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史上最全的艾灸治病取穴方法

史上最全的艾灸治病取穴方法


乳腺增生

,艾灸取穴:選取阿是(乳f腫塊處)、肩井、天突、肝俞、三陰交。經前症重加太沖;經後症重加太溪。還可以配合應用一些鹿角膠之類的「補氣葯」,可行血中之氣,因而治乳疾效果最好。




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15分鐘。10天為一個療程。用隔姜灸或艾條灸。


癌症

,用艾灸可以扶正,增強免疫功能,取穴中脘、關元、膏肓、足三里。

中醫管各種癌症叫癥瘕,癥瘕初是「氣」產生的階段,始是「形」產生的階段,素是「質」產生的階段。疾病的發生髮展也是從無到有,經歷了無邪有邪氣、形變、質變的過程。症瘕描述的就是疾病從無形的邪氣發展到了有形的積聚,並即將質變成癌岩的階段。所以根除症瘕,其實就是防患於未然。


導致癥瘕的發生多是:情志鬱結、飲食不節或外感六淫之邪等導致致病因素,以致機體陰陽失調,臟腑功能障礙,經絡阻塞,氣血運行失常,氣滯血瘀、痰凝邪毒等而發生此病。
臨床表現:體內結塊,固定不移,同游定處。病久面暗消瘦,納減乏力、舌質淡紫、舌光無苔,脈細數。


治療:扶正補虛,祛瘀排毒。
取穴:神闕、關元、足三里。
方法:用四眼盒艾灸在腹部的神闕和關元部位行大面積艾灸,每次腹部穴位大約艾灸20-30分鐘,足三里用單眼艾灸盒每穴艾灸10分鐘。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這樣艾灸10餘次後,你的機體免疫力會有一個提高,相繼會帶動其他癥狀的消失。


聲帶小結

,可以在少商和商陽點刺放血,然後再在大椎穴點刺2-3下,拔罐放血後,在此艾灸15-20分鐘。


便秘

,可以艾灸天樞和足三里。這兩個穴位都是胃經的穴位,對機體具有雙向良性調節作用、如泄瀉時艾灸天樞會止瀉;便秘時艾灸天樞又能通便。


虛證

,用艾灸中脘、關元、足三里治療一段時間也會有療效的,用鋪灸治療背痛可以主一身之陽,調整人體的正氣,使病邪不會在囂張。用鋪灸調動體內的元陰元陽,疏通經絡。真氣動力才可能增強,病情才能痊癒。

背痛治療:先用鋪灸的方法調動一身之陽。


方法:


1.先把大蒜搗碎成泥,大約要100-200克大蒜泥。
2.用一條紗布,從大椎穴鋪起直到長強。然後把大蒜均勻地撲在紗布上的脊柱中,厚度約3-4mm。寬度約30mm。



3.把艾絨放在蒜泥上,然後用香火分段點燃艾絨,分段點燃。這時,煙和火都很旺盛,囑病人一定要咬牙挺住。這個鋪灸很容易成為化膿灸如果實在堅持不下來,可以兩個人一起把紗布托起。在放下,在托起如果嫌鋪灸過長,可以一段一段地鋪灸,先從上到下進行。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強直性脊柱炎,對於總是背痛的人做鋪灸也是很好的方法。


沒有化膿灸的鋪灸可以三天一次,(因為蒜泥也會導致皮膚起泡)。已經化膿灸的椎體可以10-15天一次,主要看化膿灸的部位預後情況。

沒有做過鋪灸的,可以先嘗試在大椎到胸十二算一段,胸十二到長強算一段,這期間也可以分為三段,總之這些灸法都要看施灸者和被灸者對灸法和耐受程度。


開始施灸的時候,做的長蛇灸不要太粗,要逐漸適應。長蛇灸太粗就會很燙,被灸者就會有忍受不了的時候,而造成施灸者手忙腳亂。如果化膿了在鋪灸是很痛苦的,這時在放上蒜泥會殺洌洌的疼痛。


2、艾灸中脘、關元、足三里,這些是輔助艾灸治療,主要都是調動體內的陽氣升發。「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陽失和,引陽扶正是治療之本。


刺血療法治療背痛

。刺血療法適應症比較廣泛,中醫的所謂實熱證痛證、瘀證等,均適宜刺血。對一些診斷不明,檢查不清的病症,也可對症刺血治療。還有一些久病不愈的宿疾,屢服藥物和其他治療方法無效者,亦可行刺血治療。如果你一次的刺血量不足20毫升,那麼你可以隔天一次。如果你刺血的量每次在100毫升那麼在一個月內,只能刺血2次-3次。如果你一次刺血量在200毫升,那麼你就可以三個月刺血一次,或就這一次的刺血,就足以把多年的宿疾排除。刺血療法可以疏通經絡、活絡止痛、活血化瘀、消腫散結、醒腦開竅、鎮靜安神、清熱解毒、驅邪安正、和血養血美容養顏等。

放血療法,看準血絡,點刺放血。看準血絡後,點刺放血,任由血自流,等到血不流的時候,用拔罐器助力拔血。大約放血50毫升左右-100毫升左右。


「久痹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意思是說,如果痹症久治不愈,特別是按常規治經的方法治不好的,應該注意觀察疼痛的部位有沒有血絡,如果有血絡,說明此病已經入絡,應該將這些絡脈點刺出血,絡脈通了,疼痛也該好了。治療方法也很簡單,只要仔細把這些絡脈點刺出血,病人的疼痛往往就會緩解。」 當然現在我們的刺血培訓班,能治療的範圍更廣,都是源自臨床實踐。


宮頸炎

,艾灸關元、子宮、八髎穴和三陰交即可治療。方法:用多眼艾灸盒在腹部大面積移動艾灸,主要在小腹部和後腰部,每天艾灸時間不低於(前、後)1個小時。


鼻炎

,迎香、印堂、太陽、和肺俞。根據自己不同的癥狀,在這幾個穴位的基礎上加減。艾灸取穴:關元穴 、 足三里 、 迎香印堂、太陽 、合谷。


腰椎間盤突出

,在腰部取穴居多,主要是以足太陽膀胱經為主和腰部的痛點治療、 環跳,委中、 腎俞 、大腸俞 、腰陽關、 阿是穴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在腰部做移動艾灸,如果出現通竄的感覺,或通竄不到位,那麼就在通竄不下去的位置接續艾灸,使通竄進行到底。也就是通絡。


感冒頭痛

,以足少陽膽經為主出現偏頭痛,還有稍微的咳嗽。我就用艾灸,先灸大椎近半小時,然後艾灸太陽10分鐘,又艾灸頭部的完骨、頭竅陰、率谷、大約一天灸了三次。


少商和商陽穴放血,又艾灸,從迎香穴到印堂穴到太陽穴,在灸百會。


咳嗽

,我建議她做個穴位注射,在天突穴和肺俞穴注射魚腥草這種治療很快,確對於咳嗽有很神奇的療效。



方法:點燃一根艾條,從迎香穴開始,沿鼻樑上行到印堂穴,在印堂穴多停留一會,在沿眼眉到太陽穴,這樣反覆多次,直至灸到皮膚潮紅,鼻子不是有很熱的感覺,反而感覺有些涼,我認為這就是灸透了。這樣的效果此時最好,基本是一次搞定。如果一次不好,第二天再來一次。


跟腱炎

,在跟腱炎痛點放置直接灸2-3個,點燃,每次艾灸10狀左右。(最少放置2次)。還可以在跟腱炎的局部用隔蒜灸的方法,最好用獨頭蒜,把蒜切成1元錢硬幣厚的片,上面用牙籤紮上眼,上置艾絨放在跟腱炎的痛點施治。隔蒜灸是用蒜作為一種間隔物而施灸的一種方法,為什麼要用大蒜呢?大蒜辛溫喜散,有消腫化結,拔毒止痛之功,取獨頭蒜橫截厚一分,扎眼上置艾絨點燃施灸。每次施灸5-10狀不等。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之目的,再就是溫和灸了,可以手持艾條或用單眼艾灸盒,每天對準施灸穴位艾灸20-30分鐘。然後在用小的按摩工具(如甲蟲按摩)艾灸後在局部按摩,這樣會很快促進活血化瘀的目的。還可以在局部先噴射紅葯或白葯,然後在艾灸,艾灸後自己按摩。


婦科病

,關元、子宮、歸來、八髎穴和三陰交。方法:可以用直接灸的方法,也可以用溫和灸的方法還可以用隔姜灸的方法。


工具:關元,子宮,歸來這幾個穴位都在腹部與小腹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做移動艾灸,每天40分鐘左右,三陰交,可以用單眼艾灸盒雙側同時艾灸。子宮穴是奇穴,在中級和曲骨之間旁開三寸左右艾灸,就可以灸到子宮穴。


近視眼

,艾灸治療近視眼以眼周圍穴位為主。眼部溫灸器艾灸患者取座位或卧位,用眼部溫灸器裡面放置專用艾條點燃,可以在眼周穴位來回艾灸,自己感覺微熱或周圍皮膚潮紅,然後艾灸睛明魚腰、瞳子髎、四白、每穴艾灸3-5分鐘。然後可以用單眼艾灸盒艾灸風馳和大椎穴。每天艾灸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



【需要注意】在艾灸期間,不要過度用眼,免得療效不佳。


前列腺炎

,可以艾灸關元和曲骨還有八髎穴,膝蓋疼痛可以局部艾灸。


坐骨神經痛

,這樣的疾病多由腰痛而引起。如果艾灸,就重灸腎陽虛、環跳、委中穴懸鐘穴最好委中穴放血。按摩以足太陽膀胱經為主。


肩周炎

,針灸治療肩周炎多取穴條口透承山,用三寸針,取透穴直刺。視老人家體質,決定針灸的補瀉手法。在針灸期間,你一直用手法運針,然後叫老太太自己動肩,抬臂、夠背。這是一種方法,這叫動針療法,就取一個穴位也是單穴療法。


二是:你可以針灸肩峰部位臑俞、秉風、肩貞、曲池、外關。可以針灸後拔罐。


三是:按摩,這是以上述穴位為主。
四是刮痧:主刮缺盆、中府、天柱、肩井、肩髃、肩貞、曲池外關主刮小腸經和大腸經。若經脈失養加刮肩內陵、肩外陵、阿是穴,以掛起痧為度。
主要是疏風散寒、溫經通絡、活血化瘀、強經壯骨。
五是:功能鍛煉。


寶寶,灸肚臍足三里關元穴湧泉


小兒得艾灸之溫煦,表現得異常安靜,特別是灸大椎、肺腧、風池三個穴位,十五分鐘內就會入睡。


低熱發燒

,一般肝熱病的,肝氣上逆,則見頭疼眩暈,這是因為熱邪循肝脈上沖頭部所致。治療時應刺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放血療法:在耳尖部常常會看到一些血絡,如果血絡不清,可以用酒精棉球反覆擦拭就會看到血絡,這時用三棱針對準血絡快速點刺如果點刺準確,會很快有血液流出,讓其自然流,等到不流的時候用雙手協助,擠出血液,一般出血3-10毫升為宜。耳穴也是十二經脈,十五絡脈氣血灌注的部位,他和人體的經絡密切聯繫。


督脈走罐:太陽為一身之陽,主一身之表。所以太陽首先感受風邪的侵襲,督脈也是總統一身之陽,督脈之「督」,有總督的意思因這條經脈循行於背部脊柱正中,有總督全身陽經的作用。邪氣之所以侵入人體,就是因為陽氣不足,正氣先虛。


治療取大號拔罐器,在後背督脈處塗上凡士林油或家用香油,從大椎穴開始,順著椎體推下來到長強結束,反反覆復多次,直至皮膚潮紅,方才奏效。一般這樣治療後,會感覺神清氣爽,熱、很快就會褪下來。





不孕無經

,針灸取穴:董氏奇穴的婦科穴、還巢穴加三陰交和臍針的坤位、坎位。坤主脾,脾統血。坎主腎。


婦科穴:在大拇指第一節之外側。
主治:子宮炎、子宮痛(急、慢性均可)、子宮肌瘤、小腹脹、婦人久年不孕、月經不調、痛經、月經過多或過少。
取穴:當大拇指背第一節小側,計二穴,取穴采三分點法。
本穴為婦科常用穴,效果顯著。配內庭治痛經極有效。配還巢穴,治療不孕症效果極佳。


還巢穴:在無名指中節外側,(靠近小拇指之側)正中央。


主治:子宮痛、子宮瘤、子宮炎、月經不調、輸卵管不通、子宮不正小便過多、陰門發腫、安胎。
取穴:取無名指外側,正中央點是穴。
手術:五分針,針2-3分。


說明及發揮:還巢穴位於陰掌無名指第二節E線上,僅一穴,取穴才二分點法,即無名指第二節靠近小拇指之側黑白肉際中點。


本穴位於無名指,與三焦經有關;透過理三焦、疏肝膽之作用,治療婦科病變頗有效驗。
你還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教會病人自己每天艾灸隱白、三陰交、子宮穴、關元穴。


支氣管哮喘

,1. 艾灸療法:在天突穴和雙肺俞穴每天艾灸2次一次用艾條熏烤。一次用薑片,把薑片切成3MM的片狀,然後再用錐子把薑片扎若干眼,這是在放艾狀,同樣是三個穴位,每次灸艾狀3-5狀每次每穴10分鐘。連續灸20天為一療程。直至灸之皮膚潮紅。


2. 刮痧療法:


(1)取穴(圖5-24);項從刮、肋隙刮、項三帶骶叢刮、膻中刮、尺澤、內關、足三里。咳嗽加天突刮,魚際;痰多加三脘刮,豐隆。
(2)運板技巧:首刮項從刮、項三帶、肋隙刮、內關以定喘。四肢部應盡量拉長刮拭,對內關、尺澤應重點加強刺激。
( 3)刮痧每三天一次,5次為一療程。
(4)你試試上面我說得方法,只要堅持治療,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療效。
支氣管哮喘用艾灸治療應該說,效果還是 很好的。


方法:在背部及腰骶部為高發區,這些多發在風門、肺俞、至陽、次髎、命門、腎俞、腰陽關、關元俞、神闕等區域。


操作:先用兩根艾條一起在這些穴位,從上到下逐步艾灸一遍,這個時間大約是5-10分鐘左右,再有氣感明顯的穴位要多停留一會,這個手法是以激發經氣為主,溫熱局部氣血,開通經絡。


1、風門:用雙眼艾灸盒在此處艾灸,患者自覺熱感透至胸腔,並傳到上肢,灸治感傳消失。
2、至陽、次髎穴也是用雙眼艾灸盒在這些穴位來回移動,一熱感透至胸腔並沿督脈向上傳導,灸至感傳消失。
3、腎俞、腰陽關、關元俞、命門這些穴位整體施灸,使患者感覺熱透至深部,並擴散整個腰背部並向下肢傳導。還要以,穴位敏感部位艾灸,這樣會氣至病所而達到氣至而有效。
4、艾灸神闕的時候,可用單眼艾灸盒放在神闕穴上,待有溫熱或很熱的時候,可以在臍周移動,以達到熱感透至胸腔和整個腹部。



痹症

,畏寒怕冷,1.艾灸的方法,用艾灸來改善你的整體免疫功能艾灸關元穴、足三里、和大椎穴,先從扶陽做起,經文中對於灸法的治療範圍和原則有著明確的記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陰陽具虛,火自當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經絡堅緊,火所治之陷下則灸之;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


關元穴:


【穴位取法】:由臍中心至恥骨聯合上緣,作為五寸,仰卧,當臍下三寸處。



【主 治】:諸虛百損,四肢厥冷,六脈微細,真陽欲脫,中風脫證,失眠,奔豚,寒邪入腹,水腫腹脹,疝氣,虛癆咳嗽,潮熱,咯血,大小便失禁,溏瀉,便秘,尿頻,遺尿,遺精,陽痿,白濁閉經,不孕,癃閉,便血,尿血,少腹瘀血等。 
《醫說》「若要安,三里常不幹」。


養生灸,

不僅可用於防患於未然,治未病,治未亂,抗早衰,而且亦用於治已病,治已亂。


【效能】壯元陽固虛脫,培補元氣,回陽益陰,調和營衛,延年益壽抗衰防疾。


為什麼艾灸法,能壯陽氣呢?艾炷之連續燃燒,使溫熱之氣由肌表透達經絡,又因經絡和臟腑相互聯繫、絡屬之關係,致使通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循環全身。


明代龔居中在《痰火點雪》中說:『灸法去病之功難以枚舉,凡虛實寒熱,輕重遠近,無往不宜。』可見灸法治病之廣。幾十年來據臨床上的實踐,很多病均適宜用灸法。


2.可以採用中藥熏蒸的方法 



中藥熏蒸又叫中藥汽療,中藥導葯 用中藥汽熏蒸人體來治療或健身的一種外治療法。葯汽的溫熱刺激使皮膚溫度升高,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周圍組織營養得以改善葯汽的溫熱刺激還使毛孔開放,全身出汗,讓體內「邪毒」隨汗排除體外既扶元固本又消除疲勞,給人以舒暢之感;


中藥熏蒸可適應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痛、脊柱炎痛風、骨關節疼痛、骨刺引起的疼痛、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骨傷後期功能恢復、銀屑病、皮炎、濕疹痤瘡、硬皮病、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皮膚瘙癢症、感冒、神經衰弱、失眠、慢性腸炎、胃寒痛、腎病尿毒症等疾病。


痹症,艾灸治療:取穴:大椎穴、身柱、腎俞、腰陽關、曲池外關、崑崙、丘墟、太溪。
配穴:行弊加肝俞、膈腧;痛弊加關元、腎俞;著弊加足三里、陰陵泉、脾俞;熱弊加大椎、曲池。
灸法:每穴用艾條懸灸5分鐘,每天一到兩次。還可以用艾狀,每穴放2-4狀,每天一到兩次 。
也可選用艾灸盒溫和灸,這樣艾灸比較方便。


痔瘡

,也可以這樣炙,我曾經告訴一例患痔瘡的朋友。首先要買一個中間帶眼的塑料小凳子,然後洗乾淨屁屁,坐在一個中間有眼的塑料小凳上,把艾條對準那個眼肛門對準小凳子的眼。在灸之前,要把屁屁洗乾淨,肛門直接坐在小凳上,對準眼,就可以灸了『每天一次,每次20分鐘左右。大約10幾次,她就好了。


小兒遺尿

是指3歲以上的孩子在睡眠中不自覺的排尿的一種疾病


【治則】培元補腎
【取穴】小兒遺尿如果用艾灸的方法也很好。可以艾灸關元穴、腎俞外關、三陰交
【灸法】可以艾條懸灸、溫和灸或艾灸盒艾灸,每天一次,每穴5分鐘


功能性子宮出血,艾灸取穴:隱白、 三陰交、 中極 、次髎、虛者加關元。


灸法:隱白最好用小艾狀灸7-10狀,其他穴位用艾灸盒或艾條懸灸每穴10分鐘。隱白為足太陰脾經穴位,為井木穴,可啟閉開竅,收斂止血。《針灸大成》中記載隱白治療「婦人月事過時不止」《保命集》云:「崩漏症宜灸隱白」。虛者配合艾灸關元穴,以補虛狀元,溫中止血。


《普濟方》中記載了許多治療崩漏的灸療處分,如「治崩中帶下穴針灸中級」、「治漏胞,下血不禁,關元灸兩傍三寸百狀」「治白崩及血傷,帶下赤崩,灸小腹橫紋。當臍孔直下百狀」等。任主胞胎脾主統血。故取穴以任脈和足太陰脾經穴為主。


膝關節疼痛,可以選擇艾灸盒艾灸治療:也可以用自貼式艾粒直接放在疼痛部位或感傳點艾灸治療。



1、艾灸治療:用單眼艾灸盒或雙眼艾灸盒或自己手拿兩根艾條在疼痛或腫脹的部位開始艾灸,在膝關節周圍和局部壓痛點和腎俞穴等部位。如果有熱感或微熱感並能順著經絡感傳,並向四周擴散,這是氣至而有效。並觀察氣至點是否有感傳?是否有接續的感傳。


腎俞穴,用兩根艾條分別在雙腎俞穴施灸,患者可感覺熱感向四周擴散並傳至下肢,部分患者可感覺傳至膝關節。若感傳不能達到膝關節,可以再點燃一根艾條放在所感傳到的遠端接續感傳。以膝關節,腎俞為主要艾灸穴位,並觀察感傳路線,做好接續感傳。


對於艾灸的施灸部位,可以根據你自己的疼痛部位為腧穴,這就是以痛為輸或以感傳為腧、或以 溫熱,酸、麻、脹、涼等 為腧為艾灸點。艾灸不一定要求穴位準確,主要是有感傳,就是我們針灸所說的氣至而有效,艾灸也是,有這些感覺也是氣至而有效。


艾灸後最好按摩患處或順著經絡按摩,每個人的不適感都不同這些要根據自己的不適,按摩腿部的足三陽或足三陰的經絡。





黃褐斑

,(1)從大椎穴開始,最好先用一次性點刺針,在大椎穴點刺3-5下,然後放血3-5毫升後,在此艾灸治療15-20分鐘,用單眼艾灸盒即可。還可以艾灸神門和湧泉穴,把睡眠調整好了,你就會精神煥發,神采奕奕。關元穴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艾灸,時間在30分鐘左右。輔助穴位可以取腎俞、命門、 也是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時間在20-30分鐘。艾灸取穴以中脘,神闕,天樞和足三里為主這些穴位多以調整消化和吸收為主。用一個三眼艾灸盒和四眼艾灸盒即可涵蓋這些穴位,可以艾灸30分鐘剩下就是在局部施灸10分鐘左右我們也叫阿是穴施灸。


(2)轉手關節和腳關節,每天轉300下。能調動全身十二條經的原穴。原穴本來就是各條經絡相通的介面。這一轉,堵塞不通的經絡瞬間接通,有許多人表裡經,子母經交接不暢,如肝膽為表裡膽經是肝經排濁氣的出口,若交接不暢,濁氣就會堵在肝經里,肝必會受到損害。肝經屬木,心經屬火,木為火之母,二者為母子關係。若兩經交接受阻,必然會形成木不生火的情況,也就是所謂心臟供血不足。



此法既能解除肝斑,自然黃褐斑,面色灰暗等諸多面子工程也可一同解決了,看來還是一粒美容神丹。前兩天,已經有網友反饋此法對足寒症效果甚佳。我也推薦給了幾個睡眠不好的人,反映都說有效。


(3)取穴頭面部按摩蘸少許按摩油或甘油等潤滑劑在頭面部百會、四神聰、太陽、睛明、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承泣、迎香、顴穴位採用瀉法進行按摩。以點、按、揉手法為主。每次30min,都做到面部泛紅,使患者自覺面部微熱感為止。


取穴拔罐囑病人俯卧,暴露肩背部,在背部背俞穴大椎、肺俞膈俞、心俞、肝俞、胃俞實施罐法。選用4號玻璃火罐進行閃罐,當罐體發熱後迅速進行滾罐,閃罐、滾罐交替進行,穴位刺激約20~30次,然後在背部均勻塗抹液狀甘油等潤滑劑,實施遊走罐。先從督脈推罐,往返7~10次,再沿脊柱兩側旁開1.5寸的足太陽膀胱經推動大椎、肺俞膈俞、心俞、肝俞、胃俞各俞穴,吸力以病人能耐受為宜。但吸力不能太小,否則刺激量不夠,達不到罐法的驅邪排毒作用。隨著罐體的移動,相應臟腑的背俞穴上產生明顯的罐痧,循經推罐反覆數次,至皮膚潮紅為止。然後進行搖罐,螺旋式地上下推動往返7~10次,最後在相應的穴位上著罐,留罐6~10min。囑病人平卧,在天突、膻中、中脘、氣海、關元,著罐15~20min。每周2~3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後統計療效。22例均治療2個療程。


中醫學認為,

黃褐斑

的發病與肌體臟腑功能失調有關,肝鬱氣滯、腎精虧虛、脾虛濕阻導致陰陽不調,氣血失和,氣滯血瘀,經脈不暢,氣血不能上榮於面而致黃褐斑。而通過火罐刺激背俞穴起到振奮陽氣[1],排毒祛濕,溫經通絡,舒肝解郁,促進代謝的功效;大椎穴為諸陽之會,可以除陽經之熱;肺主皮毛,肺俞穴可以治療皮膚病變;膈俞為血之會,拔罐刺激可以去除血之鬱熱,肝主疏泄,取肝俞穴來調整肝之疏泄失常,胃俞以泄陽明經之熱。天突、膻中、中脘、氣海關元可激發經氣,疏通臟腑經絡使各經脈氣血運行通暢,拔膻中穴、氣海穴可補益心肺、養心安神、增強免疫力;中脘可調理脾胃,氣海關元可補腎強身,從而達到腎氣平穩,肝脾調和治本的目的。黃褐斑好發於面頰及額頭部,均為陽明經之分野,故取頭面部穴位按摩以泄陽明經之熱,促進頭面部血液循環,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總之,取諸穴實施按摩、拔罐,能加強調節內分泌功能,提高正常人的紅細胞免疫功能[2],減少體內黑色素的分泌,逐步消退面部黃褐斑,促進皮膚康復。



子宮脫垂

,屬於亦屬陰挺、陰痔範圍內。指婦女子宮下墜,甚至脫出陰道口外。症見子宮下垂或脫出陰道口外,甚則連同陰道壁或膀胱直腸一併膨出。多由氣虛下陷,帶脈失約,沖任虛損,或多產、難產產時用力過度,產後過早參加重體力勞動等,損傷胞絡及腎氣,而使子宮失於維繫所致。


艾灸取穴:百會、神闕、維胞、子宮、三陰交等穴位。百會可以隔姜灸,每次艾灸10分鐘,每天一次,每次用1.5*1.5左右的艾狀灸5狀左右其餘穴位可以用3-4眼艾灸盒在腹部來回懸灸,這樣治療就比較方便了三陰交可以用單眼艾灸盒固定到三陰交的穴位上艾灸,開始可以每天一次,5天後,可以隔天一次。效果你自己去體會,如果方法得當,在10天內肯定有療效。


失眠

,艾灸湧泉穴。還可以艾灸肓募穴,用隔姜灸的方法,每次艾灸5-10狀。主要調和陰陽,安神健腦。


肓募穴位於腹中,為臟腑氣交通的重要穴位,灸此穴能調和臟腑氣血,故可治療失眠。


隱匿性腎炎

:可以艾灸腰陽關、腎俞、太溪、復溜和湧泉穴。每天一次,溫和灸,每次30-50分鐘。
上述穴位可以補腎益氣,利水消腫。


說明:復溜本身可以益腎固表,利濕消腫;湧泉穴能交濟心腎,兩穴配合,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白帶陰部瘙癢

艾灸療法:


帶脈、氣海、三陰交、足三里。肝膽濕熱者加太沖、行間、陰陵泉,脾虛濕盛者加豐隆、脾俞、中脘、小腸俞,陰虛濕熱者加腎俞、太溪豐隆、行間。


方法:


1.艾條懸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灸治1次,7次為1個療。


2.艾炷無瘢痕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每次灸治5-7壯,每日灸治一次,五次為一個療程;.


3.溫針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5分鐘,每日灸治一次,五次為一個療程。


帶下病灸帶脈和次髎有效果,若是濕熱下注則加中極和下髎。


對於都是發汗的疾病,先補合谷,後刺復溜,可以發汗;先補復溜,後瀉合谷可以止汗。



市面上唯一一款食品級氣血雙補的調理品



專門調理脾腎濕寒的食品級葯食同源調理品


初學艾灸,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


引以為戒|艾灸引發的血案


這16種慢性難治性疾病,艾灸有奇效這16種慢性難治性疾病,艾灸有奇效


艾灸上火? 你忘了灸這裡!


中醫無絕症,艾灸有奇效!(深度好文章,錯過必悔)


艾灸驗方(附穴點陣圖),身上重要的30個艾灸穴位全部都在這裡


想要百病不生,艾灸灸透屁股!


原來艾灸高手是這樣煉成的


艾灸30問(經驗總結)


耳穴、電針、艾灸治療鼻炎的針灸療法


艾灸調理貧血的方法(建議收藏)


艾灸33原則,不入其門不得其法、行走江湖不可不知


艾灸的規則


9套調理全身系統的艾灸解決方案(收藏)


夏季艾灸這幾穴,一整年都不發胖,姑娘們學起來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誤區!家中常備「安宮牛黃丸」急救?醫生告訴你沒必要!因為.......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