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光帝違背了祖制 留下四道遺囑懲罰自己 讓繼任者很為難

道光帝違背了祖制 留下四道遺囑懲罰自己 讓繼任者很為難

問題:清朝的皇帝最怕什麼?

皇帝是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對任何人都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力,他還有懼怕的東西嗎?還真有。對於清朝皇帝而言,他們最害怕一件事,失去土地。

清朝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馬背上打天下,每一塊土地都付出了鮮血和汗水。因此,清朝先祖對於土地格外看重。他們為了防止子孫們恣意妄為,淪為「敗家子」,留下一道嚴厲的祖制:「凡丟失國之寸土者,皆不得立碑。」

什麼碑?就是聖德神功碑。當皇帝去世後,都會在聖德神功碑上記載皇帝的文治武功,相當於蓋棺論定。沒有聖德神功碑,就意味著對皇帝一生的否定。那種恥辱感,沒有當過皇帝的人是不會明白的。

幸運的是,清朝入關以後,國力一直比較強盛,還在斷斷續續地進行開疆拓土。因此順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慶皇帝都立了聖德神功碑。

直到道光皇帝的出現。

平心而論,道光皇帝還是很不錯的。1820年,38歲的道光皇帝從父親嘉慶皇帝手裡接過了一個爛攤子時,整個王朝都在走向衰落。為了挽救清朝,道光皇帝力所能及地作出了一些努力。

在政治上,他整頓吏治、懲治腐敗、清查陋規;在軍事上,他果斷出手,迅速平定了新疆回部張格爾叛亂,維護了國家統一,堪稱一大亮點;在經濟上,他疏通海運、修改鹽法,還廢除了乾隆皇帝以來實行的封礦政策,任由老百姓自由開採政策,對開發資源,提高人民生活起了積極作用;在文化上,他採取較為寬鬆的政策,甚至還衝破陳舊觀念,主動讓人修改《康熙字典》中的錯誤——你要知道,乾隆朝的文學家王錫侯因為指出《康熙字典》中的錯誤,觸發文字獄,導致全家男性被處斬,其餘人被發配到黑龍江,成為披甲人的奴隸。

從個人品德上說,道光皇帝更是可圈可點。他克勤克儉,平時連肉都捨不得吃,穿帶補丁的衣服。他還要求後宮妃嬪一起搞勤儉節約,不到盛大節日不準用化妝品,不準穿錦繡衣服。就連皇后過生日,也是人手一碗打滷麵。不過,道光皇帝發覺實在說不過去了,批准御膳房殺了兩頭豬,把皇后高興壞了。

道光皇帝還挺愛民。哪裡遇到乾旱,他就跑哪裡祈雨。哪裡洪澇成災,他又大把大把撥銀子賑災。為了減輕民眾負擔,他一再減少稅費。在遺詔中,他這樣評價總結自己的一生:「仰維列聖家法,一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為本。」這句評價道光皇帝還是受之無愧的。

然而,道光皇帝的運氣不太好,他遇上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18世紀——19世紀。英國、法國、德國等西方國家,先後通過工業革命,成為新興的殖民國家。尤其是英國,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跑馬圈地,建立了盛極一時的「日不落」帝國。在亞洲,英國盯上了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美夢的大清王朝。

1840年的夏季,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響。英國方面總共出動不到2萬士兵,就將20萬清朝軍隊打得一敗塗地。戰爭中,英軍總共傷亡523人,而清朝軍隊傷亡高達22790人。

戰爭結束了。1842年8月,英艦開到南京下關江面,道光皇帝派遣的欽差大臣耆英和伊裡布與英軍簽訂清朝第一個屈辱條約《南京條約》。據《清宮補聞》記載:道光皇帝在簽署《南京條約》的前晚徹夜不眠,繞殿逡巡,不停地拍案嘆息。等上諭發下後,他連連流淚,說是對不起祖宗。

真是越怕什麼,越來什麼。《南京條約》的第一款就是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賠款2100萬元也就算了。道光皇帝最怕的就是割地,現在卻偏偏要眼睜睜地看著一塊土地被英國人割走。雖然香港島只是一個偏僻的小漁村,道光皇帝一輩子都沒踏過那片土地,但那畢竟是列祖列宗傳下來的土地啊。

當然,那時候道光皇帝做夢都想不到,他的繼任者手裡丟掉的土地更多。他的兒子咸豐皇帝,甚至連都城北京都丟掉了。

1850年正月,道光皇帝病重不治,享年59歲。

在駕崩前,道光皇帝留下了一道諭旨。在諭旨里,道光皇帝特意交代了四件事。一是神牌不配天,不要將他的神牌供奉到天壇;二是神牌不升祔太廟;三是不要給自己立聖德神功碑,如果繼任者要書寫歌頌他生平的碑文,則可以把碑文刻在神道碑亭的石碑背面;四是喪事從簡,只將他生前穿用過的幾件衣服供奉在皇宮內的四執事庫,以示留念。

顯然,這是道光皇帝為了遵守祖制,懲罰自己。道光皇帝還在諭旨里堅決地說:「若繼體之君、顧命之臣不遵朕諭,任意強行,則是甘為我大清之不孝不忠之人矣!」

可是,這給繼任者咸豐皇帝出了一道難題。第三條和第四條還好辦,難的是第一條和第二條。因為皇帝死後神牌配天、升祔太廟,是清朝歷代奉行不替的祖制家法,誰也不能違背。咸豐皇帝拿不定主意,就召集群臣開會,商議解決辦法。經過商議,最終決定,不遵守第一條和第二條,仍然將道光皇帝的神牌配天、升祔太廟。同時決定,從咸豐皇帝本人開始,所有皇帝的神牌都不再配天——當然,以咸豐皇帝以後各位清朝皇帝的文治武功而言,還真沒有配天的資格。

在執行第三條諭旨上,完全遵照了道光皇帝的意思。為此,咸豐皇帝親自寫了一篇有839個漢字的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刻在神道碑亭的石碑背面。第四條諭旨執行起來就更容易了。咸豐皇帝派人找了幾套道光皇帝穿過的衣服,供奉在皇宮內的四執事庫裡面,滿足了道光皇帝的意願。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欽定大清會典事例》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內戰常敗將軍 卻在抗美援朝成王牌軍長 第一個攻佔漢城!
此人打仗猶如瘋子 曾當面炮轟彭德懷:這仗是怎麼打的?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