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我們都有想法:你對自己的想法相信多少?

我們都有想法:你對自己的想法相信多少?

作者:彼得?納維斯


Pieter Navis


 


推薦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很有意思,用新的眼光去觀察世界是一種智慧。這篇文章推薦給大家。---加措活佛






作者介紹:彼得?納維斯(PieterNavis),荷蘭作家,一直致力於探索內心的真相。受阿姜布拉姆法師(AjahnBrahm)等佛教修行人的影響,他的博客(http://pnco.wordpress.com/)里常有對佛教慈悲以及禪修的探討的文章。


 


不愛除你之外的一切事物而想達到自愛是根本不可能的,對於自他之間的關係就是要徹底領悟到以上這一點。——艾倫?瓦茨


 


我認為,沒有一件事情是停在進步、停滯或衰退中的。當然,以上三者都存在,但是他們都在持續不斷地變化著。我明白:我並非在鑒定進步的可能性,恰恰相反,我似乎是在觀察從進步到衰退的過程。去年那些舊傷痛又再次浮現,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些關於萬事萬物如何運作的舊思維和想法。然後我意識到,我以為我知道這個世界如何運作,但其實並不明確。然而,我們又似乎在不斷地努力加強對世界觀的認識,並且不斷地挖掘戰壕以在自我的世界中進行防禦。但究竟要防禦什麼呢?你防禦的僅僅是自己腦海里由情緒,思想和推測組成的一幅虛幻畫面。


 


放下——我認為這就是人們在精神層面經常會提到的。放下就是放下痛苦,讓它過去,從對痛苦的執著到不知不覺地改變的一個過程。一旦認知了非二元性的真正含義時,我終於意識到過去的自己了解得太少,尤其是我一直以來明明知曉卻又害怕承認的。現在已經沒有必要去證明自己或贏得爭執,一切都在隨緣地發生。我可以執著去想它或者欣然地接受它。下一步就是看著這個所謂的「我」。在過去的一年裡,曾經穩定的自我和經歷了一段痛苦時光的我,然後我發現一些發人深省的事情:某些特定情況下我去年「悟」到的那些東西幾乎接近於完美。


 


不管你喜歡與否,看起來似乎任何時候你都能如願以償。但這對我來說不是一直有趣的,因為當我越來越頻繁地意識到我們並不能發現一個真正穩定的自我時,我便也開始學到可以慢慢地放下我執,這當然需要花些時間。也就是說,當生活中任何制約你或者是你依賴的東西出現時,你都必須放下。


 


因為最根本的東西是留存在寂止中的。來測試一下:當你思緒紛飛時,試著沉默五秒鐘,在那五秒中原本不屬於你的所有東西——包括你的念頭都會消失。但是,我們是如此地認同並沉迷於我們的想法,以至於完全不會認為我們的思想根本就不是我們的。那麼請試著找找看,念頭如何生起,又如何消失?思想的根本是什麼?這個過程並不簡單。因為這意味著你失去自我。如果你敢於進一步思維,那麼你會發現空性會在自我的消亡中逐漸顯露,直到最究竟的空性。這種空性可以顯現萬物,因為萬物本體就是空性的,它並非有,也並非無,也不是非有非無,更不是亦有亦無。


 


我給那些自認為離「證悟空性」道路不遠的人們這樣的建議,那就是:別害怕!該去看看禪修和專註里到底蘊藏著什麼。你並不需要在禪修墊上安靜地坐一個小時去取得進展,因為還有比這更簡單的行走訓練的方式。禪修只不過是能達到最終目標的多種方式之一。無想,這也是一種並非有意識去冥想的禪修。因此,無我的禪修,只是回歸到我們心的本性。空性以及空性所產生的一切仍然是空的。不要試圖改變自己,而是要把你所有的精力都用來接受此時此刻以及無始以來真正的你。你何時曾比現在這樣更真實做過自己?是的,你無需更多,對嗎?僅僅意識上知道是不夠的,但我們確實對此一無所知。


 


分別識是二元對立的表現,心是接收分別念的媒介。如果你不用心去分別,而僅僅只把念頭當成是偶爾來拜訪的過客,你就能知道如何和它們相處並超越它們了。如果你接待了一個客人,你會讓他來接管你的整個家庭嗎?那麼我們為什麼會讓我們的分別念如此泛濫呢?這些想法真的是我們的嗎?



翻譯:圓瓊


一校:denis


二校:馬衛麗、圓言


終審:圓文



有緣請加我個人微信


長按上圖二維碼即可添加


公益網店


長按識別



所有盈利用於藏地

失學兒童的教育



網店地址:jiacuohf.taobao.com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到達我們的微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加措上師語錄 的精彩文章:

心靈像一個篩子
科研報道:禪定改善生活質量

TAG:加措上師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