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王牌軍:重金打造,武器世界一流,洋人訓練,就為給大清送葬

清朝王牌軍:重金打造,武器世界一流,洋人訓練,就為給大清送葬

清朝王牌軍,指的是甲午戰爭以後,清廷組建的新軍。這支軍隊與八旗軍、綠營軍不同,「習洋槍、學西法」,清朝傾全國之財重金打造,武器世界一流,天天訓練,本想強軍衛國,結果八國聯軍入侵都沒起什麼作用,最後卻給大清送葬了。因為袁世凱手裡有新軍才逼清帝退位,馮玉祥又帶領新軍把清帝趕出紫禁城,給清軍掘墓,給大清送葬的,就是大清吐血打造的新軍。

清朝新軍的建立,是在甲午戰爭戰敗以後,清廷下令由湖廣總督張之洞、直隸提督聶士成、溫處道、袁世凱等創立新式陸軍,「習洋槍,學西法」,史稱新軍。1894年底,「定武軍」在天津小站建成。後由袁世凱接管,改名為「新建陸軍」。聘用德國軍官充任教習,還專門成立了由德國人組成的教習處。

定武軍建立的同時,聶士成建立了「武毅軍」,也是按德國軍制訓練。到1896年,直隸全省淮軍、練軍達到2萬餘人,分駐各地。1898年,袁世凱的新建陸軍與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歸於直隸總督榮祿統轄,並稱北洋三軍,後統稱「武衛軍」。張之洞在江南創設「自強軍」,聘請德國教習。劉坤一改組江南五路防軍,全部改為西法操練,使用新式武器。

1901年,清廷將戰鬥力較強的軍隊改為常備軍,其餘編為續備軍,加強洋槍操練。1904年,清廷在北京設立練兵處,各省設立督練公所,將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鎮,將軍隊編為常備軍、續備軍、後備軍。到武昌起義爆發,成立了二十六鎮,共有軍兵18萬餘。

袁世凱「傾全國之財,練六鎮之兵」,時人有載:「文公馳往小站,改軍僅七千人,勇丁身量一律四尺以上,整肅精壯,專練德國操。馬隊五營,各按方辮色,較之淮,練各營,壁壘一新」。北洋六鎮多次舉行會操,每次會操均分「南北兩軍」,進行實兵對抗演習,這為北洋六鎮提高實戰能力打下了基礎。

新軍武器裝備世界一流,大炮、機槍、速射機關炮都是世界領先。八國聯軍佔領天津後,繳獲了新軍武器庫中的武器,英國公使看到八國聯軍的繳獲清單後,非常震驚地說:「關於這份報告單的驚人事實,在於那些新型大炮和來福槍。作為此事的一個例證,有人告訴我說:曼里徹式卡賓槍的類型,比供給在華作戰的奧匈部隊的那些卡賓槍甚至更為新式,那些克魯伯大炮絕對比德國人所有的大炮甚至更為新式。」

新軍是清朝的王牌軍,清廷本想抓住這根救命草,讓大清活得更長一些,沒想到的是,新軍成熟之後,卻調轉槍口對準了清廷,成了清朝的掘墓者,並將大清送進了墳墓。這不是歷史玩笑,而是清朝統治者無能的必然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福回眸 的精彩文章:

歐洲這種板甲穿上很陽剛,但中看不中用,用中國這種兵器一劈兩半
國產T1100新型碳纖維為啥震動了日本人?專家只說了這四個字

TAG:慧福回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