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們為什麼要評估「十五的月亮」?

我們為什麼要評估「十五的月亮」?

看歷史看世界

今天,我們已形成了「7天24小時8小時工作制」這樣一種社會生活形態,朝九晚五、對周末雙休日的期待並由此產生的星期一恐懼症。

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很多時候,有些東西在不斷被發現、發明著,同樣,也有很多事物也在不斷遺忘,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將一些特殊時光「法定」下來。

這些流逝的時光記憶中,我們的日子是這樣形成的。

大約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晝夜均分為100刻,在漏壺箭桿上刻100格。摺合成現代計時單位,1刻等於14分24秒,形成了最古老、使用時間最長的計時制,即「百刻制」。然後到了漢代,古人又採用以圭表測量太陽射影長短來判斷時間的「太陽方位計時」法。到了隋唐,「太陽方位計時」正式演變為「十二時辰計時」。明末清初,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我們在採用十二時辰的同時,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

1912年1月2日,孫中山通電全國改用公曆,這是時間與國際接軌的開始。中國傳統的農曆雖然不再有官方曆法的功能,可由於對農事超強的實用性,同時由於承載了千年的節慶文化,農曆一直在繼續使用。

中國的農耕文明綿延幾千年,為我們遺存了中秋、端午、元宵、春節、清明等等這些日子,或許唯有這樣的舊日子才能帶給我們歡樂。

……時光很輕,歲月凝重,如果非要從這些滄桑的歲月中標示出「好日子」的話,我想,「中秋」無疑是所有日子中最閃爍的

瀋陽故宮日晷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十五的月亮」多少錢?十六圓。這是腦筋急轉彎的一個戲謔回答。

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2017全球最有價值的軟飲料品牌25強」排行榜(Top 25 most valuable soft drinks brands 2017)。可口可樂品牌價值為318.85億美元,名列第一位。

可口可樂總裁曾驕傲地說:即使全世界的可口可樂工廠都被一夜之間燒毀,憑藉這個商標也可以在第二天讓所有工廠得以重新建立,我也可以憑可口可樂商標,幾個月重新獲得投資,東山再起。這就是商標賦予可口可樂品牌價值的巨大能量。

可如果與「十五的月亮」相比,可口可樂是望塵莫及的。

怎麼評估「十五的月亮」呢?從歷史淵源、文化價值、影響的區域和國家、人群,這都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無與倫比的工程。

這輪月亮給予了一個民族的時間觀念、曆法、道德倫理、節慶、詩詞等文化想像,從某種程度上,中國人用「十五的月亮」不僅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文化壯麗景觀,而且緩解了一個民族的道德焦慮,並奠定了今天假日經濟興旺繁榮的堅實基礎。

一場大火、戰爭、地震,都極有可能將金字塔、埃菲爾鐵塔、長城、故宮、兵馬俑、都江堰等這些歷史文物古迹毀於一旦,就像圓明園、阿房宮,樓蘭古城一樣,可即使國破城毀,只要中秋臨近,十五的月亮都會讓人們仰視它並開始寄託純潔無暇的美好願望。這時中國人都會忙碌起來,收拾行裝,擦乾悲傷的眼淚,重新開始生活,重振家園。

「十五的月亮」的品牌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可以說是無法衡量的。

歙縣正月十五舞魚燈場景

中秋節香港「舞火龍」表演

一樣的月光,為什麼東西半球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文化?

「如果沒有蠟燭,一切都是恐怖」,這是16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句宗教冥想詞。正如《黑夜史》中作者所寫的「天黑以後……除了犯罪和巫術活動外,不會有任何其他事情發生。」在月下西方人的生活遠沒有中國人那樣絢麗多彩。

在西方,萬聖節對小孩子有特別的意義

鬼魂、蝙蝠、黑貓、骷髏、稻草人......

戴上這些可怕的面具,點上南瓜燈

嚇唬鬼怪,越high越能克服對黑夜的恐懼

中國人秉燭燃燈、燃放焰火煙花,使每一個月圓之夜都變得璀璨,也使得長達幾千年的中國夜晚並不漫長。對中國人來說,每一個月圓之夜都是節日,是團圓之日。

……除夕守歲、正月十五鬧元宵、中秋賞月、七月半鬼節、女兒節乞巧等等,每一次月圓之時都是節日。而且嫦娥奔月、月下老人牽著紅線、舉杯邀明月等等豐富的夜生活故事一直都在演繹著。

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詩意建構與長期演化中,已然將「花前月下」「風花雪月」變成了一種文人墨客的理想化生活方式。

漢代畫像磚 嫦娥奔月

中國文學史上每一頁都寫滿了文人墨客仰望月亮的目光。

正如L·克蘭默在《燈宴》序言中說的:「月亮懸掛在中國詩壇的上空,她是人間戲劇美麗而蒼白的觀眾……她把這隔于山的情侶思念聯繫起來」。

烏克蘭裔美國詩人伊利亞·卡明斯基在談到了他對於中國古代詩人的印象時說:「西方對中國唐朝詩人是這樣認為的——李白是寫月亮的,杜甫是寫大眾的,而王維是寫悲哀的。」據統計,在《全唐詩》50836首詩中,「月」字就出現11055次,佔五分之一,涉月詩歌約5377首,佔到近11%;其中李白的1166首詩中,「月」字出現523次,佔二分之一。唐詩的題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濾洗和浸潤中,可以說是「月亮」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詩宋詞。

其實這些「月亮」不過是一些個體的私人記憶,如果將它們都陳列起來,或許會因此構建起一座中國往事的博物館。

是詩詞讓「月亮」不僅成了中國夜空的點睛之筆,也成了夜的靈魂,中國文化的靈魂!中國文化中的月亮不是冰冷的石頭、也不是凄涼的蠻荒地,而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靈魂的棲息地。

不管春夏秋冬,它總會帶給我們一種「溫柔的喜悅」,並將中國人的心理負擔卸載了。

中秋河上花燈

點燈籠的小女孩

八月十五「這一天」

其實這一天,不過是中國歷史的一小塊碎片而已,可正是由於「這一天」使黑夜中不知所措的、迷茫的中國人獲得了庇護。

然而「這一天」是怎麼形成的,具體源於哪個朝代,我們也無法考證是什麼人、又憑什麼使得「這一天」變成了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考證可靠的古籍時,我們發現「中秋節」的記事出現很晚,可一旦記載,「中秋節」便已是熱鬧非常的節日了,這就為我們考證它的起源和流變留下了一段空白。

月神和日神(《塑神秘譜》)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據記載周代就有了中秋夜舉行「迎寒和祭月」的儀式。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中秋冶遊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又稱團圓節、八月節、八月半、仲秋節、拜月節、女兒節、追月節、玩月節。

還有一種令人信服的傳統說法。據《文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奔月的時間恰好是農曆八月十五,因此每到這天夜晚,人們便擺上供品,遙寄嫦娥,世代相沿。

中秋節團圓吃月餅(《全本紅樓夢》)

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據記載,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說:「中秋玩月,不知起於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說。

秦觀寫的那首膾炙人口的《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徽州秋報曬秋場景

有人認為作為農業國家,許多節日與農事有密切關係,古人播種時祀土地神求豐收,收穫時再祀謝佑。即「春祈」、「秋報」。八月十五正好是稻子成熟的季節,所以很可能中秋節就是「秋報」的遺俗。

可中秋這一天,不過就是時間長河中的其中一天而已。而中國,其實也僅有3000多個「這一天」。

如果能有一本書可以將這3000多個「這一天」的進化都記錄下來的話,我想,一定是絕無僅有的奇書。儘管中國經歷了無數朝代的更替,從男耕女織、一直到工業文明、今天的信息時代,可「這一天」卻至今未改。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在中國農業社會,農民在豐收的季節里,總是大肆慶祝一番。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這一習俗據說始於元代。當時,為了反抗元朝暴政,朱元璋約定在八月十五這一天晚上起義,但由於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當上了明朝的第一個皇帝。

朱元璋登基後,正逢中秋節即將來臨,於是傳下口諭,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行開來。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然而在這個象徵中我們似乎已將其中的甜和咸複雜的歷史味道忘了。

湘西芙蓉鎮中秋

在月下,我們發生的太多了。不管怎樣,由於有了「這一天」人們都會高興起來,並且在每一個月圓之時,我相信都會比其它區域的、文化背景的人群少了恐懼和不安,放棄了惡念,多了一份欣喜和情趣。

我們相信是「月亮」讓中國人變得美好起來,也更善良更優雅了,而且讓「家」這一社會組織中最小的單元細胞多了一層保護膜。

這讓我不由想到,如果將所有的中秋夜都疊加起來的話,那麼我們會得到什麼?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十五的月亮」是一個中國文化的標誌。中國人從月的陰晴圓缺中體會到了自然與世態變化,而且也感受到了作為一個東方人的榮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元朝是如何崩潰的?
他在實驗室成功製取笑氣,沒想到差點把自己「笑死」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