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治病成為現實,助力癌症規範化治療

AI治病成為現實,助力癌症規範化治療

如今,癌症仍然是威脅人類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並且尚未被人類徹底攻克,但癌症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卻已經給很多患者帶來福音。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理事長李進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二人工智慧的出現讓我們看到曙光,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與名醫經驗結合,藉助大數據尋求各類癌症病人治療的最佳方案。」

羅氏製藥醫學部副總裁李瑋日前在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常見腫瘤的病理性診斷在國內相對發達的城市並不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在基因水平,例如肺癌中HER2,乳腺癌中的HER2表達陽性反應,這些在大醫院還好,但一些相對比較小的醫院或基層的醫院,基礎設施會有參差不齊。

在李進看來,要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率,更需要的是規範化治療。技術、醫保等方面的差距也許短時間很難填補,但在規範化治療方面,藉助人工智慧技術,還是大有可為。

據悉,由於意識到我國腫瘤患者總體五年存活率低於歐美的原因與腫瘤診療過程中存在大量不規範決策有關,因此,自2016年起,CSCO開始制定適合中國患者自己的各癌種診療指南。到2018年,CSCO指南保持每年更新的速度,已有胃癌、結直腸癌、肺癌、乳腺癌、腎癌、肝癌等12個癌種的診療指南。AI技術的引入則顯得尤為迫切。

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投融資主題論壇上,深睿醫療聯合創始人、CEO喬昕指出,創新的技術是AI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及落地應用的驅動力,要使AI成為醫生最信賴的助手。對於AI在醫療領域的未來應用,喬昕指出:「運用創新的技術,我們能夠將這些挑戰轉換成機遇 ,讓AI成為醫生最信賴的助手,幫助醫生優化臨床路徑。「

那麼在規範醫療方面,AI有哪些可以作為?

人工智慧浪潮到來後,其不知疲倦、不受干擾的深度學習、大數據處理、超強運算等能力,將直接應對癌症治療極高的複雜度、極快的更新速度,以及千變萬化的患者病情和醫療資源不平衡等問題,為腫瘤規範診療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

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累積大量病患案例以及全國知名醫生的治療方案,構建規範化醫療建議系統,同時在不斷增加的病患治療案例中進步,幫助醫生制定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成為目前AI技術對癌症治療的最大貢獻。不過,這一技術的落地尚需一個過程。

除了IBM,還有很多公司也在嘗試AI技術輔助治療癌症。瑞士製藥巨頭羅氏公司(Roche)自1968年開始設立體外診斷部門,其體外診斷產品佔全球市場約為18%,貢獻業績超過20%。對於AI在診斷中的應用,羅氏在今年2月不惜斥資19億美元收購Flatiron Health,後者可以通過機器學習演算法挖掘病人數據。

研發「海心抗癌」這款系統的海心智惠創始團隊均是來自螞蟻金服,通用電氣等知名企業,之所以放棄高薪來做這件事情,也是由於其創始人李穎贇在幫助親戚治療癌症中遇到多種方案難以抉擇,才下決心利用自己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技術去推進這一系統的落地。目前,這款「CSCO-海心智惠腫瘤智能系統」已在多家大型醫院進行大量臨床驗證。包括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上海市東方醫院等多家醫院都參與了臨床驗證的數據錄入和系統修正。目前,胃癌、結腸癌、直腸癌、食管癌的患者已經可以通過「海心抗癌APP」使用該系統,了解自己應該選擇何種治療方案。到2018年底,海心智能系統還將上線肺癌、乳腺癌、肝癌、頭頸部癌等中國人群高發癌種,可服務我國超過85%的癌症患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資本快車上的教育產業:課後時間成稀缺資源,教師成流水線上產物
拼多多上市:拉廣告掙錢,打廣告燒錢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