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寧德市油木奈 優質高效栽培關鍵配套技術

寧德市油木奈 優質高效栽培關鍵配套技術

寧德市油木奈 優質高效栽培關鍵配套技術

油 (木奈)是福建省名特優水果,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布於閩東地區的古田、福安及周邊縣市。 油 桃形李實,果形似桃,肉質似李,單果重 80~120 g ,最大單果可達 350 g ;果皮黃綠色,果肉黃色、肉厚、細嫩、清脆、多汁;味清甜,品質極優。 果核小,半離核,核頂部常與果肉分離而形成果腔, 此為 果的主要特徵之一。 營養豐富,具清熱、利尿、潤肺、消積食、開胃健脾等保健功能,成為八閩佳果的佼佼者,倍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

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於 2006-2008 年得到福建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資助, 開展油(木奈) 優株選擇以及栽培技術研究, 2008 年選出油 優株 4 株,並總結一套豐產栽培技術,並通過省級鑒定,栽培面積逐漸擴大,產量不斷增加。 由於生產者看重產量,卻忽視品質管理,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增產卻不增收,嚴重戳傷果農種果的積極性。 為了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實現油(木奈) 產業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筆者於2013 年對本區油(木奈) 標準園建設及栽培技術管理進行走訪調查分析, 總結一套適合閩東地區油(木奈) 優質高效栽培關鍵配套技術,克服了油(木奈) 樹體早衰、產量不穩、 品質下降等不利因素, 解決了油 生產技術難題,大大提高了油 的種植效益。 現將其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1 園址選擇

油 (木奈)是喜光落葉果樹, 適宜年均溫 19℃ 以下,1 月平均溫度低於 9℃ 、 3 月平均溫度 12℃ 以上,盛花期溫度達 15℃ 以上地區。 建園宜選擇生態環境良好的溪流兩岸平坦地或坡度小於 25℃ 的緩坡地, 地勢較高,向陽背風的東南坡或南坡;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疏鬆透氣,有機質含量高;地下水位低,排灌條件好;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無環境污染、無嚴重風害的地塊為佳。 要求種植地塊至少間隔 5 年以上未種植 、桃、李、梨等樹種,否則將嚴重影響油(木奈) 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縮短樹體經濟壽命。

2 栽植技術

2.1 種苗選擇

油 (木奈)種苗應選擇以毛桃為砧木的嫁接苗, 要求品種純正、根系發達、嫁介面完整的沒有檢疫性(根癌病)病蟲害且生長健壯的一級苗木為好。

2.2 栽植時期

油 (木奈)苗木落葉後至萌芽前皆可栽植, 但以秋植優於春植,秋植一般在 10~11 月,此時土溫較高,栽植後傷口能迅速癒合和恢復生長, 而春植因為地上活動早於地下,傷根恢復緩慢,從而影響樹體當年的生長。 但秋植應注意適時澆水保濕,或樹盤覆蓋,避免因乾旱而導致枯苗。

2.3 栽植密度

油(木奈) 平地栽植株行距為 4 m×4 m 或 4 m×5 m ,山地為 3 m×3 m 或 4 m×3 m 。

2.4 栽植方式

平地可採用長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山地主要採用等高線栽植。

2.5 定植方法

定植前 1~3 月挖好栽植穴或溝 (穴深或溝深0.8 m ,寬 0.8~1.0 m ),挖時要注意表土和底土分開堆放。 定植穴(溝)挖好後,底層用秸稈、雜草、綠肥或稻草分兩層每 10 cm 覆薄土一層, 中層用腐熟的禽畜糞便或商品有機肥每株 50~100 kg 加鈣鎂磷肥 2~3 kg 混合後分兩層回填一層肥一層土, 回填後種植穴上層用腐熟糞便或商品有機肥 2.5~5.0 kg+ 鈣鎂磷肥 0.25~0.50 kg∶ 表土按 1∶10 混合均勻培成一個高出畦面 25~30 cm 的定植土墩。 將待植苗木受傷或霉爛根系適當短剪, 用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浸泡 10~30 min ,然後在定植墩中心挖小穴,把苗木垂直放在穴內,做到苗扶正、根舒展、土堆實、水澆足,遇晴天乾旱天氣應及時補水,保持土壤濕潤。 秋植苗最好在樹盤覆蓋,減少水分蒸發和雜草叢生,有利於樹體生長。

3 土肥水管理

3.1 土壤管理

3.1.1 增施有機肥改土 於每年的 9~10 月份,在油(木奈) 定植溝兩側或定植穴四周逐年輪換挖寬 20~30 cm , 深 40~50 cm , 長度 100~200 cm 不等的長形或弧形改土溝。 改土材料以秸稈、 稻草、 雜草、 綠肥等放入溝底層 10~15 cm 厚, 撒少量尿素或石灰促進腐熟, 然後覆土 5~10 cm 。 中層放入腐熟的禽畜糞便或商品有機肥 25~50 kg 、 鈣鎂磷肥 1~2 kg ,再加入適量火燒土或草炭土混勻後分 2 層施入, 有利於提高根系周圍土壤團粒結構形成、 增加有機質含量及通透性。

3.1.2 冬季深翻熟化土壤 油 園最好每年冬季對土壤進行一次深翻促進熟化, 要求樹榦周圍 50 cm宜淺翻 5~10 cm ,外圍宜深翻 20~25 cm ,深翻時可將園內一些雜草或枯枝落葉翻埋, 將地下害蟲翻出從而減輕地下害蟲危害和清潔果園,減少越冬病蟲源,促進土壤熟化和提高通透性。

3.1.3 間作綠肥或生草培肥土壤 油 園內可間作一些綠肥類作物,如苜蓿、白三葉、圓葉決明、霍香薊、印度缸豆、紫雲英等綠肥,也可實行果園生草覆蓋等措施。 生草覆蓋可根據草類不同實行分期刈割覆蓋,當綠肥或雜草生長高度妨礙果園管理時,一般高度超過 40 cm 時進行刈割, 特別是進入旱伏季時刈割覆蓋,該措施可有效降低土壤溫度,減少地面蒸發量,增加土壤有機質,促進微生物活動,提高土壤中有效鉀含量,同時具有保持水土、降低勞動強度、節約成本、達到培肥土壤的目的。

3.2 施肥管理

3.2.1 幼樹施肥 種植當年的幼樹, 當新梢長到 5~10 cm 時開始施肥,因新植樹吸收根不足,吸收能力弱,要求做到薄肥勤施。 3~7 月,每月施肥 2 次,早春可選用 0.3%~0.5% 碳酸氫銨或硫酸銨加 0.5%~1.0%的過磷酸鈣再加 0.1% 左右的真根肥液, 也可選用0.2%~0.5% 磷酸二銨加 0.1%~0.2% 硫酸鉀水溶液進行輪換澆施,最好能結合有機肥液澆施,濃度可逐次提高。 8~9 月如果樹體生長較快,第二年要求掛果時,則要適當控氮增磷鉀,每月施肥一次,株施 45% 硫酸鉀複合肥 50~100 g ,同時灌水保墒。 生長季節還可以結合噴葯根外補施 0.3%~0.5% 尿素、 0.2%~0.3% 磷酸二氫鉀和 0.2% 十元素微量肥,有利於促進花芽分化。如果樹體尚小,第二年無需結果,則仍以氮肥為主,有利於促進營養生長。

3.2.2 結果樹施肥 油 經一年精心管理, 第二年便可開花結果,但是,一定要掌握以擴大樹冠為主,少量留果或不留。 此期施肥要以基肥為主,於每年秋季結合擴穴改土畝增施有機肥 1 500~2 000 kg 、鈣鎂磷肥 100 kg 、 15~20 kg 複合肥,施肥量達整年施肥量的 60%~70% 。 追肥一年可施 4 次,上半年應多施氮肥有利於樹冠迅速擴展。 2~3 年生樹,萌芽肥於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株施磷酸二胺 50~100 g ; 5 月上中旬株施尿素 50 g 加 45% 硫酸鉀複合肥 0.1~0.2 kg ,促進二次梢生長;下半年控氮增磷鉀,有利於促進花芽分化,於 7 月上旬株施 45% 硫酸鉀複合肥 0.1~0.2 kg 加5~10 kg 沼液或有機液肥; 9 月上旬株施 45% 硫酸鉀複合肥 0.15~0.25 kg 。 同時結合噴葯根外補施 0.3%~0.5% 尿素、 0.2%~0.3% 磷酸二氫鉀和 0.1%~0.3% 十元素硼肥等。 盛產樹在采果後結合採後肥於 8 月下旬至 9 月進行擴穴改土畝施有機肥 1 500~2 000 kg 、鈣鎂磷肥 100 kg 加尿素 15~25 kg 、 45% 硫酸鉀複合肥25~50 kg ,施肥量占整年的 60%~70% 。 追肥年施 2~3 次,即第一次施花後肥(膨果肥)於謝花後 10 d 內幼果迅速生長期株施磷酸二銨 0.5~1.0 kg 加 45% 硫酸鉀複合肥 0.5~1.0 kg ;第二次追肥於果實開始第二次膨大的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 株施 50% 硫酸鉀0.25~0.50 kg 加 45% 硫酸鉀複合肥 0.25~0.50 kg 加沼液或有機肥液 10~20 kg 。 同時結合噴葯根外補施0.3%~0.5% 尿素、 0.2%~0.3% 磷酸二 氫鉀和 0.2%~0.3% 中微量元素肥等;第三次在采果後的采果肥,一般是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以氮肥為主,也可結合施基肥進行。

3.3 水分管理

油(木奈) 喜干怕澇,要求果園能排能灌,排灌方便。如冬季清園時要保證排水溝通暢, 上半年特別是花期和 4~5 月的多雨季節要及時清理排水溝, 做到雨停水干。 6 月下旬進入高溫伏旱季節,要及時灌水降溫保墒, 果實成熟採摘期要適應控水防止裂果和提高品質。 果實採摘完施肥後要灌一次小水,促進樹體恢復生長, 9 月後要控水, 保持土壤適當乾旱有利於花芽分化。

4 樹體管理

4.1 幼樹整形

油 (木奈)生長勢較強,新梢生長較為直立,新梢抽發能力強,種植當年生長季的整形管理非常重要,整形管理到位,種植當年植株骨架形基本形成,可提早進入結果期。 整形多以 3 主枝自然開心形為主。 種植苗留主幹高 50~60 cm , 當春梢開始抽發時, 將主幹30 cm 以下的新芽全部抹除,主幹 30 cm 以上新梢抽發約 10 cm 長時,選留不同方向且長勢較旺、均勻的新梢 3 條作為主枝培養,要求主枝間距 10 cm 以上,主枝開張角度依次為 75 度、 60 度、 45 度。 達不到要求的可以通過人為拉、撐枝來實現,其餘新梢及時抹除。 主枝上再配備 2~3 條側枝, 3 條主枝上配備的第一側枝方向要一致。 當 3 條主枝長約 40 cm 時,在30 cm 處及時摘心促一次副梢抽發,在一次副梢上選留頂端新梢為主枝延長枝, 兩側斜生副梢選留一條方向與其他主枝上的副梢方向一致的作為第一側枝培養,其餘一次副梢進行摘心或扭枝,刪除直立枝和主梢競爭枝。 當頂端延長枝生長至 50 cm 時,在 40 cm處再次摘心,促二次副梢抽發,當二次副梢抽發 10 cm以上時,選留頂端新梢為主枝延長枝培養,但要注意開張角度和方向的調整, 可採用剪口芽位置的選留和拉、撐等方法來調整。 第二側枝培養同第一側枝,只是方向相反。 其餘二次副梢也要及時摘心、扭枝或刪除密擠枝和直立枝。 當第一、 第二側枝生長至40 cm 時在 30 cm 處摘心,促發新梢,培養結果枝或結果枝組。 主枝延長枝生長超過 40 cm 時,在 40 cm處繼續摘心,促發新梢生長,培養為結果枝。 經過一年及時夏剪和護理,植株具備三主枝,每主枝上配備有第一側枝和第二側枝, 第一側枝和主枝延長枝上具有一定量的結果枝或結果枝組, 植株骨架形基本形成。 冬剪只需對健壯營養枝適當進行輕剪長放,對弱枝短截,對直立枝、密閉枝和競爭枝刪除,盡量保留髮育枝和結果枝,保持開心形架構。

4.2 初果樹修剪

第二年進入初果期的修剪要以擴大樹冠為主,繼續配置第三側枝,重點培養結果枝和結果枝組。 生長季主要採取抹芽、摘心、拉技、扭枝、短截、疏刪等方法控制直立旺長枝的生長,疏除徒長枝,調整枝條分布和生長角度,在 5~6 月重點對頂端生長強旺枝、直立枝進行短截,促發分枝,培養為結果枝或結果枝組,促進豐產樹冠迅速形成。 7 月以後強旺枝、直立枝不宜短截,宜摘心或輕剪。 冬季修剪主要對直立枝、競爭枝進行刪除或拉壓枝等方法來增大分枝角度,疏剪病蟲枝、細弱枝和密擠枝。 選擇長勢、角度適宜的枝條作為延長枝, 並對骨幹延長枝進行適當短截或換頭,促發新梢生長,培養結果枝或結果枝組。

4.3 盛果樹修剪

進入盛果樹生長期修剪應隨之加強, 對各類枝梢的延長枝應在 6 月中旬以前適當短截,促發分枝,培養好結果枝或結果枝組,疏剪樹冠內膛的直立枝、徒長枝、重疊枝、延長枝上的竟爭枝,骨幹枝先端下垂的回縮到斜生枝處,以恢復樹勢,同時應保持樹冠通風透光。 冬季修剪時,骨幹延長枝在 30~40 cm 處短截,更新細弱的結果枝組,於 10~15 cm 處短截,培養結果枝,注重結果枝組交替培養。 疏剪樹冠內膛的徒長枝、過密枝、交叉枝、重疊枝、骨幹延長枝的竟爭枝和結果基枝上過密花束狀果枝和細弱短果枝,促進樹冠通風透光。 對樹冠外圍和中上部結果枝偏多的盛果樹,冬剪應當短截部分結果枝至基部,僅留基部 2~3 芽,促進營養枝生長,一般要求「 3 剪 1 , 5 剪2 」,保持營養與生殖生長的相對平衡,減輕疏果量,提高果實品質,有利於克服大小年結果。

4.4 衰老樹的更新修剪

對樹齡超過 15 年,骨幹枝衰弱、延長枝生長量不足 30 cm ,纖細枝增多,中小結果枝組大量衰亡,樹冠內出現不同程度的光禿現象的和樹冠高度超過3 m 以上的樹體進行回縮更新修剪,採取重剪和回縮更新骨幹枝,恢復樹勢。 對骨幹枝的回縮修剪要分年進行,更新枝的培養要注意保持主側枝的從屬關係。對衰弱的骨幹枝可用位置適當的大枝代替, 加重枝組的縮剪更新,多留預備枝,疏除細弱枝。

5 花果管理

5.1 保花保果

油(木奈) 雖屬自花結實品種, 但異花授粉可以提高結實率。

( 1 ) 園放蜂提高異花傳粉率,提高結實率。

( 2 )加強樹體管理,提高樹體抗逆性,提高花器的質量,有利於授花受粉,提高坐果率。

( 3 )如果花期遇低溫陰雨,可在開花前噴布 0.2%尿素 +0.2% 磷酸二氫鉀或 0.1% 志信高硼; 盛花期噴布 20 mg/kg 赤霉素 +0.1% 志信高硼混合液;幼果期噴布 0.2% 尿素 +0.2% 磷酸二氫鉀或 0.1% 志信高鈣。

( 4 )主枝環剝:油 生長勢比較強,對旺長樹在開花前 1~2 周(約 3 月上旬)進行主枝環剝,環剝寬度 0.3~0.5 cm ,能有效提高結實率。

5.2 疏果保果

5.2.1 疏果 疏果是為了更好地保果, 疏果一般在幼果期第 2 次生理落果後(約 5 月上旬)進行,先疏除畸形果、病蟲果、小果、過密果及樹冠外圍果,花束狀果枝和短果枝留 1 個果,果間距 10 cm ,中、長果枝間隔 15~20 cm 留 1 個果,葉果比以 35∶1 為宜,一般盛果樹畝控產在 1 500~2 000 kg 。

5.2.2 保果 主要通過適時防治病蟲害時結合葉面補施 1~2 次的 0.2%~0.3% 尿素、 0.2% 磷酸二氫鉀、0.2%~0.3% 志信高鈣等來實現,葉面補肥一般在幼果期和果實開始轉色期進行。

5.2.3 果實管理與釆摘 通過對油 樹的疏果控產,克服了油 生產上存在的大小年結果,同時有效提高產品質量。 果實進入成熟釆摘期時,要注意控水防水,確保園內無積水。 遇高溫乾旱時要在早晨、傍晚進行適量灌水保墒。 采果宜輕采輕放,盡量保持果粉,將傷殘果剔除。 並進行分級包裝。

6 病蟲害防控

6.1 油(木奈) 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油(木奈) 主要病蟲害包括紅點病、穿孔病、炭疽病、褐鏽病、白黴病、流膠病、蚜蟲、梨小食心蟲、一點葉蟬、葉甲、桑白蚧等。 防治上應以預防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一是嚴格執行植物檢疫制度,杜絕梨小食心蟲、根瘤病的發生與蔓延;二是加強農業防治措施,最重要是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性,同時營造良好果園生態環境; 三是關鍵時期及時做好防治工作,冬季剪除病枝病葉,清潔果園,保持園內通風透光。

6.2 關鍵期及用藥技術

一是在冬季修剪後噴布 30% 松脂酸鈉水乳劑20~30 倍液, 芽體萌動期噴一次 5 波美度的石硫合劑 +0.3% 五氯酚鈉,殺滅越冬病蟲源;二是在開花前噴一次廣譜保護劑如 80% 代森錳鋅可濕性 粉劑600 倍液 +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2 000 倍液, 預防各種真、細菌病害和蚜蟲;三是在謝花後的幼果期噴一次 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 +72% 農用鏈黴素 2 000 倍液 +20% 殺滅菊酯乳油 3 000 倍液或2.5% 溴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預防細菌性、真菌性病害和食葉、蛀果害蟲;四是 果硬核期噴一次 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 液 +50% 殺螟松1 000 倍液防治。 一旦出現具體病蟲害的發生時,如細菌性穿孔病,可用治療劑 72% 農用鏈黴素 3 000 倍液、 3% 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或硫酸鋅石灰液(硫酸鋅 0.25 份,石灰 1 份,水 60 份);炭疽病、褐腐病可用 80% 炭疽福美 800 倍液、 25% 咪鮮胺乳油2 000 倍液、 25% 溴菌腈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等保護治療劑; 紅點病可用 50% 撲海因 1 000 倍液、 20%三唑酮乳油 1 500 倍液; 褐鏽病可用 25% 粉銹寧1 500 倍液、 25% 三唑酮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白黴病可用 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 流膠病可用 10 波美度石硫合劑、 4% 春雷素 5~8 倍液、 多菌靈 ∶ 中生菌素 ∶ 黃泥 =1∶1∶50 的混合泥塗抹; 蚜蟲、 梨小食心蟲等可用1.8% 阿維菌素乳油 3 000 倍液、 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2 000 倍液、菊酯類 1 000~3 000 倍液;介殼蟲可選用 40.7% 樂斯本乳油、 30% 松脂酸鈉水乳劑 500~800 倍液、 20% 果豐靈復配劑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一點葉蟬可用 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2 000 倍液、25% 撲虱靈可濕性粉劑 600 倍液。 藥劑要輪換使用,確保用藥有效安全。

寧德市油木奈 優質高效栽培關鍵配套技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錢柳 的精彩文章:

西紅柿漂浮育苗技術
牡丹皮藥用資源、蟲害防治

TAG:青錢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