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一個民族做事馬虎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馮學榮:一個民族做事馬虎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問:我們中國人做事不認真,不嚴謹,這一點已經是眾所周知,基本上都是差不多主義者,做事馬馬虎虎,尤其對數字不敏感,對數據沒有概念,據說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思維習慣,為什麼我們這個民族,會有這樣的思維?

答:歸根結底,這就是農耕民族的典型思維習慣,根源就在於,農耕生產方式,是不需要精確性的,例如說耕田用的鐵犁,鐵犁需要做精細嗎?不需要,粗獷一點就可以用,做精細了沒有必要。簸箕需要做精細嗎?不需要,粗獷一點也能用,做精細了沒有必要。耙子需要做精細嗎?也不需要。鐮刀需要做精細嗎?也不需要。所以你通觀農耕時代的所有農具,幾乎沒有一樣是需要做精細的,你要知道,人性本身是懶惰的,如果一樣東西做精細和不做精細,對農業產出最終的影響不大,那麼人必然是選擇不做精細,為什麼?因為人要節省力氣。

問:也就是說,農耕生活對生產工具的精確性要求很低,所以對於農業人口來說,養成精細的習慣,沒有必要,浪費功夫,弊大於利,所以祖祖輩輩下來,農業人口就養成了「差不多主義」的思維習慣,凡事差不多就行,不求嚴謹。

答:對的,但是對於漁獵民族、游牧民族、海商民族,情況就不一樣了,你比如說漁獵民族,你必須要把你的箭頭和刀槍磨得十分鋒利,為什麼?因為那直接與你的生命安全相關,例如你射一頭鹿,因為箭頭磨得不夠鋒利,一箭沒射死,鹿跑了,你追呀追,血腥味引來了狼,你掏出刀來砍狼,刀又不夠鋒利,結果狼沒砍死,你倒是被狼咬死了,所以漁獵民族對他們的生產工具就有精確性的要求,他們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他們必須養成精準的思維習慣。游牧民族也是,牧民每天重複做的一件事是什麼?答案是:數羊。你早上帶40頭羊出門,你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數數的,你不能把羊丟了,所以哪怕是游牧民族,他的數字精準性思維,也比農耕民族要好。海商民族那就更不用說了,商船製造得不精細,在大海航行,風吹浪打,是要翻船死人的,所以必須要精細。商人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麼?答案是:加減乘除,算賬。所以商人對數字最敏感,商人對他的產品的精細程度,也是要求最高的,因為你的商品做得不精細,你就沒有辦法在市場競爭中生存,所以海商民族相對來說,做事是最認真的。

問:在近代史上,我們因為做事不認真的緣故,鬧出大事故的,有沒有例子?

答:有很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發生在1938年的長沙大火,當年實行「焦土抗戰」,為了抵擋日軍,準備說長沙一旦守不住,就疏散百姓,一把火把長沙給燒了,但是你得拿捏好時間,第一日軍必須要進入長沙了,第二老百姓要疏散了,你才好放火,可是呢,當時日軍剛剛打到了湖南省岳陽縣一個叫做「新牆河」的地方,離長沙大概100公里的路程,可是國民黨當局的電報員,看到「新牆河」三個字,她打電報的時候,打成了「新河」,打漏了一個字,你要知道,「新河」就是在長沙郊區(當時的郊區),結果長沙守軍一接電報,說「日軍已到新河」,離長沙市中心只有十公里八公里了,立馬就慌了,也來不及疏散百姓了,馬上點火,結果把長沙一把火給燒了,據說至少燒死了三萬人。

圖:長沙大火之後的廢墟

問:打漏一個字,三萬條人命。

答:所以民憤很大,事後國民黨槍斃了幾個主要責任人員,以給人民一個交代。

問:做事認真,真的很重要,無論寫什麼,發出去之前,都要認真檢查一遍,可惜,我們至今仍然有很多的國民,沒有養成這樣的習慣。

答:此外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要知道汪精衛為什麼失敗,他提前到了攝政王經常路過的小橋去踩點,踩點了好幾次,他忘記做一件事,就是丈量長度,汪精衛沒有丈量長度,而是憑目測,認為炸彈的引信做多長,就已經夠了,可是到了埋炸藥當天,汪精衛傻眼了,他這才發現,他準備的炸彈的引信,長度不夠,於是他在橋底下到處亂轉,徘徊了很久,路過的人民群眾當中的有心人,覺得你這人可疑,於是去報官了,官兵一來,汪精衛就被捕了。

圖:攝政王載灃

問:也就是說,如果汪精衛是個做事認真的人,那麼他既然提前去踩點好幾次了,早就應該把橋底到岸邊的長度,丈量清楚,這樣的話,他購置炸藥引信的時候,就不會陷入「長度不夠」這種窘境。

答:對的,汪精衛就是典型的從農耕社會土壤中成長起來的中國文人,琴棋書畫,很有才情,但就是做事馬虎,不精細,沒有數字概念,動手能力差,差不多先生,凡事但求「差不多」就行,沒有「數字化管理」的科學素養,這是一個很明顯的短板,人一旦有了短板,關鍵時刻掉鏈子,這個是很要命的。

圖:汪精衛

問:貌似黃花崗起義,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答:對的,在黃花崗起義之前,其實革命黨已經將廣東順德三個清兵防營策反了,彼此約好,黃花崗起義當天,革命黨攻打兩廣總督府,順德清兵三個營,立馬響應起義,並提前約好,入廣州城的順德清兵三個營當天,雖然身穿清兵服裝,但是請在臂膀上纏一塊白色布條,革命黨同志看到你臂上有白色布條,就知道你是自己人,防止發生誤認。

問:結果起義當天,入城的順德清兵三個營,忘記戴白色布條?

答:他們沒有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他們忘記戴了,另一種是說,這三個營的清兵,臨時改變計劃,想去抓廣東水師提督李准,為了方便行軍,暫時不戴。但魔鬼細節就在這裡了,你既然和革命黨約好了,要佩戴白色布條,那麼你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你不戴就是不對的,因為革命黨就不知道你是自己人。

圖:廣東水師提督李准

問:結果革命黨對這三個營的清兵發生了誤認,並開火了?

答:對。悲劇就這樣發生了。起義清兵三個營,沒有佩戴白布條,被革命黨看見了,革命黨一看,沒有白布條,以為你就是敵人,於是果斷開火,而這三個營呢,看到約好的革命黨同志竟然對自己開火,十分惱火,於是馬上還擊,好好的同志,活生生變成了敵人,就為了一塊白布條,你說,一個人做事不認真,代價有多大,回頭看歷史,這一類的細節,真的令人很痛心,真是不堪回首。

馮學榮,70年代生人,現居香港,知名作家,讀史人,著有《日本為什麼侵華》、《親歷北洋》、《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等,是「別等」效率手冊的忠實踐行者與受益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馮學榮:日俄爭霸是東亞近代史的本質
馮學榮:中華民國是怎樣繼承大清帝國版圖的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