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64年中國原子彈爆炸:毛主席頂住威脅一語定爆

1964年中國原子彈爆炸:毛主席頂住威脅一語定爆

原標題:1964年中國原子彈爆炸:毛主席頂住威脅一語定爆



1945年8月,美國人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彈,幾天以後,毛澤東在延安的一次幹部會議上說:「原子彈能不能解決戰爭?不能!原子彈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彈而沒有人民的鬥爭,原子彈只是空的。

1946年8月6日,美國記者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棗園樹下採訪了毛澤東,毛澤東說出了流傳於世的一句話「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


1951年下半年,法國科學院院長、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約里奧·居里(他是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國共產黨員)讓從法國回國的中國科學家傳話給毛澤東:請轉告毛澤東,你們要反對核武器,自己就應該先擁有核武器。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志願軍在甚為劣勢裝備的條件下,英勇無比,取得節節勝利,美國的當權者為了挽回戰局,多次企圖對中國使用原子彈。


1950年11月30日,合眾社報導,杜魯門總統說:「他已考慮同朝鮮戰場有聯繫的原子彈問題」。美聯社也隨即報導:「杜魯門總統正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來對付中國共產黨人,如果有必要這樣做的話」。1952年,艾森豪威爾當選總統,12月份去南朝鮮「訪問」,1953年初,他下達命令,將攜帶核彈頭的導彈秘密運到日本的沖繩島,為向中國發射核導彈而做準備。甚至到1955年,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解放了一江山島和大陳島時,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授權,總統可以對中國使用核武器,根據這一授權,美國軍方研究制定了用原子彈攻擊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多種方案。


毛澤東面對美國當權者不斷對中國進行的核威脅,完全意識到:為什麼美國當權者動輒就要向我國進行核威脅?為什麼美國敢於這樣做:就是因為我們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及其運載工具,中國沒有核遏制力量,沒有同樣的打擊報復手段,沒有抗衡的力量。毛澤東面對國際形勢變化的現實,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對原子彈在戰略上蔑視,逐步在戰術上重視起來。


1954年秋,我國最初發現有鈾礦。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聽取李四光、劉傑、錢三強的彙報。彙報人把鈾礦石標本和探測放射性的蓋革計數器拿到會上,當場演示發出嘎嘎的響聲,毛澤東十分高興地說:「我們國家,現在已經知道有鈾礦,進一步勘探一定會找出更多的鈾礦來。解放以來,我們也訓練了一些人,科學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創造了一定的條件。過去幾年其他事情很多,還來不及抓這件事,這件事總是要抓的,現在到時候了,該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認真抓下去,一定可以搞起來。」他還強調說:「我們只要有人,又有資源,什麼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這是一次對中國核工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他作出了中國要發展核工業的戰略決策,標誌著核工業建設的開始。


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我們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1958年,毛澤東論斷:「原子彈就是這麼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說你不算數,那麼好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中國的核工業全面上馬了。原子彈正式開始展開研製了。


赫魯曉夫翻臉不認帳,撕毀援華協議,企圖扼殺我國核工業。歷史卻是如此諷刺性巧合,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之日,正是赫魯曉夫被趕下台之時。1956年,毛澤東對來訪的赫魯曉夫提出,蘇聯能否在製造核武器方面給中國以援助。1956年10月3日,中蘇兩國領導人舉行最高級會議,在會上毛澤東向赫魯曉夫提出:「我們對原子彈、核武器感興趣,今天想同你們商量,希望你們在這方面對我們有所幫助,使我們有所建樹,總之,我們也想搞這項工業。」赫魯曉夫每次都是以搞原子彈要花費很多錢,有蘇聯的核保護傘就行了,核武器貯存時間長了,還要變質淘汰,重新投資生產,中國不必再搞為借口,搪塞過去,沒有同意。


1956年,國際形勢發生了急劇性變化,先後發生了波蘭和匈牙利事件,這兩個國家倒戈,不再聽從赫魯曉夫的指揮棒,此時,赫魯曉夫迫切需要中國對他的支持,在其向中國援助尖端技術的問題上,改變了原來的態度,有了鬆動,出現轉機。中蘇兩國經過多次談判,於1957年10月,中國和蘇聯簽訂了國防新技術協定,此項協議主要內容是援助中國研製原子彈,其具體內容為:蘇聯同意援助中國研製原子彈,蘇聯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教學模型和圖紙技術資料;蘇聯同意向中國提供包括原子彈、導彈在內的部分尖端武器的製造技術;蘇聯派有關專家來華幫助開展研製工作。但是,好景不長,蘇聯援助中國研製原子彈的協議,只執行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出現了大問題。

中蘇兩黨出現政治分歧,並進而擴大到國家關係的惡化,赫魯曉夫為了討好美國,在1959年訪美前夕,向中共中央發來一封信,改變了原來協議的承諾,他在信中說蘇聯正與美國、英國進行禁止試驗核武器協議的談判,為了避免談判受到影響,不利於達成協議,蘇聯政府決定兩年內不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赫魯曉夫從美國戴維營回來後,宣揚所謂戴維營精神,於1960年7月16日,蘇聯完全撕毀了協議,蘇聯政府正式照會中國政府,決定撤走全部在華專家。儘管中國政府一再挽留,此時的赫魯曉夫態度堅決,頭腦發脹,一意孤行,於1960年8月23日,將在我國核工業系統工作的200多名蘇聯專家全部撤走回國,並且把重要的圖紙資料全部帶走。特別嚴重的是,蘇聯原來援助中國建設的核工廠,有的建設了一半,有的還未完全建成,蘇聯停止向中國提供原來訂購的配套設備。



毛澤東在此嚴峻形勢的壓力下,審時度勢,發出:只有一條路,自己動手,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彈的口號。他又指出: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如果給了,這個帳是很難還的。核工業戰線的廣大職工頂住壓力,奮發圖強,先後排出了數千個技術難題,奮力攻關,逐項攻克,尤其是有的技術難題在相當陌生的情況下,認識再認識,攻關再攻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果。自強不息,不斷攻克難關,1963年3月,完成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11月29日,鈾工廠生產出第一批合格產品;12月24日,同步聚焦爆轟產生中子試驗成功;1964年1月14日,我國生產出第一批合格的濃縮鈾,鈾—235;1964年4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彈上用的核部件;1964年6月6日,在研製基地,爆炸試驗了一顆准原子彈(除未裝核材料以外,其他均是未來原子彈爆炸時用的實物),取得理想的效果。為下一步正式原子彈爆炸成功打下了成功的基礎。1964年10月16日,中國取得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的輝煌成果。此時,扼殺中國核工業的赫魯曉夫被他的同伴趕下了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林彪的四野攻堅戰為什麼令人生畏?
論黨齡資歷,他比十大元帥都要老,卻為何只是上將軍銜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