們的父母。最下方的兩排人物則是祭司帶領著端送食物、飲品和各式供品的僕人。這種為死者祭獻衣食起居的場面大量出現於墓室之中,它們與墓室內陪葬的實物一樣,都表達了古埃及人希望在冥界依然能夠享受他們生前富足生活的願望。

儘管阿布考的碑文上並沒有標明他的官職頭銜,但這座石碑因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內容而被看成是一件藝術品傑作,它很可能是宮廷御用工匠的作品。



圖特摩斯三世的石碑


石灰石,色料


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圖特摩斯三世時期(公元前1479—前1425年)


113×60.5×14.5厘米


出處不詳


石碑是常見的古埃及文物。從早期一直到羅馬時期,在眾多領域特別是在葬禮和神殿中,石碑是基本元素之一。


圖特摩斯三世(約公元前1490-1436)的石碑是祈願石碑。石灰石質,長方形圓頂,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以線刻和凹雕刻的手法呈現人物圖像和象形文字;下半部分素麵,僅清晰可見黃色的勾邊痕迹,猜測原本也應寫有象形文字。石碑頂部的拱線象徵著穹頂,裝有帶翼的日輪和雙聖蛇標誌,象徵著宇宙和王權;日輪翅膀下面的人物右側是圖特摩斯三世,左面是敏(Min)神。四周的幾行象形文字則記錄了法老的君主頭銜和神的稱號。這件半成品石碑具體出處不明,推測可能是來自某神殿。


圖特摩斯三世,圖特摩二世的兒子,哈特謝普蘇特的侄兒,第十八王朝國王。哈特謝普蘇特是他的攝政者,並把圖特摩斯三世長期排除在權利之外達20年之久。圖特摩斯應該是新王國時期最偉大的法老戰士。他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埃及疆域。

敏神,初期作為豐產神接受人們的膜拜,後又成為雨神,幫助農作物的生長。





Nebnetjeru(古埃及大祭司)夫妻組像


砂岩


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高67厘米


出自泰伯,奈克羅波利斯墓地。貝爾納爾迪·德羅韋蒂於1888年前購買


這是大祭司Nebnetjeru和妻子阿蒙霍特普的雕像。他們並肩坐在一張高背椅上,相互搭肩,以正面面對觀者。雕像遵循了古埃及統一的造像規則,即「正面律」法則。男子頭戴假短髮,上身裸露,下身穿及踝長裙;女子則著緊身長裙,髮型屬於當時流行的風格,髮髻延伸到胸前,額前兩縷精心編成大辮子沿兩頰垂下。兩人的裙子上均用象形文字刻有祭品目錄,座位上除記載祭品的象形文字外,還刻有高舉右手呈禮拜祈禱狀,左手執象徵永生的莎草花的子女浮雕。


按照古埃及人像雕刻的慣例,用石灰岩製作的雕像通常是著色的。因男子常在戶外活動,風吹日晒,故軀體塗以棕色。女子深居簡出,軀體塗以淡黃色,這兩尊雕像線條柔和,舒展,人物面部表情神態和諧,極富親切感。這類雕像擺放位置講究,常置於葬禮室或大神廟裡,其功能是在儀式中接受供奉。









公羊造型阿蒙神


砂岩


新王國時期,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


60×116×135厘米


出自卡爾納克泰伯。貝爾納爾迪·德羅韋蒂於1824年收藏


這件頭像屬於一個大型公羊造型的阿蒙(Amun)神像,原雕像的頭頂上還應該有一個太陽盤和聳立狀的眼鏡蛇,兩者都是太陽神「拉」的象徵,它們與底比斯強大的阿蒙神聯合在一起,形成了阿蒙-拉神。雕像源自卡爾納克泰伯阿蒙神廟神殿。


從十八王朝起,阿蒙、穆特和孔蘇(Khonsu)就成為保佑王室的眾神:強大的阿蒙神保佑埃及國王對外出征時能凱旋而歸,穆特在埃及語中意為「母親」,祂是阿蒙的妻子,保佑王室人丁興旺,而孔蘇則是祂們的兒子,代表著神界的延續。羚羊造型的神像一般都安放在神殿的入口處,以期起到保護作用。


























斯芬克斯像(獅身人面像)


砂岩


羅馬時期(公元前30—公元395年)


41×22.5×68.5厘米


出處不詳,貝爾納爾迪·德羅韋蒂於1924年購買


斯芬克斯是一種集獅身與人首於一體的神獸,是國王的象徵(一般頭戴象徵著權力與聖威的「內梅什」巾冠者,表現的即是國王)。這件斯芬克斯像頭戴「內梅什」巾冠,前額聖蛇盤踞,頜下戴假須。國王嚴肅的面孔與獅身搭配協調,姿勢威嚴,凸顯了雕像的紀念性和莊嚴性。


在古埃及,獅子是戰神的化身,力量的象徵,是體現太陽威力的動物。工匠把法老與獅子的形象混合起來,是為了誇耀王權的威力,使法老成為萬民崇拜的偶像。斯芬克斯像同時具有守護和祈福的意義,自新王國時期以來,往往成列排佈於通往神廟行進大道的兩側。托勒密王朝以及羅馬時期,它們還被放置在陵殿的入口處,象徵著太陽循環不息而保證的重生。直到今天,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一直都是埃及文明的典型象徵。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歡迎轉發。歡迎關注訂閱。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宋代筆記中紫姑不肯泄露金兵南下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鄭明之
懋勤軒三迤掌故:雍正皇帝硃批奏摺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