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打造新型社科研究合作機制

打造新型社科研究合作機制

當地時間9月17日,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發布了《保障知識:塑造新的社會科學夥伴關係》報告。報告考察了數字時代社會科學研究面臨的新挑戰,探討了如何重新設計未來社會科學研究合作機制等問題。

新挑戰呼喚新機制

社會科學在指導公共政策制定、促進企業發展、了解和改善人類生存狀況等方面,都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知識。但如今,社會科學的發展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報告中提到,美國投入社會科學領域的聯邦資金不斷減少,公眾對研究機構並不信任,對數據產生普遍懷疑,以往支持社會科學研究的機構也轉而削弱對相關科研的支持力度,這些都是目前社會科學研究需要應對的問題。

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主席、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阿朗德拉·納爾遜(Alondra Nelson)表示,雖然數字革命、學科信用危機以及企業數據收集能力的增強,都將導致社會科學研究面臨新的阻礙,但是也帶來了令人激動的機會。納爾遜表示,該報告是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特別工作小組成員經過18個月密集討論和調研的成果。報告的核心是,建議在政府、企業、基金會及學術機構之間建立一種新的夥伴關係。

過去幾十年里,上述機構在生產社會知識方面有著明確的分工。聯邦政府承擔著基礎研究資金的最大部分。如今,企業不僅在研究資金方面佔據越來越大的份額,而且無論是智能手機應用還是社交媒體模式,企業儼然都已經成為社會科學研究數據的生產者。除了社會科學研究參與者發生變化,社會科學家還面臨著高度學術信用監督、高速出版需求及不斷生產新成果的壓力。

負責起草該報告的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特別工作小組組長、美國堪薩斯大學榮譽退休校長貝爾納黛特·格萊-利特(Bernadette Gray-Little)表示,雖然一些跨領域的機構一直都在支持或從事社會科學研究,並且在應對新的變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目前的合作機制往往只是臨時性的或只針對某些個案的,因而缺乏持續性和包容性。她表示,「我們呼籲打造一種新的合作機制。要建立覆蓋政府、大學、慈善機構、學術機構及企業的合作機制,就需要重新進行制度設計。新的機制應該更加具有廣泛性和制度化」。

數字化衝擊學術研究

格萊-利特在發布會上對報告的內容作了具體介紹。她提到,報告主要涉及資金、數據分享、學術倫理、研究質量和研究訓練這五個方面。

首先,支持社會科學研究的聯邦資金政策經常發生變化,而且總是會面臨來自政治因素的挑戰。此外,資金方面存在的問題還表現在:在許多情況下,基金會對研究的支持重心並未放在長期性構建核心知識上,而是更多地關注短期內能直接解決的問題。企業特別是科技公司雖然在社會知識領域進行大量投資,但是其主要目的是利益最大化。格萊-利特說,「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對長期創新和獨立研究的支持不可能自發產生」。為此,報告建議,各領域代表應該走到一起,共同設計新的資金合作夥伴關係。

其次,在數據與數據分享方面,數字革命讓很多企業獲得了大量的數據,企業的數據收集能力可能正在超過傳統的數據收集主導者——聯邦政府。因此,如何在政府與企業之間建立數據共享平台、如何保護研究者的私人信息等問題,成為了報告關注的重點。

再次,關於學術倫理。報告主要探討有關數據真實性的問題。如何避免數據被操縱而無法獲得真實數據、如何保護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人類實驗參與者的數據及其隱私,都是制定數據時代學術規範應該考慮的問題。在談到研究質量時,格萊-利特特別談到同行評審的問題。她說:「我們充分肯定同行評審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或缺性。但是,我們還需要共同努力,為學者和公眾提供更快速、更高質量的服務。」數字革命讓學術出版面臨出版速度的壓力,由於編輯出版耗時長,使得無論是學者、投資者,還是潛在消費者都不滿意。報告呼籲出版商、學術機構和其他有關部門,重新思考和改進同行評審過程,特別是要重新審視出版時長與同行評審標準。對此,美國萊斯大學教務長瑪麗·琳恩·米蘭達(Marie Lynn Miranda)認為,同行評審周期過長有很多原因,其中有的評審可能是在截止日之前的最後幾天才開始審讀。而漫長的評審時間會削弱對研究成果進行轉化的能力。

最後,關於研究訓練。格萊-利特表示,社會科學工作者所接受的訓練與回報值高的工作崗位要求有所脫節。一些被企業僱傭的最優秀學生需要在掌握社會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要掌握技術及分析技能,並學會將研究成果轉化和傳播給更廣泛的人群。報告認為,在恪守學術訓練的嚴謹性及專業規範的同時,還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讓他們在面對學術研究與企業工作的轉變時遊刃有餘。報告建議,博士研究階段應增加更多的數字科技訓練,利用相關學科學會的力量,為社會科學工作者提供更多校外的工作實習機會,增加他們與所屬行業的互動。

強化問題導向

報告強調,企業正在越來越多地參與社會科學研究。那麼,應該如何與企業互動並分享數據?美國威廉·T. 格蘭特基金會主席亞當·加莫倫(Adam Gamoran)表示,學術研究強調可靠性、批判性及開放性,目的是更好地了解生活。而企業則注重靈活性、效率及利益,目的是解決非常具體的問題。因此,社會科學研究應該在遵循學術原則的基礎上,像企業一樣設置「問題導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美國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鄧肯·沃茨(Duncan Watts)提出,目前無論是學界與企業,還是企業相互之間,都存在數據難以分享的問題。但企業內的科學家及企業主本人,都樂於為公共產品作出貢獻。他表示,該報告對企業的需求並不十分了解,將企業定義為唯利是圖也不完全準確。利益無疑是企業追求的目標之一,但絕非全部。很多企業家關注社會發展,願意為社會科學研究提供資助,即使該投入存在風險與不確定性。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何迪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第四屆公共外交論壇暨公共外交能力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辦
楊軍:把脈歷史虛無主義傳播新特點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