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皇帝愛極了皇后,皇后卻出軌!渣女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這個皇帝愛極了皇后,皇后卻出軌!渣女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文|山青河(讀史專欄作者)

這幾天,孝文帝拓跋宏的心情非常鬱悶悲傷,經常唉聲嘆氣,甚至茶飯不思。

他悲傷的原因不為別的,是因為他心愛的妃子林氏死了。

而林氏的死又和他有關,和他立林氏所生兒子拓跋恂為皇太子有關。

依照祖制,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為儲君,生母即要賜死,以防母憑子貴,專擅朝政。

所以在兒子拓跋恂被立為皇太子的一剎那,就決定了林氏要被賜死的悲慘命運,孝文帝為此向自己的嫡祖母馮太皇太后哀求,希望保全林氏的性命。

但是馮太后不肯破壞祖宗家法,結果林氏只好一死殉法了。

孝文帝悲痛欲絕。

身為帝王,竟連自己的心上人都無法保護,真是無情乃是帝王家,說的一點不差啊。

對馮太后來說,孝文帝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的孫子,但是自打從看到出生時白白胖胖的這個長孫起,馮太后就非常的喜歡,並且親自撫養調教,傾盡心血。

她知道孝文帝因林氏之死心情哀傷,便私下叫來自己的侄子駙馬都尉馮誕,讓他安排一場特別的家宴邀請孝文帝去參加。


馮妙蓮入宮

太和八年六月的平城,這一天陽光燦爛,風和日麗,侍中太師馮熙家裡的後花園正在舉行一場既隆重又親切的家庭宴會,宴會邀請的主要人物就是馮太后和孝文帝拓跋宏。

這馮熙不是別人,正是當朝馮太皇太后的親哥哥,屬於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馮熙的正室是博陵公主,按輩分是孝文帝的姑婆,生有一個女兒馮媛,端莊文靜。

還有一個寵妾常氏,也生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就是以後大名鼎鼎的馮妙蓮,二女兒馮珊,兩人都長得如花似玉,非常漂亮。

馮太后這次之所以讓人安排這個家宴,完全就是為了這三個侄女而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馮熙就叫自己的女兒馮媛出來陪宴,按說馮媛在輩分上是比孝文帝大一輩的,可是馮太后早就有意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孝文帝立為皇后,所以就讓馮媛給孝文帝敬酒。

馮媛當時年僅13歲,給孝文帝敬酒時並沒有引起孝文帝的注意,出於禮儀,將馮媛獻上來的酒一飲而盡。

馮太后見了,連忙給侄子馮誕使了個眼色,馮誕會意,向身邊的侍女悄悄耳語了幾句。

過了一會,忽然後堂走出來了兩位妙齡少女,清一色的南朝漢人打扮,雲髻高聳,鳳釵斜插,身穿綢衫彩裙,外披彩色紗衣,顯得風姿綽約,讓這個鮮卑後代的孝文帝一下就看直了眼,回不過神來。

這就是世間所說的一見鍾情吧。

太后見狀,暗暗高興,便對孝文帝說:「皇帝若是喜歡她倆,我向太師說明,一起給你送進宮去吧。」

孝文帝此時已是心花怒放,尤其看到馮妙蓮更是嫵媚動人,撩人心魄,高興地連連點頭答應。

這一天,就由馮太后做主,馮媛賢淑有德,又是博陵公主的女兒,立為皇后最合適,只是現在年紀尚小,過幾年再娶不遲,先將馮妙蓮和馮珊這一對姐妹送進宮去。

馮妙蓮這一入宮不要緊,卻在後宮掀起了一連串的層層波瀾。


波雲詭秘的後宮形勢

馮妙蓮進宮後,她的地位可不一般,這不僅僅因為她的容貌漂亮、姿色秀麗,更因為她和馮太后不一般的關係。

雖然在那個年代,非常講究尊卑嫡庶,但是從血緣關係上來講,馮妙蓮和馮太后卻算是很親的姑母侄女關係,而馮太后當時在朝廷後宮的地位相當於後來清朝的慈禧太后。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說說馮太后這個人。

馮太后是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一生沒有生育。

根據以上所說的祖制,后妃所生的的孩子如果被立為皇太子,生母就要被賜死,所以在文成帝的兒子拓跋弘被立為太子的時候,生母李氏就不得不去赴死了。

這時的馮後就擔當起了太子的養育之責,她對太子視為己出,盡心撫養教育,使文成帝深感心慰。

同時,馮後平時對文成帝溫柔體貼、排憂解煩,和文成帝夫唱婦隨、夫妻感情甚篤,然而天公不作美,馮後當皇后不到十年,這種美滿和諧的夫妻生活就畫上了句號。

和平六年,被譽為有君人之度的文成帝竟因病英年早逝,年僅26歲。

馮皇后痛不欲生,開始還尋死覓活的,但後來不知什麼原因突然間就對生死頓悟了,顧不上擦乾眼角的淚水堅強地承擔起了扶持太子拓跋弘的責任了。

僅從這一點來看,馮太后這個女人就已經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了不起的女人了!

文成帝死後的第二天,只有12歲的拓跋弘繼位成為了獻文帝,馮後被尊為皇太后。

獻文帝剛一繼位,車騎大將軍乙渾欺負他們孤兒寡母,陰謀篡位。

馮太后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和幾個大臣進行秘密商議布置,定下大計,一舉平叛了乙渾之亂,穩定了政治局勢。

接著她再露鋒芒,宣布由自己臨朝稱制,掌握了朝政大局,前後僅用了十八個月,憑藉多年的宮中生活閱歷和非凡膽識,就穩定了北魏動蕩不安的朝中大局。

所以,作為女人,馮太后盡到了自己的本分和職責,對丈夫溫柔相待,對子女,即使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也竭盡慈愛、盡心撫養教育。

而且,她還有過人的政治謀略和把握時局的非凡才能,因此,這樣的女人是值得後人稱頌敬仰的偉大的女人。

文成帝死時,馮太后才23歲,年輕貌美的她難耐長夜的孤寂和冷清,就經常叫一個宦官子弟名叫李奕的入侍宮中,這樣就常有風言風語什麼的傳到獻文帝的耳朵里,獻文帝認為是後宮淫亂,很不高興,於是找了個理由把李奕給殺了。

這一下簡直就跟摸著了老虎尾巴一樣,引起了馮太后的極大憤懣,最後她利用自己的聲威與勢力,逼迫獻文帝在皇興五年禪位給了不滿5歲的太子拓跋宏,就是現如今的孝文帝。

獻文帝則自己做了太上皇,這時他才只有18歲。

那時的人還真是普遍早熟啊!

作者竊以為,相對於國家朝政這樣的大局來說,馮太后的私生活其實跟她的人品和才能無關,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她還那麼年輕,難道只允許你皇上後宮佳麗三千,夜夜霓虹笙歌,別人就因為是個女的就應該清湯寡水夜夜面壁思禪嗎?

皇上你完全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大家不就相安無事了。

或者讓太后隱居起來,遠離朝政,慢慢的風言風語不就銷聲匿跡了。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為什麼要一根筋呢,這樣對大家都不利的啊。

這時的獻文帝雖然成為了太上皇,但是還很牢固的掌握著北魏朝政,經常行使皇帝大權,使得馮太后深感危機重重。

有一天獻文帝應招前來拜謁馮太后,不想被馮太后安排的伏兵一舉拿下,軟禁了起來,不久就暴病身亡,時年23歲。

當時很多人都傳言說獻文帝是被馮太后殺害的。

這和後世慈禧太后和光緒帝之間的故事真是如出一轍啊。

接著孝文帝上台,尊馮太后為太皇太后。

馮太后也開始再度臨朝聽政,成為北魏的政治核心。

雖然她有意識地培養孝文帝的政治才能,讓孝文帝在國家大事上決策決斷,但由於孝文帝是個儒雅有孝心的人,非常尊重馮太后的任何旨意和決定,所以當時馮太后在整個朝廷和後宮仍然居於垂簾聽政之位。

因此,此刻馮妙蓮的入宮,有這樣天下第一大boss的姑姑當後盾,加上她的美貌和體貼,使得她在後宮的生活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深的皇帝的寵愛和器重。


長袖善舞謀中宮

其實,縱觀馮妙蓮的一生,她和她的姑姑馮太后在治國理政的手段方面無法同日而語,簡直不是一個檔次,放在民間,就跟市井一個普通婦人差不多。

但是她有一個最大的好處,有一點和馮太后非常相似的地方,就是對老公特別的溫柔體貼,而這又是作為一個女人嫁人後最大的優點。

所以女人就是女人,不要老想著厲害地像個女強人似的,溫柔是女人的天性,女人就要把自己的天性展現發揮出來才符合自然規律。

孝文帝對馮妙蓮的專寵,使得她多多少少萌生了想當皇后的願望。

而在這時,不巧的是,妹妹馮珊得病死去,而她也染上了咳血的重疾,馮太后就要求她暫回娘家養病,臨行時,她和孝文帝依依惜別,淚水漣漣地說:「此番一別,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相見?」

孝文帝對她也難捨難分,就對馮妙蓮保證說:「你回去好好養病,等病好了,朕一定接你回來。」

太和十四年,馮太后去世,孝文帝很悲傷,待服喪期滿後,就按照馮太后當初的願望去馮家迎娶了馮媛,並立為皇后。

因為一直對馮妙蓮念念不忘,在聽說馮妙蓮的病好後,孝文帝雖然這時候已經從平城遷都到了洛陽,但還是派人專程也把她迎回到了洛陽宮中。

同時,孝文帝開始整頓吏治,倡導漢化,準備大手筆進行社會改革,並把自己的姓氏「拓跋」改成了「元」,所以拓跋宏的名字就成了「元宏」。

而這個時候,幾年不見的馮妙蓮出脫的更加艷麗、成熟、機智、多情,孝文帝見了,簡直為之神魂顛倒,每天只想和馮妙蓮在一起,根本不召見其他的妃子,不久就封馮妙蓮為昭儀,位分僅次於皇后。

但凡被皇帝專寵的女人,除過過人的容貌之外,一定有超越一般人的御夫智慧,到最後必然會發展到謀奪中宮的野心。

此時,擺在馮妙蓮面前的有兩個對手,除過自己的異母妹妹馮媛是皇后外,還有一個高貴人。

高貴人是在馮妙蓮回家養病期間打動了孝文帝的小心心的,再加上生了兩個皇子一位公主,所以在後宮頗有地位。

不過,不久的一次,這個高貴人卻在一次從行宮回洛陽的途中突然暴病身亡,據有人說是被馮昭儀派去的人害死的,但是口說無憑,孝文帝也沒法追究。

又過了不久,馮妙蓮因為孝文帝的極度專寵,唆使孝文帝在太和二十年將馮媛皇后廢為了庶人,遷居瑤光佛寺為尼,算是念在還有一點的姐妹之情,留下了妹妹的一條性命。

第二年,孝文帝就冊立了馮妙蓮為皇后。


宮網恢恢 疏而有漏

馮妙蓮被立皇后後,由於邊界時局緊張,孝文帝率領大軍開始大規模南征。

南征途中,不料想孝文帝突然身染重病,就命令部隊暫時駐紮,停止前進。

一天,外面下著瓢潑大雨,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卻帶著幾名隨從冒雨飛馬過來,急著要見孝文帝,孝文帝大驚,心想:宮內是不是有什麼大事發生了?

原來,彭城公主的丈夫早年病死,一直孀居宮內。

現在的皇后馮妙蓮卻逼迫她嫁給自己的弟弟馮夙,並擇定了日期,公主不願意,於是來求孝文帝做主。

「我當是什麼大事呢,」孝文帝鬆了一口氣,「你為什麼不願意嫁給馮夙呢?」因為是跟皇后的弟弟結親,所以孝文帝倒是不反對這門親事。

「先不說馮夙的的人品,就皇后背著您穢亂宮闈,妹妹就實在不願意嫁到這樣的人家。」彭城公主哭著說。

「什麼?」孝文帝再度大吃一驚:「皇后怎麼了?」

原來,馮妙蓮趁著孝文帝出發南征,難耐寂寞,和宮中執事高菩薩私通,淫亂後宮,宮中上上下下都知道這事,但是沒有人敢啟奏給皇上。

彭城公主把這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孝文帝。

孝文帝一聽氣炸了肺,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一直寵愛的皇后,竟然做出這等醜事來。

他決定先秘而不宣,做完調查再說,便下令立即駕車返回洛陽。

回到洛陽,一到皇宮,孝文帝就先命人把宮中小黃門蘇興壽叫來,秘密訊問,蘇興壽不敢隱瞞,把皇后和高菩薩的事情和盤托出。

孝文帝一聽大怒。

接著,孝文帝又將高菩薩和馮妙蓮的心腹中常侍雙蒙抓起來拷問,這兩人都經不住威逼利誘,一下子就全招了。

原來高菩薩是個醫生,當初在馮妙蓮回家養病期間,給馮妙蓮看過病,在這過程中倆人日久生情。

馮妙蓮進宮後,一直忘不了高菩薩,就讓高菩薩以宦官的身份進到中宮,繼續私通。

孝文帝聽到這,氣得心疼得捂著胸口。

當晚,孝文帝決定連夜審問馮妙蓮。就命人去招皇后前來問訊。

馮妙蓮聞聽孝文帝召見,嚇得瑟瑟發抖,一進宮門,孝文帝命人搜身,如發現半寸刀刃,立斬不饒。

馮妙蓮嚇得跪在龍床前面,痛哭流涕,不停叩頭謝罪,最後一五一十把自己和高菩薩的事情交代了個清楚。

期間還有她和母親常氏請女巫設壇祈禱,蠱惑魘鎮,詛咒孝文帝早死,企圖另立新主,臨朝聽政的事情也交代了出來。

這下孝文帝氣得更是坐都坐不住了,他把自己的兩個弟弟彭城王元勰和北海王元祥叫進來說:「這賊賤婦真要把我氣死了,簡直就是給朕的兩肋插了兩把尖刀啊!」

孝文帝簡直氣得支撐不下去了,躺在龍床上大口喘著粗氣。

可就是這樣,孝文帝都一直沒有下達廢后的詔書,一直保留著馮妙蓮的頭銜和尊儀,可見孝文帝對馮妙蓮的用情之專。

唉,可憐孝文帝的一片痴心啊,這樣痴情的男人現在是已經絕跡了。


後宮悲歌

太和二十三年,在外征戰的孝文帝再次病倒,在回洛陽的途中,已經奄奄一息了,在彌留之際,他囑咐自己的弟弟元勰:「後宮久悖婦道,自絕於天,我死之後,賜她自盡,可厚葬之。其他的妃嬪遣送回家或改嫁。」

孝文帝死時,年僅33歲。

他是北魏最英明有為的皇帝,一生喜好讀書、講經論道、不辭辛苦、勤於為政、厲行改革、節儉愛民。

他正式執政23年,實施漢化制度,使北魏經濟文化得以飛速發展。

《魏書》評價孝文帝:「至夫生民所難行,人倫之高跡,雖尊居黃屋,盡蹈之矣。

若乃欽明稽古,協御天人,帝王製作,朝野軌度,斟酌用舍,煥乎其有文章,海內生民咸受耳目之賜。

加以雄才大略,愛奇好士,視下如傷,役己利物,亦無得而稱之。其經緯天地,豈虛謚也!」

可見對孝文帝的評價之高。

只可惜孝文帝這樣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卻因為迷戀馮妙蓮的美貌,釀出後宮醜劇,最後飲恨鬱鬱而終。

真是好漢無好妻,禍害亂後宮啊。

像這樣的女人奉勸你真的可以扶搖直上九萬里,你上天得了!

最後,北海王元祥奉孝文帝遺詔回到洛陽,帶人進宮,向馮妙蓮宣讀了詔書,命她飲葯自盡,馮後不肯,一邊逃跑一邊大聲嚎叫:「皇上絕不會讓我死的,我絕不會喝這個毒酒的。」

真是,早知今天,何必當初,你現在就是喊破喉嚨也是白喊了。

北海王立即下令,讓內侍抓住馮妙蓮,強行把毒酒灌了下去。

馮妙蓮死後,按皇后禮下葬,謚「幽皇后」,年僅30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斂財鼻祖管仲助齊稱霸:對不起,有錢就是可以為所欲為的
六國破滅,弊在賂秦?!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