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原來這種最常見的刷牙方法是錯的,後果可以很嚴重

原來這種最常見的刷牙方法是錯的,後果可以很嚴重

原來這種最常見的刷牙方法是錯的,後果可以很嚴重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原來這種最常見的刷牙方法是錯的,後果可以很嚴重

很多人每天都有認真刷牙,可惜刷錯了。

有約君說

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廣州多所三甲醫院紛紛開展牙齒保健講座和義診。在義診現場記者發現,一些患者因為對牙齒清潔、日常保健、齲齒治療等有認識誤區,導致疾病一步步加重。

調查數據顯示,

僅有8.5%老年人知道

氟化物可以保護牙齒,

0.8%老年人主動使用牙線潔牙,

看病九成以上是出於治療目的,

而非日常的口腔體檢。

而且,一些常見的認識誤區例如因為刷牙度過大、橫行刷牙等不正確方法,也會導致口腔疾病的發生,對於牙齒保健的認識普及變得越來越重要。

牙醫專家提醒,日常潔牙是提供良好口腔環境的關鍵,包括使用牙線、含氟牙膏以及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當口腔疾病發生時,不能以吃止痛藥實行「拖」字訣,否則隨著疾病加重,一顆小齲齒可蔓延成牙髓疾病,甚至會令人失去牙齒。

齲齒早期癥狀小難發現

可從顏色和形狀觀察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預防醫學專委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副院長林煥彩教授介紹,之所以提倡定期做口腔檢查,是因為可以及時發現早期齲齒,儘早處理,最大限度保留牙齒。

原來這種最常見的刷牙方法是錯的,後果可以很嚴重

「一般來說,齲齒在疼痛之前很難被發現,有的長期都沒有感覺。」林煥彩表示,齲病早期時無癥狀,僅表現為牙齒顏色的改變。隨著齲齒髮展,一般到中度以上開始出現癥狀,例如喝涼水、吃甜食有酸疼感,食物嵌塞時有酸痛感。

從外表來看,齲齒顏色會逐漸變黑,一塊塊或者像一個點一樣呈擴展趨勢,這種黑色是從牙釉質裡面透出來,「需要區分的是,『蛀牙』的黑色與色素沉澱附著在牙齒表面形成一條黑縫是不同的」。此外,齲齒位置會有齲洞。

不過,平時市民自己照鏡子很難發現,也很難區分究竟是色素沉澱還是齲齒,「一些鄰面齲是很難發現的,有時候醫生也看不見,需要拍牙片才能看出來。」

到底什麼情況下

才需要做根管治療?

牙痛發作時,疼痛難忍,匆忙奔走看牙醫時,不少患者並不清楚自己的病情,而對醫生提出「根管治療」的方案,因為費用比較高,疑惑是否有必要,顧慮是不是過度治療。那麼,一般牙體牙髓疾病,哪些是必須要根管治療的呢?哪些不需要呢?

林煥彩介紹,牙體牙髓疾病常見的有齲齒、牙髓炎、牙根尖炎等,一般來說,齲齒不需要進行根管治療,採取「補牙」措施就可以了,而牙髓炎和牙根尖炎都需要進行根管治療。

三種情況的差別在哪裡?

齲齒是細菌引起的慢性進展疾病,細菌代謝食物中的糖分產酸,酸性物質腐蝕牙齒,引起牙齒脫礦;

牙髓炎是牙髓發生炎症,所謂牙髓是指牙內部的血管和神經組織,當這些組織發生炎症時疼痛劇烈,牙髓炎以陣痛、夜間痛為主;

絕大多數的根尖周炎由牙髓炎發展而來,當牙髓炎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會向牙的根部發展,造成牙根周圍的組織發生炎症,急性牙根尖炎會持續疼痛,常伴有牙齦腫脹或溢膿。

「根管治療是指將感染壞死的牙髓從根管中徹底的清理,配合嚴格的消毒,並使用填充材料將根管進行嚴密填塞防止根管再感染的牙髓治療方法。」林煥彩表示,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牙髓均已發生了感染,只有將感染壞死的牙髓抽出,這樣才能杜絕再感染的發生,最大限度保留患牙。

醫生提醒,牙髓炎最快可在一周或兩周內很快發展成根尖周炎,因此應儘早治療。

根管治療後,

牙齒會有什麼變化嗎?

林煥彩解釋,牙齒根管並非是一條條豎著的結構,而是像下水道網路一樣分布,由於根管中密布牙髓和血管,維持著牙齒的營養和感覺功能,所以抽去受感染的牙髓後,牙齒會失去對冷熱的感覺,變得更脆,一般不要咬合過硬的物體。如果是後牙大牙,因為平時咬合食物受力較大,建議根管治療後做牙冠修復保護牙齒。

常見誤區

每日用力刷牙

結果把牙刷壞了

「在臨床上會遇到一些患者,醫生一檢查發現他把牙齒刷壞了,這是不正確的用牙、護理牙齒方式所導致的。」林煥彩介紹。

林煥彩解釋,醫生所說的「把牙齒刷壞了」,主要指的是楔形缺損這種疾病,是指牙齒的硬組織因長期摩擦後形成的一個小缺口,因為這個缺口的外形酷似木匠的楔子。

原來這種最常見的刷牙方法是錯的,後果可以很嚴重

一般認為這種缺損的形成,是由於使用硬毛牙刷橫行刷牙而引起的,如使用的牙膏是劣質打磨料的牙膏,則硬牙刷毛用這種牙膏長期與牙齒摩擦,牙齒頸部牙釉質較薄,抗磨能力較低,時間長了就形成了一個缺口。

楔形缺損輕、中度可引起牙酸和遇冷、熱、酸、甜過敏癥狀,重度者可引起牙髓炎、尖周炎、骨髓炎、甚至發生牙折現象。

「這種疾病在中老年中比較常見,這是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的結果。可以看到靠近牙齦的位置,有像楔形、碟子型或者V字型的缺口,實際上這就是一種疾病。」林煥彩表示,與齲齒不一樣,楔形缺損並非細菌感染,但是有了缺損後,如果患者還堅持原來橫行刷牙、大力刷、經常咬合硬物、愛吃酸性食物等習慣,長期以往容易導致牙酸,誘發牙髓炎、骨髓炎等疾病,「最好找醫生『修補』缺損地方,防微杜漸。」

提醒

每日潔牙應使用牙線

除了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醫生提醒,每日的潔牙工作十分重要,這對於提供良好的口腔環境密不可分。

首先,除了年齡過小的孩子,一般應該使用含氟牙膏

其次,目前日常使用牙線的觀念還不夠普及,應該樹立每日使用牙線潔牙的意識。

原來這種最常見的刷牙方法是錯的,後果可以很嚴重

這是因為牙齒縫隙位置一般牙刷很難夠到,這些地方很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誘發齲齒的發生,因此應該在每天睡覺前用牙線徹底清潔牙齒。

最後,每日要刷牙兩次,每次三分鐘以上,以確保清潔到位。

此外,定期的口腔檢查十分重要。

林煥彩提醒:齲齒比較多的中高風險人群應該要有更積極的主動預防措施,例如:可以每日增加使用漱口水,口腔檢查的頻率應比普通人頻密。(低風險人群一年1-2次;中等風險人群應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檢查。)如果醫生檢查後認為有必要,可以選擇高濃度塗氟的方式為牙齒增加一層保護膜。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李雅倫、梁劍芳

圖@視覺中國、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吳婉虹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有約君猜

你可能還想看以下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的精彩文章:

微課召集|家有過敏娃,如何養育防病?
清淡飲食=白粥青菜?90%的人都吃錯了,真相是……

TAG: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