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恨水在文章中提到的的患難之交都是哪些人?

張恨水在文章中提到的的患難之交都是哪些人?

作者簡介: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餘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張恨水發在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一日蕪湖《工商日報》副刊的《傷心人語(三)》一文,曾經提到平生的患難之交,「一族人張楚萍,一懷寧郝耕仁」, 如果加上張東野,恰好構成了張恨水早期朋友圈的基本格局,其中的核心人物便是郝耕仁。

張恨水

這三個人有個共同點,即都曾有過做革命黨的經歷,張東野與郝耕仁早年共讀於江西講武堂,因痛恨清政府的專制腐敗,秘密加入了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他們都是陳其美的追隨者,參加過上海起義中攻打製造局的戰鬥。張楚萍是安慶實業學堂的高才生,畢業後久寓上海,「與民黨游,漸從事革命」, 後與張東野一起參加暗殺袁世凱密使的行動,不幸失敗被捕,死於獄中。

陳其美

三個人中,郝耕仁最年長,生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長張恨水十歲;其次是張東野,生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長張恨水六歲;張楚萍輩分雖大,年紀最小,生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長張恨水四歲。就性情而言,三個人都有點任俠之氣,狂放不羈,慷慨豪邁;又有點才子風情,多愁善感,哀怨傷懷,概括言之,即所謂俠骨幽情,這是清末民初仁人志士特別喜歡標榜的一種心態。張恨水是將門之後,對其父祖的「生性任俠」,始終深懷敬意,而他自己,由於長時間埋首故紙堆中,則「豪氣盡消,力且不足搏一雞」,因而「大感有負先人激昂慷慨之風」,「反觀先祖若父,則不免有慚色焉」。 於是,這幾位至交的性情,對張恨水來說,未必不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

張東野

而且,他們都喜歡遊歷,喜歡作詩,不在意生活的清苦,頗能苦中作樂。民國四年(1915年)在上海,他與張楚萍都貧困潦倒,「無以自存,乃相率赴杭,寄食友人處,終日無事,攜乾糧奔走湖上。遊程雖苦,遊興正狂,饑渴終日,坦如也」。 這次西湖之游,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一九三六年五月二日,他在《南京人報》副刊《南華經》發表《湖中快語記:二十年塵夢之一(水)》一文,還念念不忘:「二十年來,每一憶之,猶神往也。」

謝璽璋:《張恨水傳》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松井石根為何先斬後奏,率部抗命越過「蘇嘉制令線」?
遮斷南翔計劃受阻,日軍另尋新途,大場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