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山竹走了,還狠狠地甩了我們一耳光!

山竹走了,還狠狠地甩了我們一耳光!

颱風「山竹」總算過去了。

不過,在它走時,還不忘狠狠地甩我們一耳光!

沒錯,鋪子指的就是颱風留下的海洋垃圾

白色泡沫、塑料瓶、塑料袋。。。。

其實,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用網友的說法,這些塑料垃圾其實都是海洋還給人類的。

而且,這些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如果海洋一次性把大海里的塑料垃圾都還給人類,我想沒人能承受。

或許,不少人聽說過太平洋垃圾帶,即地球的「第八大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水域,堆積了8萬噸塑料垃圾。

這些垃圾的覆蓋面積超過1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們的新疆那麼大。

如此規模的垃圾,人類要怎麼處理呢?

一切,要從源頭說起。

《塑料海洋》

這是兩年前的一部紀錄片。

導演奔波於世界各地,拍下了塑料垃圾對海洋造成的不可逆的污染。

有哪些污染呢?

最直觀的就是漂浮於海水中的臟、亂、差了。

上一秒,我們沉浸於蔚藍海水中幼年藍鯨的優雅體態。

一個字,美極了。

下一秒,鏡頭一轉,就在藍鯨不遠處,是漂浮的各種塑料垃圾。

其中,這些塑料周圍還浮著一層淡黃色的油脂。

一個字,很噁心。

在這樣髒的海水中生活,這頭小藍鯨能健康平安地長大嗎?

我想是很難的。

海水變得不「美觀」只是一面,塑料垃圾還可以直接殺害海洋生命。

我們看到:

一隻海豚被塑料袋纏住了嘴,它奮力地扭轉身軀想甩掉它,卻怎麼也辦不到。

一隻海獅的脖子被塑料袋類勒出了深深的血痕。

很顯然,這是它小時候就被套上的塑料袋。

一隻海豹在水裡被漁網纏住了脖子,它很努力地把頭抬出水面呼吸。

如果沒人解救,它能堅持多久呢?

一旦被塑料纏身,很多動物都是死路一條。

要麼你直接被活活勒死,要麼身體慢慢被勒變形,落下殘疾。

不僅如此,有些塑料還可能直接被動物們吃了。

吃塑料,無疑就跟吃毒藥一樣。

但,動物們怎麼可能知道呢?

巨大的布氏鯨的進食方式是張開大嘴吞食一切。

如果進食區域漂浮著大量的塑料,那它一口下去,吞進肚裡的肯定少不了。

這些塑料是消化不了的,它們會慢慢累積在鯨的腸胃裡。

久而久之,鯨開始吃不進東西,也拉不出東西。

就這樣,它被塑料活活「堵」死。

布氏鯨的進食方式讓它無法過濾塑料,而一些小動物,卻無法分辨塑料是否可食用。

比如海龜。

有些海龜是以水母為食,而飄在水中的塑料和水母非常像。

它們就會把塑料當做水母,津津有味地一口一口吃下去。

紀錄片中,最讓人鋪子印象深刻深刻的是一隻小海鳥。

它還不會飛,靠父母養活。

但,它是吃什麼成長的呢?

海鳥專家給它洗了一次胃。

結果發現,胃裡的食物簡直恐怖——滿是油污和塑料

而就在它的旁邊,很多成年海鳥已經被塑料撐死了。

解剖發現,它們的胃裡全是塑料。

其中,有一隻雛鳥體內的塑料有276塊,重量是體重的15%。

毫無疑問,一直吃塑料,這些雛鳥是永遠也不可能飛不起來的。

這些年,許多海鳥屍體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

那就是屍體腐爛分解了,體內的塑料卻依然鮮艷奪目,完好如初。

而這些塑料,很有可能又會被下一隻無知的海鳥吃進肚子。

它們根本不知道這些紅紅綠綠、顏色鮮艷的東西不能吃。

從開始肚子痛到咽下最後一口氣,它們肯定也不明白自己究竟吃錯了什麼。

可以說,海洋垃圾已成為海洋最危險的存在。

而且,它的危險絕不僅僅只對海洋。

以上內容,垃圾的受害者只有海洋動物,好像和人沒關係。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

有人說,「山竹」是一次垃圾回城的警示。

然而,人類丟入海洋的垃圾,其實早已回城了。

目前,海洋中大約5萬億塑料,其中高達90%都是塑料微粒!

塑料微粒的一個去處,就是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被小魚小蝦吃,小蝦小魚被大魚大蝦吃。。。

如此,食物鏈會讓塑料微粒層層上移,最終來到頂端——人類。

12年,颱風維森特席捲香港。

碼頭集裝箱上的塑料原料膠粒被吹進海洋,有的飄到了附近的漁場。

颱風過後,在漁場隨意打撈的魚的體內,就發現了不少塑料微粒。

稍不注意,這些塑膠顆粒就會被我們吃了。

除了魚,其他很多海鮮也有可能含有塑料微粒。

有專家曾在法國的一個貽貝養殖場做抽樣檢查。

結果發現,每一個貽貝都含有塑料微粒。

而我們吃貽貝喜歡整個吞食,吃下的到底有沒有塑料,一般很難發現。

所以,我們隨手扔掉的塑料,很有可能繞一大圈又會回到你身邊。

甚至,有的會直接成為你體內的一部分。

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該怎麼做呢?

首先,肯定是要先把垃圾從海里打撈起來。

海洋如此巨大,塑料垃圾又是以微粒為主,一直以來,打撈都非常困難。

目前,除了常見的人工打撈之外,方法主要是海洋垃圾桶「SenBin」和巨型漏斗「The Ocean Cleanup」。

海洋垃圾桶利用水泵的吸力,將海水及懸浮的海洋垃圾吸入天然纖維袋裡。

最後,垃圾被留下,而海水經過過濾再排出。

巨型漏斗則是利用洋流自身的動力。

在海面上,用漂浮柵欄排成一個「V」形緩衝區。

跟隨洋流而來的海洋垃圾就會被緩慢截下,再進行打撈。

這兩種方式都不錯,但面對如此多的海洋垃圾,一時半會兒很難有大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人類無時無刻不在生產、使用、丟棄塑料用品。

所以,解決海洋垃圾問題,還得從源頭入手。

目前,世界上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的國家只有幾個,而且多數是在非洲。

2017年的數據數據

非洲國家人數不多,經濟落後,本來使用的塑料製品就不多。

而亞洲、歐美才是塑料大國。

紀錄片里有一個特別的提醒:當我們看到16分鐘的時候,(這16分鐘內)全球已經生產出了9534噸塑料。

其中,塑料袋不僅生產得多,而且用得很快。

畢竟,它當年的宣傳詞就是一次性嘛,快捷、方便。

所以,每一個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時長只有12分鐘。

數據顯示,平均一個人,一年將使用並丟棄136公斤的一次性塑料製品。

而以上這些,還不是海洋「微粒塑料」的源頭。

海洋微粒塑料的污染源,其實離我們更近。

它存在於我們的沐浴露、牙膏、磨砂洗面奶等等很多類型的洗護產品中。

目前全球含有微珠的洗護產品共有1147種,光是普通的一瓶磨砂洗面奶中就含有33萬顆塑料粒子。

而這些微小顆粒很容易就進入下水道、河流、湖泊、海洋。

到最後,它有可能又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所以,我們要怎麼混才能在還的時候,輕鬆些呢?

首先,我們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比如塑料袋,我們可以就可以用紙袋或布袋來替代。

或者,用一個能滿足就不要用兩個。

其次,我們要延長塑料製品的使用時間。

比如,買菜的塑料袋不是直接變成垃圾而是變成垃圾袋。

第三,我們要拒絕使用帶有塑料微粒的洗護用品。

在美國,從2017年7月1日開始,將禁止生產和銷售包含塑料微粒的香皂、牙膏、以及身體乳等產品。

而我國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法律,不過,這確實已經可以提上議程了。

在這之前,我們只能自己區分了。

第四,我們一定要做好垃圾分類。

這樣做,是為了更方便於回收利用,降低污染。

處理垃圾本來就不容易,所以我們從第一步就讓它簡單一些吧。

最後,想提一句,這部片子的製片人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我們都知道他是有名的花花公子,是一流的演員。

但,或許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積極的環保主義者。

早在1998年,24歲的時候,他就創立了自己的公益基金會,致力於支持環保項目。

20年來,他出錢出力拍攝了多部環保紀錄片,比如《第十一個小時》、《洪水泛濫之前》、《象牙遊戲》、《奶牛陰謀:永遠不能說的秘密》、《維龍加》等。

為什麼要不斷拍攝環保紀錄片呢?

我想,其實理由很簡單。

因為,不少人可能覺得,垃圾出了我的門,就和我無關了。

而且,許多人對身邊很多潛在的污染並不知情。

這時,就需要有人來提醒:垃圾、污染離我們真的不遠。

所以,影片的目的很單純: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污染近在咫尺。

因為,了解伴隨著關心。

而關心,則孕育著改變。

我們,需要改變。

電影鋪子

微信 |movpuzi

電影大餐、生活甜點,葷素搭配,常吃不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鋪子 的精彩文章:

王傳君,我等你拿影帝
再次警告!這片情侶勿入,夫妻止步

TAG:電影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