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兩年只開了一家店的 Amazon Go,憑什麼在未來四年再開 3000 家?

兩年只開了一家店的 Amazon Go,憑什麼在未來四年再開 3000 家?

兩年只開了一家店的 Amazon Go,憑什麼在未來四年再開 3000 家?


摘要:對亞馬遜來說,全美 3000 家無人零售店意味著什麼?

昨日,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亞馬遜公司正在計劃在未來幾年間,在全美開設 3000 家 Amazon Go 無人零售店,亞馬遜發言人對此不予置評。消息一出,沃爾瑪、塔吉特、克羅格、Walgreens 等諸多家美國大型連鎖零售商股價都紛紛下跌。

耗時近兩年的第一家店

亞馬遜最初在 2016 年提出了無人零售店的概念,但直到 2018 年 1 月,第一家 Amazon Go 才正式對外營業。預計今年秋季,第二家 Amazon Go 將在距離第一家店不到一英里的地段開業。

Amazon Go 的標語「不排隊,不結賬」很好地詮釋了無人零售店對客戶的吸引之處。用戶只需打開 Amazon Go 的 App 進店,選貨,離店即可完成購買。這一套「無間斷」的購物流程,亞馬遜稱之為「Just Walk Out」(拿了就走)的技術。

兩年只開了一家店的 Amazon Go,憑什麼在未來四年再開 3000 家?


Amazon Go 店裡、貨架上、都配備了感測器的攝像頭,攝像頭不僅監測商品取出和放回的狀態,還進行著對用戶的人臉識別。顧客在挑件商品的同時,亞馬遜綜合計算機視覺、感測器、深度學習和數據分析,確定你的「購物車」,當你走到出口處,準確地說是「感應交易區」時,系統將從你亞馬遜賬戶綁定的銀行卡中自動扣款。

除了需要你進門時打開 Amazon Go 的應用,整套購物流程並沒有科技的突兀介入,而實現這種體驗的,則需要從無線射頻到壓力感測等諸多黑科技的參與。

第一家 Amazon Go 佔地只有 167 平方米,同時段可接待顧客最多不過 97 人,超過這個數字,顧客得到店外排隊等著進門才行。或許也正因如此,「Just Walk Out」並沒有率先在亞馬遜去年全額收購的全食超市中試水使用,但 Amazon Go 絕不是出於技術限制所推出的「折中方案」零售店,如今 3000 家 Amazon Go 的計劃反映的正是亞馬遜對無人零售店業務的重視。


3000 家 Amazon Go 意味著什麼?

3000 家店對目前的亞馬遜而言還是一個相對宏遠的目標。據彭博社引援的匿名人士消息稱,亞馬遜計劃先在今年年底前開設 10 個 Amazon Go 門店,明年則將在紐約、舊金山等美國大都市區開設 50 家 Amazon Go 門店。

限制 Amazon Go 擴張速度的並不是地段,而是開店成本。

開在西雅圖市中心的第一家 Amaon Go 門店,光硬體花費就預計超過了 100 萬美元。

但另一方面,作為目前世界上市值第二的公司,亞馬遜並不存在「差錢」的問題,且 CEO 傑夫·貝佐斯也秉持著「只要有機會,長期虧損的投資也未嘗不可」的堅定立場,亞馬遜這家公司本身就是這個立場的寫照。

成立於 1995 年的亞馬遜直到 2015 年才實現第一次季度盈利,不是亞馬遜沒有盈利的能力,它不選擇主動盈利,而是把賺來的錢全部用來擴張業務。目前亞馬遜利潤最高、增長最快的業務,既是曾多年來持續虧損的雲計算服務 Amazon Web Services(AWS),2018 年第一季度,AWS 營收 14 億美元,而亞馬遜營收總額不過 19 億美元。眼光放長、視野放寬,亞馬遜正是靠著這一立場,用了二十多年從一家書商成為世界級電子商務及互聯網巨頭。

如果說斥巨資收購全食超市是一筆買賣,那這 3000 家 Amazon Go 則是未來四五年內,亞馬遜在線下零售領域,以指數級增長的速度鋪設開的布局。給亞馬遜這種自信的,是 Amazon Go 目標中獨特的定位。


除了無人購物外,Amazon Go 還是什麼?

Amazon Go 的定位是什麼?貝佐斯給出的回答是:出售新鮮預製食品的便利店。

兩年只開了一家店的 Amazon Go,憑什麼在未來四年再開 3000 家?


這一定位的目的有三。一,專註於預製食物上可以較快的進入盈利,貨架少了,昂貴感測器和攝像頭安裝量也降下來了,且預製食品的利潤率高於雜貨,加上和全食超市的「資源共享」,都讓這個業務更可能快速收回開店成本,轉虧為盈。

二,在大都市區開店並快速擴張,可以集中生產和配送,讓預製食物可以保持新鮮同時降低成本。

三,Amazon Go 的競爭對手既包括如 7-11 這種便利店,也包括如賽百味、塔克鍾、Panera Bread 這種「預調現制健康快餐店」,它們的優勢在於更精準的滿足目標用戶的需求。

美國的傳統便利店,大多以藥房、1 美元商店、加油站旁邊煙草、飲料、零食售賣點的形式存在。據 NACS 的數據顯示,美國目前 15.5 萬家便利店中,12.25 萬家是「兼職」的加油站。據《華爾街日報》此前的數據統計,對於都市中成長起來的千禧一代而言,在食品雜貨的購物上他們追求方便,在日常用餐上也不像老一代人那麼講究和守時,三餐和正餐的概念正變得越來越淡。

兩年只開了一家店的 Amazon Go,憑什麼在未來四年再開 3000 家?


Amazon Go 正是瞄準了這類需求,在公司樓下、大型商圈、都市中心提供健康、新鮮、易得易食的快餐,用充滿科技感的購物體驗,吸引大都市中年輕、富足、忙於工作但追求健康、高質量飲食的人們。在忙碌擁擠的上下班時間段內,這些都市白領大多不介意為健康和便利付出一些「體驗上的溢價」。

在一家家的 Amazon Go 商店之外,則是亞馬遜一個更大更深遠的布局。自去年 137 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起,進軍線下的亞馬遜在試圖結合自己無可匹敵的線上零售優勢,開闢出一條從線上到線下,從摸不到的科技到摸得到的物品的線下零售之路。或許在家通過亞馬遜下單,出門逛超市就去全食,上班通勤路上靠 Amazon Go 的消費模式,正式亞馬遜眼中最理想的顧客。一個個亞馬遜賬號的背後,是一幅幅越來越精準的用戶畫像,當數據量足夠大時,Amazon Go 或許不會出現庫存積壓或供貨不足、市場反應不佳等傳統零售業遇到的挑戰。

上周在華盛頓,貝索斯說亞馬遜對實體商店「非常感興趣」,但亞馬遜要做實體商店的前提,是要能賦予它新的意義,提供新的價值。「如果我們要做的千篇一律 (If we offer a me-too product),那就不做。」貝索斯說道。

兩年只開了一家店的 Amazon Go,憑什麼在未來四年再開 3000 家?


Amazon Go 獨特方便的購物體驗或許會顛覆自零售業誕生以來的傳統購物流程,從把書放到網上買開始,亞馬遜就一直在改變著商業社會中的購物行為,它的野心不只在零售業,而是建立一套基於二十多年電子商務數據基礎上的一套消費體系,而這也只是亞馬遜「明面」上的生意,它還有雲計算服務 AWS、搶佔大額市場的智能語音助手 Alexa 以及目前僅有一處門店的 Amazon Go 和它背後蘊含的科技力量。

延伸閱讀與參考:

Amazon Will Consider Opening Up to 3000 Cashierless Stores by 2021

Amazon reportedly planning 3,000 cashier-less Go stores by 2021

亞馬遜第二家 Amazon Go 秋季開業,無人便利店技術準備好了嗎?

編輯:宋德勝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蘋果悄悄發布新款MacBook Pro;特斯拉前員工告密:Tesla Model 3 產量虛報 44%;《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 2018》發布
當年王興在極客公園大會上說過的這些話,正在不斷地被驗證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