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斗七星來布局,朱元璋對自己的陵墓頗費心思

北斗七星來布局,朱元璋對自己的陵墓頗費心思

據說,明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紫金山南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佔地長22.5千米,圍牆內宮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70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陵內植松10萬株,養鹿千頭,每頭鹿頸間掛有「盜宰者抵死」的銀牌。為了保衛孝陵,內設神宮監,外設孝陵衛,有5000~10000多軍士日夜守衛。

從乞丐到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一生頗富傳奇色彩。這個傳奇,在南京市東郊鐘山主峰下畫下了句號。這個句號,就是明孝陵。

對如何畫好自己一生的句點,朱元璋是頗費心思的。

明孝陵的營建,體現出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傑出的設計思想。中國古代特別崇拜北斗,認為那裡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明孝陵吸收了「魂歸北斗」的思想,以北斗為布局,歸宿於被「四靈」相繞的天帝居地。

「四靈」為古代四神獸,包括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古人認為四神與辟邪求福有關,又把其與季節和方位聯繫起來。青龍在東,代表春季;白虎在西,代表秋季;朱雀在南,代表夏季;玄武在北,代表冬季。

明孝陵山巒環抱,以山巒象「四靈」,東為「青龍」(紫金山,古稱龍山),西為「白虎」(由九華山向西延伸的系列小山),南為「朱雀」(梅花山),北為「玄武」(玩珠峰)。明孝陵的導引神道和陵寢建築則採用了「北斗七星」的布局。「勺頭」為繞梅花山而環行的神道部分。「勺柄」為正北方向直線排列的陵寢建築部分。

「勺頭」、「勺柄」上的「七星」依次為:四方城、神道望柱、欞星門、御河橋、文武坊門、享殿、寶城。

明孝陵地面木結構建築大多毀於1853年清軍與太平軍之戰,現僅存下馬坊、禁約碑、內紅門、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樓下部等磚石建築。所以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會副會長、東南大學建築學教授劉敘傑說:「明孝陵代表著明初皇家建築的藝術成就,是中國陵墓建築和陵墓文化的縮影。」

明孝陵從起點下馬坊至地宮所在地的寶頂,縱深達2600多米,沿途分布著30多處不同風格、用途各異的建築物和石雕藝術品,整體布局宏大有序,單體建築厚重雄偉,細部裝飾工藝精湛,凝聚了當時政治家、藝術家和建築師們的才智。

老朱臨死的時候,整了幾齣幺蛾子,一是宣布其孫子為接班人,沒幾個兒子什麼事兒,二是不讓兒子們回京,老實在外地待著,四子朱棣就特別不滿,結果最終引發了南京血殺,建文帝下落不明。

遺詔中對老百姓還算厚道:哭三天就算了,三天後,結婚娶媳婦照舊,該幹嘛幹嘛去。

朱元璋終於死了,出殯那天卻擺起了迷魂陣,十三支同樣的出殯隊伍同時走出內城十三門,南京民謠有「十三城門抬棺材」的說法,史書有「各門下葬」的記載,朱皇帝到底埋哪兒了,各說不一,反正明孝陵在那兒呢!

更有意思的是,民國時期在美國《生活》雜誌周刊的一期雜誌中,竟然有一張明孝陵的照片。

這張照片,表現的是明孝陵的享殿。明孝陵享殿是明孝陵陵宮建築的第二進院落,縱深五十五米,老照片拍出了享殿院落的全貌。

採訪到專家後,得到了答案。原來,這是南京保衛戰中,中國守軍挖的戰壕,這段在明孝陵挖掘工事的秘聞,此前還鮮為人知。日軍佔領南京後,發行一張明信片。明信片上俯拍了明孝陵的陵宮、方城、明樓以及寶頂。明信片右邊沿的注釋是日文,大概意思是「戰壕」、「塹壕」。

為什麼航拍明孝陵,注釋卻是「戰壕」、「塹壕」呢?

1937年南京保衛戰打響之前,中國守軍在明孝陵的陵宮內修建了防禦工事,也就是老照片上那道深深的土溝。從日軍明信片上看,這條壕溝一直挖到享殿的院落外面。日軍明信片反映的是南京保衛戰激烈交火後的戰場痕迹,所以雖然航拍的是明孝陵,但注釋寫成了「戰壕」、「塹壕」。

刀墓手札工作室

原創不易,歡迎關注

刀叔連續三年每天吐血原創,支持刀叔,請關注與轉發

微信搜索:刀墓手札工作室 ID:daomushouzh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借東風是一場騙局?借風只是借口,他要達到的目的是這個
近代匪首劉黑七:一個放羊娃終成了鐵杆漢奸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