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緩「冰」之計?科學家建議在海底建一堵牆,可阻止冰川融化!

緩「冰」之計?科學家建議在海底建一堵牆,可阻止冰川融化!

氣候變化加劇,全球變暖導致兩極冰川面積近年逐漸縮小。據《衛報》報道(9.20),歐洲地球科學聯會(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簡稱EGU)的專家提出建議在海底建造一堵牆,緩減冰川導致的海水水位上升問題。

南極大陸的冰通常是由陸地延伸至海中,而浸在海中的冰正常會穩定地連接海床,而兩者連接的位置則被學界稱為接地線(grounding lines),英國科學家HannesKonrad通過研究發現整個南極的冰川有1.9%接地線以每年逾25米速度增長,但每年有10.7%接地線則以同樣速度後退,導致每年有243平方公里冰川脫離海床浮在海水之上。

因此EGU科學家提出一個「緩『冰』之計」的奇招,建議在海床沙土及岩石建立人工牆壁,嘗試減慢冰層退開機會,更能阻止和暖海水流入冰層底部。

聽起來毫不可能,但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家Michael Wolovick的研究隊伍就認為此計不僅可行,而且有效。他們利用電腦模擬分析,計算人工牆對於保護闊80–100公里的南極思韋茨冰川的效用。

計算機模擬

他們發現透過在海床建造一些300米高的獨立土堤或圓柱結構,大概需要用到0.1–1.5立方公里的岩土。根據模擬數據,此方法只有約有30%的成功機會,可防止南極西部冰層崩塌。相反,雖然建造上可能較為困難,但他們發現若建造一座較矮的「護冰牆」,則有70%效用,可阻擋到一半和暖海水流到冰層冰架。

建造冰牆除需準確將冰牆建於合適位置,工程人員還需確保冰牆可抵受到冰層壓力。Wolovick預期,今次發表的電腦模擬數據,將有助未來研究更進一步了解在建造護冰牆結構需解決的技術問題。他亦重申,類似方法雖可能減慢暖化傷害,但現時更急切需處理的是減少碳排量。Wolovick坦言:「我們排放得更多碳,冰層就更難以在長遠保持現有容量。」

此前科學家預測,僅南極東部冰蓋完全融化就令全球海水水位上升約53米,屆時全球沿海城市將會被淹沒。不僅是日本,連我國香港、上海等沿海城市都有面臨被淹沒的威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視角 的精彩文章:

會飛又善良的「魔鬼魚」,國外機構認為其瀕危與中國有關
一生都在「翻車」的翻車魚,一次產卵3億顆,只30條能長大

TAG:魚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