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恨水到了晚年為何對子女說「沒有郝大哥,就沒有我張恨水」?

張恨水到了晚年為何對子女說「沒有郝大哥,就沒有我張恨水」?

作者簡介: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餘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這就是張恨水走出家鄉,來到大都市,尋求發展機會時所面對的新舊雜陳的社會現狀。他於民國二年(1913年)隻身來到上海,第一次走進這個人稱「冒險家樂園」的現代都市。

「冒險家樂園」上海

那時,他喪父不久,失學在家,堂兄張東野便邀他來此求學。張東野是他二伯父張聯爐的長子,比張恨水大六歲,早年也曾隨祖父張開甲在江西景德鎮及廣信府生活、讀書。他們既有最親近的血緣關係,那麼,在張恨水窘迫之時,張東野出手相助,自然不需要任何理由。在這裡,張東野不僅推薦他報考了由著名革命黨人、上海都督陳其美擔任校長的蘇州蒙藏墾殖學校,還介紹他認識了自己的同鄉、同事兼同志郝耕仁,以及詩人石鐘鳴。事後證明,對張恨水來說,與郝耕仁的相識,是他青年時代最重要的收穫之一。直到晚年,他還對子女們說,「沒有郝大哥,就沒有我張恨水」。

張恨水

孫中山為討伐袁世凱發動「二次革命」,經月余即宣告失敗,連帶著蘇州蒙藏墾殖學校也被迫解散,張恨水因此再度失學,不得不返回老家潛山。困居家鄉數月之後,民國三年(1914年)秋天,張恨水無奈之中離開家鄉,還是要到城市討生活。這一次,他投奔的是在漢口一家小報做編輯的本家叔祖張犀草(譜名張兆良,字壽書,又作授書,號雄才,犀草、楚萍為其筆名)。在這裡,除了給幾家小報寫寫補白,發表過幾首詩之外,他並沒找到更多的事做。這時,因「二次革命」失敗,陳其美被袁世凱下令通緝,逃亡日本,張東野亦受其牽連,不得已投奔文明話劇團,以藝名「顛顛」混跡江湖,在湘鄂一帶排演新戲。當他們流落到漢口的時候,張東野便邀張恨水加入劇團,一起演戲去了。

二次革命

民國四年(1915年)上半年,張恨水一直隨劇團在湖南各地巡演。六月,劇團來上海參加演出,住在法租界。這是張恨水第二次到上海,在這裡,他遇到了已在蕪湖《皖江報》任編輯的郝耕仁。這次相遇,鑒於張恨水年紀輕輕就有不俗的筆墨,郝耕仁勸他不要跟著張東野到處瞎跑瞎混,「可以到內地去找個編輯做做」。 這個建議可以說是後來郝耕仁介紹張恨水到《皖江報》做編輯的先聲,張恨水是動心了。到了秋天,天氣轉涼,無錢添置夾衣,張恨水病了一場,他用一件短夾襖押了點錢,買葯吃了。在上海既混不下去,他便「借了路費回了安徽老家」。

謝璽璋:《張恨水傳》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何為軍事清鄉、政治清鄉?蘇中根據地軍民是如何開展反清鄉鬥爭的?
清政府為何可以放下「天朝」尊嚴允許俄國進京換約?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