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家長群成了「焦慮群」「攀比群」?這些解決辦法,值得你看看!| 特別關注

家長群成了「焦慮群」「攀比群」?這些解決辦法,值得你看看!| 特別關注


前段時間,一篇名為《開學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長群》的文章爆紅網路。不少人說,便於家校溝通的微信群逐漸成了「焦慮群」、「攀比群」、「馬屁群」,甚至是「廣告群」。




有人說,家校微信群正在成為大家又愛又恨的存在:「愛」是因為它的方便,「恨」是因為它太方便了。不少老師說:「有了微信群,每天都像是在開家長會。」還有家長表示:「每天看溝通群的時候提心弔膽,消息太多,頭都炸了。」




家校群,本是個更利於溝通的平台,但為啥有時卻討不到老師和家長的好呢?




家校溝通群,成了有些老師的煩心事?




班主任煩惱:

家長群信息一直在刷屏



在北京一所中學當初中班主任的劉明,覺得自己最近得了「手機恐懼症」。這是因為,他的微信總有點不完的未讀信息。




原來,這些成指數上升的聊天記錄,都來自劉明所在的班級家長群。



劉明感慨:有時候發一條學校通知,家長就轟炸式回復。一會兒一條,微信一直蹦。」




有類似經歷的,還有在甘肅平涼某幼兒園的老師趙娟。她告訴記者,老師每天都要在群里把小朋友吃飯的照片、學校通知等內容發送到家長群里。




家長們看到消息後,就會在下面跟風回復「謝謝老師」「老師辛苦」等客套話。




當然,這還只是其中一種情況。更讓趙娟鬱悶的是,不少家長會在群里發廣告或者各類點贊、轉發抽獎等信息。




趙娟說,有時候十多分鐘沒看手機,再一看微信,未讀消息就過百了。結果點開看,全是家長們在群里聊些瑣事,或者發些廣告宣傳。




幼教的辛苦:每天數十次直播「校園生活」



閑聊的微信轟炸著中小學老師的手機。但對於幼兒園老師們的家長群負擔還遠不止這些。



「家長放心,寶貝們開始上課啦」

「孩子進入午睡時間啦」

「我們在室外玩遊戲啦」

……這些在幼兒園裡平凡不過的日常,陳宏每天都要錄製短視頻,發送到家長群里。




陳宏是南昌市一所幼兒園的班主任,上課之餘,她每天花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著孩子們拍短視頻。



「從孩子進園到放學,從教室里到教室外,我幾乎是跟蹤拍攝,一天要在家長群發至少10個短視頻,讓家長們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兒園裡的情況。」陳宏說。




但這些工作,很多家長們覺得還不夠。「沒有在視頻里看到我家孩子」是群里家長最經常給出的反饋。無奈之下,陳宏得專門去找到這位家長的孩子,再拍一個視頻發給家長看。



陳宏說:「若是忙的顧不上,有些家長就私聊我,說沒看到孩子著急。」




相比於陳宏,在廣州的黃老師稍微輕鬆點。她在群里被「赦免」拍視頻,只用不時發點學生照片就行。




於是,和陳宏一樣,黃老師也得在上課前、學生午睡時、做課間操的時候拍照片,實時發送給家長看。「有時候學生去上體育課,我也要跟著去一趟,給家長拍孩子上體育的場景。」




家校溝通群,有不少家長表示有些焦慮





 每天看群提心弔膽,家長添「心病」 







「老師每天要在群里貼出班裡字寫得好的同學的作業本,還要點名哪些同學寫得不好,作為家長能不提心弔膽嗎?」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劉女士說。


  


如今不少學校通過微信等形式群發消息,建立家校互動平台,這無疑有助於密切家校聯繫,但對不少家長來說卻添了塊兒「心病」。




「尤其當在群里發布孩子學習成績、點名表揚或批評的時候,簡直是自己回到了學生時代。」劉女士說。




王媽是上城一所公辦小學三年級男生的家長。整天被工作忙得焦頭爛額的她說:「其實家長群對我來說,壓力很大。老師每天發誰誰誰的作業完成的好,直接公布學號。要是沒看到自己的娃,就特別失落,影響一天的心情。





微信群太多,家長表示看不過來


一個家長手機里有幾個家長群?




杭州市上城區一位家長掰開手指一個一個數了起來:



「光微信群就有四個。有老師在的微信家長群一個;老師不在的微信群一個,家長經常在裡面分享去哪裡玩;還有家委會的微信群一個,不過太煩了,我已經屏蔽;關係要好的家長還會建小群,比如像一些假日小隊之類的活動還得建群溝通,活動結束之後還是很活躍;




QQ群一個,老師會在上面上傳作業和要列印的試卷、文件;還有一個APP班級群,說是新學期開始,所有的作業、活動信息都會在這個APP上面公布。




我就納悶了,那之前那些群怎麼辦?有時候這幾個群真的看不過來,老師今天在微信上發作業,明天在QQ群里傳作業,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漏看什麼,成了娃的豬隊友。」





每條信息都跟著無數家長的回復,根本看不到關鍵內容


在上周的周末語音留言中,@劉玉蘭說:「家長也心累。老師的每條信息,後面都跟著無數家長的回復,你想看真正關心的內容,就得往上翻很多,還不一定都能看到,指不定就漏掉了哪條重要的信息。盲目跟風的家長也是讓人心累!」




有的家校群沒有制定規則,因此在老師發布的重要信息下面,不少家長排隊回復老師信息。導致重要信息被淹沒,一些家長表示很是頭疼。




家校溝通群帶來的這些煩惱,該咋解決呢?





好老師們這樣「管群」



1.群主一定要是班主任


家校微信群的群主,一定要是班主任。不要盲目把這樣的組建工作推給家長朋友。微信的規則中,只有群主才可以「@所有人」,這樣你通知的信息到達家長手機時,才會有信息提醒。


而為了避免過多的信息造成的理解偏差,家長和老師之間,家長和家長之間的對話,要加上「@XXX」,以便對話之間不混淆。




2.明確交流時間段


廣州荔灣區某小學的一位班主任表示,最好要與家長明確家校群的互動時間,為自己划出私人空間。


「我會告訴家長,晚上8:30以後就別再群里發消息了,以免打擾大家休息。如果遇到特別重大的事情,可以發簡訊問我。」


該班主任還表示,自己每次在發完通知後,都會加上「不必回復,以免刷屏」的字樣,久而久之家長們就形成好習慣了。




3.面向全體兼顧個體


在群里和家長溝通時,要注意所公布的內容要面向全體,比如作業標準、校運會安排等所有學生都要參與的事情,可通過群儘快地讓所有家長知悉。


再如全體學生都適用的天氣溫馨提示等,也非常適合在群里發布。


同時,老師也可以發揮社交媒體能輻射個體的作用,滿足學生家長關注自己孩子的願望。


比如,校運會時,教師可以多捕捉每位同學的精彩瞬間,再將其上傳家長群,這樣,每位家長都可以看到自家孩子的風采,感受教師對孩子的關注。




4.互動內容劃清底線


永康一所幼兒園家長們發放了一張「班級微信群公約」,在公約里,羅列十四條規定,為家長和教師在微信群里的聊天內容和範圍糾偏。


在公約里提倡家長交流的內容:交流親子活動內容、為班級活動獻計獻策、學習科學育兒知識、教育理念和方法、推薦優質教育資源或好文、報道班級的正

能量新聞等。


同時公約也划出了一些紅線:如不發不文明的語言和圖片以及網路遊戲鏈接、不發涉及影響班級團隊氛圍的內容、不發聊天爭吵內容、不發涉及人身攻擊的內容。




5.做好隱私保護


微信群管理中,要注意保護學生、家長及老師自己的隱私,比如在修改家長在群中的昵稱時,最好不要要求家長申明與孩子的關係,如「張曉倩爸爸——李欣」,要保護喪父母家庭、單親家庭、再婚家庭等不同家庭結構中孩子的隱私。




6.不在微信群中布置作業


開學初,明確跟家長交代,不要在班級微信群幫孩子問作業,老師也不會在群中發布作業。


有些孩子課堂上布置作業時不抄不記,回到家以後才吵著家長通過班級微信群問同學,久而久之,會養成上課不認真聽講、依賴於微信群問作業的不良習慣。


因此作業要由學生自己記錄(即便是一年級學生),而不是靠家長到群中查看作業,這樣既減輕家長負擔,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責任心。




7.及時發現家長的訴求


當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和其他孩子產生矛盾,有的家長為了引起教師的關注,維護自己孩子的利益,會在微信群里發布一些言論和相關圖片,給教師施加壓力。


這時,教師就應該主動和雙方家長私底下進行交流溝通,了解真實情況,及時處理,化解矛盾。


這種事情在班級微信群上討論,人多嘴雜,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8.分類建群,為微信群「減負」


佛山順峰小學一年級某新班建立了兩個不同功能的群,一個是QQ群,一個是微信群。


班主任老師明確QQ群用於老師發布作業和通知,並存放資料、照片;微信群可用於家長溝通交流。


對此,該班級班主任吳老師表示,如果沒有一個平台讓家長交流,班集體也會確實活力和凝集力。


但是,在同一平台讓家長交流,老師又發通知、家長又交流,那就老師累,某些不喜歡熱鬧或工作忙的家長也累,建立兩個不同功能的群就可以將此問題迎刃而解。




9.敏感信息慎公布


不在群里公布學生成績、排名等敏感信息,這可能會傷害一些孩子的自尊心,同時讓家長感到不舒服。


如若有學生出現違規違紀現象,也不要通過班級微信群發表批評或教育言論(以免給犯錯學生和家長帶來壓力),而應一對一單獨溝通。





好家長做好這幾點


1.做好自我調節。

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並對班主任充滿信心。




2.良性溝通,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圍。




3.曬娃要適度。

畢竟班群是一個公共交流平台。




4.理性對待班級群。

只關注與自己相關的信息,避免盲目點贊。




5.晚上盡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

以免影響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師直接聯繫。






本文編輯 | 郭可暢 


責任編輯 | 郭可暢


文章來源 | 中新網、齊魯晚報、光明社教育家、南方都市報、半月談、人民日報、新華網、愛寫作的獅子、星教師、江教在線、職業幼師、好教師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教之聲APP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報 的精彩文章:

今日處暑!在這個重要的日子裡,這些事情不要做 | 深呼吸
90歲的特級教師於漪:做一輩子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她是中國教師的偶像! | 精選

TAG: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