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首中秋詞,既不煽情也不懷古,卻無意中觸碰到了現代科學

這首中秋詞,既不煽情也不懷古,卻無意中觸碰到了現代科學

古往今來,中秋佳節是團圓的日子,也是萬千詩人詞人抒發感嘆的大好時機。最著名的中秋詞當屬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它以無與倫比的華美辭藻,成為了永恆的經典。南宋著名評論家胡仔的誇讚最能代表讀者的心聲: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俱廢。

這首詞雖然在藝術成就上無可比象,然而,多年後辛棄疾卻以另外一首詞,讓中秋詞展現出別樣的風情。那就是《木蘭花慢?中秋飲酒》: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是不是覺得這首詞怎麼這麼多問號?這是有講究的,在這首詞之前,辛棄疾就說明了:中秋飲酒將,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所謂《天問》,指的是屈原曾經創作的一首長詩,在這首詩中,屈原從日月星辰、陰陽變化等自然現象,問到了治亂興衰社會的社會問題,甚至包括神話傳說,一共有一百多個問題,被稱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這首《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因為詞牌的限制,自然沒法提出那麼多問題。然而詩人也就中秋之月,一吐心中的疑惑:

今晚這嬌媚的月亮啊,你會向何處移動?走得如此悠然?那邊是不是也有一個人間,那裡的人是否剛剛看到你的靚影?茫茫無際的天籟中,是浩浩長風將月亮吹走的嗎?又是用繩索將月亮懸掛在空中嗎?是誰留住了嫦娥,不讓她嫁到人間?

據說月亮是經過海底運行,這其中的奧秘無法探求,讓人苦思冥想而愁緒綿長。我怕那長鯨橫衝直撞,將那瓊樓玉宇沖毀。蛤蟆倒是熟悉水性,然而玉兔是怎麼在海底生活的?如果一切都平安入骨,那為什麼月亮又會彎成一道銀鉤?

這首詞的題材和體裁都相當新穎,是中秋詠月詩詞中的另類。詞人以浪漫主義的想像,注入這首詞中,賦予了它無與倫比的活力,讓它成為了別具一格,生動可愛的風格。不僅如此,詞人還是將當時的險惡政治局面暗藏在詞中,將朝廷之中的鬼魅魍魎比作長鯨,生怕它們會橫衝直撞,毀壞南宋的基石。

最令人稱奇的是,在這首詞中,辛棄疾以大膽的猜測和遐想,發出了不少引人深思的問題,暗藏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甚至閃耀著古人對於科學的朦朦朧朧的探索精神。尤其是第一句,仔細想來,竟然觸碰到了月球繞地運轉的公理。

當然,在近一千多年的南宋,辛棄疾是沒有以科學的方法證明自己的猜測,這也是他「恍惚使人愁」的原因。然而,他仍然憑藉自己的驚人的想像力,與今天已經證明的科學真理有所切合。難怪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誇它是「神悟」:

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日:「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想像,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道士看到這個放牛娃睡覺,嚇得對徒弟說:這是天子啊!
他說弟弟將大富大貴,皇帝大怒:你倆膽大包天啊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