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孔子為何姓「子」而不姓「孔」,古代的姓與氏要如何區分

孔子為何姓「子」而不姓「孔」,古代的姓與氏要如何區分

孔子到底姓什麼?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也許你會說是姓孔,但孔是孔子之氏,而非孔子之姓。要想弄明白孔子姓什麼,就必須先辨析姓與氏之區別。姓先於氏出現,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已經有「同姓而婚,其生不蕃」的說法。「姓者所以別婚姻,氏者所以別貴賤」、「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姓」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何以知之?我們做一「說文解字」即可,「姓」從女從生,表其意為「女所生」,也即是說同一老祖母所生之後代就是同姓。如《白虎通義·姓名》說:「姓者,生也」。《說文》更進一步解釋為「姓,人所生也」。這些證明「姓」即「女所生」,是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

按照《通鑒外紀》的說法就是「統其祖考之所自出」。在百家姓中很多姓出自「姬」姓,也是從女的。按照《通志·氏族略序》的說法即是:「女生為姓,故姓之字多從女,如姬、姜、嬴、姒、媯、姞、妘、婤、姶、?、嫪之類是也。」

孔子為何姓「子」而不姓「孔」,古代的姓與氏要如何區分

(註:本文配圖均出自《孔子聖跡圖》)

姓在先秦時期的作用很重要,就是用來明人倫。如《白虎通義·姓名》說:「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愛,厚親親,別婚姻也。」基於長期的社會實踐,古人早已掌握「近親不婚」的優生學原理。翻閱先秦典籍,不禁為之感慨萬千。《左傳》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國語》云:「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娶妻避其同姓,畏亂災也」·······婚姻是人倫之大要,馬虎不得,所以對於「同姓不婚」這件事看得極為重要,即便是娶「如夫人」也是如此。但有些貴族因為政治利益,違背這一點,還覺得「親上加親」能鞏固雙方利益。就出現了近親結婚的現象!

隨首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之後便由母系氏族進入到父系氏族社會。同姓越來越多,區別自然發生,加之父系氏族的分化。如此,「氏」便應運而生,「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各個父系氏族總有一個首領,首領的氏便是部族之氏,如軒轅氏、神農氏、伏羲氏、燧人氏·····這些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系氏族社會時期的歷史狀況。

孔子為何姓「子」而不姓「孔」,古代的姓與氏要如何區分

那麼姓與氏的區別主要何在?

段玉裁《說文解字·氏》說:「姓者,統於上者也;氏者,別於下者也。」若是說「姓」用來區別婚姻,那「氏」就是用來區別貴賤的。如《白虎通義·姓名》云:「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貴功德、賤役力。」

既然「姓」與「氏」的區別弄明白了,那我們就言歸正傳,回到孔子。

說起孔子,我們既熟悉又陌生。在他的身上,有數不清的標籤。那麼我們該如何給他定位呢?

首先他是個聖人,那麼何為聖人呢?孟子解得好,「聖人者,人倫之至也。」這就說明聖人也是個人,不是神,不像基督教的上帝,是個超越性的存在。聖人就在世間,他和我們一樣,也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那麼何以別之呢?我想可以用宋明道學家的話來概括。即是「廓然大公,物來順應」,也就是說「聖人之喜怒在物不在人」,不僅對己,對人也是如此。如此「對事不對人」識大體、明大道,故能在與別人相處的同時能處理好各自的關係,所以是「人倫之至」。

孔子為何姓「子」而不姓「孔」,古代的姓與氏要如何區分

其次,孔子是個偉大的文化整理者。我們知道,東周時禮壞樂崩、周文疲敝。孔子一生汲汲於救世,希望通過「克己復禮」恢復到「鬱郁乎文哉」的西周天下。但身處大爭之世,註定了王道敵不過霸道,所以孔子屢不見於當道,誠可謂「累累若喪家之狗」。有鑒於此,晚年的孔子開始整理六經,貫徹述而不作的原則,以期讓三代王官之學大行於天下。事實上,在孔子刪述六經的過程中就體現了他的原則和主張,「筆則筆,削則削」這不是個簡單的選擇問題,更有深刻的理解與根本的洞見在裡面。孔子在政治上失敗了,卻在文化上成功了,事實上後者影響更大。「帝王者,一代之帝王;聖賢者,百代之帝王。」

最後,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即所謂的六經。六經在三代時為王官之學,每一門學問都有專職官員傳授,且只有貴族才有資格學習。孔子打破了這一格局,主張「有教無類」,使得「學術下於民間」,帶動了社會的流動性及文化事業的進步。

孔子為何姓「子」而不姓「孔」,古代的姓與氏要如何區分

我想,這樣定義孔子應該是不會大錯的。基於此,我們心中也會構造起一個孔子的大概輪廓。但有一個問題還沒解決,即孔子姓什麼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不小。倘若有一天某個外國人問起,一時面覷,不知如何回答好,這種尷尬恐怕是不會有人願意承受的。

關於孔子的記載,我們還得依賴於《史記》。根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根據司馬貞《索引》記載:「孔子,宋微子之後。」這也就是說,孔子是宋國宗室之後。那麼只要知道宋國公室之姓是什麼,孔子之姓自然也就清楚了。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史記·宋微子世家》,其中云:「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宋國是殷商宗室之後,也就是說我們須進一步探源到殷商。

孔子為何姓「子」而不姓「孔」,古代的姓與氏要如何區分

《史記·殷本紀》記載:「『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這就可知宋之姓即為子姓,那麼同樣作為殷商後裔的孔子也就自然姓「子」了。那麼「孔」指什麼呢?自然是「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這是宋國公室到了孔防叔所分出來的別支。

至此,孔子姓氏之謎也可告一段落。我們基於一定的文獻支撐可以推測出孔子姓子、氏孔、名丘,字仲尼。當然也許會有人持不同意見,但這只是基於現有材料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完全確認的信史還不好說。但就某種程度來說,是比較接近歷史真相的。

《歷史堂》出品 文:甪里先生

參考文獻:《史記·殷本紀》《史記》《說文解字·氏》《通鑒外紀》

本文由百度知道日報作者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作者寫於2018-09-2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原來"母子連心"是有科學依據的!
中國央行意外投放2650億元MLF,後市發展如何?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