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什麼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 而GDP只有美國的60%?

為什麼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 而GDP只有美國的60%?

原標題:為什麼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 而GDP只有美國的60%?


轉眼間改革開放40年過去,中國取得了舉世驚嘆的巨大成就。有人把中國經濟的復興解釋為國家正常化的歷程。解釋為從幾十年的內戰和政治鬥爭中解放出來,投入到經濟建設中的結果。我試圖從另一個角度來闡述中國經濟發展的本質,並預估20年後中美兩國經濟實力的對比。


這裡我提出幾個問題:


1.為什麼韓國,台灣,新加坡,香港能夠迅速崛起,而大陸顯得比較遲鈍和漫長?


2.為什麼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而GDP只有美國的60%?

3.為什麼中國農民的人均生產力只有美國的百分之一?


4.為什麼中國要不計債務和槓桿的投入到高鐵,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中?


5.中國在20年內總GDP的天花板有多高?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韓國,台灣,新加坡,香港能夠迅速崛起,而大陸顯得比較遲鈍和漫長?

很多人理解四小龍的崛起是抓住了六七十年代世界經濟復甦和科技的浪潮。我們回顧韓國的漢江奇蹟,發現其20年間的經濟成長速度甚至超越今天的中國。然而,我們考察廣東,江浙地區的發展,會發現他們的經濟成長速度和韓國是類似的。考察深圳的成長速度,和香港也是類似的。這說明問題並不在人口,並不在文化,問題在於地理。


對於一個島國或者半島國家,地理的滲透速度是足夠的。幾個港口,幾條鐵路、公路,幾年時間足以輻射幾百到1000公里縱深的小國,讓全部人口在現代化中被洗禮,英國,日本的迅速工業化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然而,對於大陸大小(continental size)的國家,10年的基礎建設遠不足以將大家聚集和聯繫在一起。 這也就是美國花了200年才爬上世界霸主的原因,也是中,俄兩國一直在糾結和奮鬥的主要根源。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而GDP只有美國的60%?

美國的巨大GDP來源於地理與和平。


中國的沿海地區人口和智商不見得比中西部地區高明多少,然而可以產生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奇蹟,可以產生馬雲,馬化騰一樣的商業奇才。歸根結底在於地理優勢。


美國的地理優勢概括為東西有兩洋,平原無強敵。兩側靠海多深水良港,造成強大的外部交通效應,南北弱國對早期經濟發展施加了很小的政治和軍事壓力,美國這片土地的確是一塊「應允之地(promise land)"。試想中國西部邊疆不是廣袤的蔥嶺沙漠,而是和東部一樣的海岸線,中西部能夠再造一個東南沿海經濟奇蹟,GDP幾乎可以憑空增加50%,分分鐘追平美帝。



廣大的山地、高原和荒漠,幾乎把中國人口聚集區割裂成一個個綠洲孤島

自由創造財富,和平積累財富。美國從1865年至今,152年本土的連續和平,造成美國的基礎設施都可以充分的重複利用,折舊率更低,祖先留下的豐富遺產可以不必重新建造,美國兒童可以把更多的的時間投入到科技創造和追逐夢想中,在其中孕育出更多的奇花異草。並在揣摩先輩的遺作中綻放新的創新光芒。


相比之下,中國只有40年的和平發展時間,倘若能夠再堅持30年的和平發展,未來難以限量。

第三個問題: 為什麼中國的農民的人均生產力只有美國的百分之一?

根本原因在於地理上中國的土地並不成片,而是形成一個個的「綠洲」。相反美國幾萬平方公里,良好灌溉的平地都是成片存在。實際上,在中國的東北平原,大規模的機械化已經在使用。然而,在可以一年多熟的南方,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多數還是小農經營或者是幾十畝範圍內的機械化,無法做到上萬畝土地的集中管理。



美國的中西部大平原極適宜大規模機械化生產,足以養活20億人口

第四個問題,為什麼中國要不計債務和槓桿的投入到高鐵,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中?

這裡我們要談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本質問題,中國經濟發展的本質用一句話概括:中國地理劣勢的改造。


中國最大的地理劣勢有三個。第一個是中西部多山,長距離阻隔交通:核心城市我們通過高鐵穿山,這方面我們學習的歐洲和日本,支線城市通過興修機場、高速公路實現,這方面學習的美國。



高鐵是中國學習日本經驗,並幾十倍擴大化的產物,極大的修復了中國的地理劣勢


第二個劣勢是西部無海港。這個主要通過一帶一路解決,通過路上交通網與周邊陸權國家加強緊密的聯繫,增加溝通的帶寬,試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接近海運的貨運帶寬。

第三個劣勢是環顧皆強敵。在南海的缺陷在於沒有足夠大的島嶼,通過人工造島,徹底改造了地理劣勢,鞏固了對地區的控制。儘力與強大的鄰居搞好關係,通過一帶一路加強溝通融合。


另外還有三個小劣勢:


第一個小劣勢是缺少天然深水良港: 通過填海造島實現,上海的洋山港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用遠海人工島來避開長江口的泥沙,建成人工深水良港


第二個小劣勢是石油命脈在馬六甲海峽。中國一方面加強與巴基斯坦,緬甸,俄羅斯的合作,增加路上供油比例。另一方面通過增強海軍軍事威懾實力,補救這一劣勢。


第三個小劣勢是東北深處無海港。整個東北僅僅依靠南部的大連作為出海口。實際上黑龍江,吉林幾乎變成了【內陸省】,從圖們江口望向羅津港,出海無望,與日韓近在咫尺卻無法貿易,俄羅斯遠東地區又擔心成為中國經濟的附庸,鐵路公路,橋樑建設都是一拖再拖。這個問題短期內幾乎無解。

最後一個問題:中國經濟最終能達到美國的幾倍?

中國有美國4倍多的人口(13.8億VS3.2億),換句話說,中國人均GDP能達到美國幾成的水平?中國的經濟規模能達到美國的幾倍?


首先考慮現階段:


當前,中國有適宜居住和交通的土地面積僅為美國的30%。

中國只有一面有海港(美國的50%)


當前4* 30% * 50% = 0.6 。而實際情況,中國的GDP也的確是美國的60%左右。(2017年美國18.9萬億美元,中國接近12萬億)


再考慮20年後:


假設中國再經過20年愚公移山式的改造,可以讓適宜居住和交通的土地面積提高到美國的50%-60%


假設一帶一路20年後能讓整體的外部交通效益從50%提升到美國的60-70%


那麼20年後,中國經濟的下限:4 * 50% * 60% = 1.2 倍美國的GDP


上限(不考慮科技革命):4 * 60% * 70% = 1.68倍美國的GDP


綜上,我個人的預測,到2038年,中國的GDP能達到美國的120 % - 168 %之間。


此時中國的人均GDP大概能達到美國的30%-42%之間。


有一天,當我們老了,回顧這幾十年的征途,發現我們曾經每天早出晚歸的工作和奮鬥,為中國經濟超越美國做過一點小小的貢獻,也足夠吹一輩子牛逼了吧。

中國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來源:小嫻愛時尚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情報社OIA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貪錢?印度人來中國旅遊給導購小費,導購反而不喜
我國GDP今年將達美國70%, 該國1995年就達到, 現GDP不足中國

TAG:海外情報社O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