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原是清軍中一士兵,後來竟成為大軍閥,中原大戰徹底打垮

此人原是清軍中一士兵,後來竟成為大軍閥,中原大戰徹底打垮

文/王國棟

他是一名由小兵慢慢晉陞為地方軍閥的悍將。中原大戰時,其手裡地盤最大,軍隊人數最多,成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但令人驚詫的時,開戰不到2個月,他就輸得一塌糊塗,從此都沒有再翻身。這位軍閥就是馮玉祥。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出生,字煥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縣 (今安徽巢湖市),生於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西北軍閥,陸軍一級上將。有「基督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之稱。

馮玉祥的父親馮有茂是清軍的一名低級軍官,由於在戰場上落下了病根,正值壯年就被裁撤。為了養家糊口,15歲的馮玉祥頂了父親的缺,成為一名清軍士兵。

在舅舅陸建章(內侄女婿)的幫助下,成年後的馮玉祥晉陞為陸軍第20鎮(師)第80標第三營管帶(營長)。後參加了灤州起義,任革命軍參謀長。

1913年,馮玉祥被任命為北洋軍團長。次年率部赴河南、陝西一帶參與鎮壓白朗起義軍,因功升第16混成旅旅長。

1915年奉命率部與護國軍蔡鍔作戰期間,轉變了思想,漸漸成為一名真正的革命黨人。

1922年,馮玉祥被授予陸軍上將軍銜(此上將軍軍銜和1935年的陸軍上將軍銜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並擔任任河南省主席兼西北邊防督辦,步入地方大員的行列。伺候他在五原成立革命軍,響應北伐,牽制了北洋軍北方的大量兵力,為北伐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1930年5月,因為與蔣介石在軍隊的編製和裁撤上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馮玉祥、閻錫山、唐生智、李宗仁等地方勢力派聯合起來向蔣介石發起挑戰,這就是歷史上的「中原大戰」。雙方參戰兵力多達一百多萬(雜牌軍80餘萬,蔣介石中央軍60餘萬)在中原地區混戰半年之久,最後以蔣介石的勝利而告終。

在中原大戰開打前,馮玉祥的地盤是最大的(河南、河北、內蒙、甘肅、陝西一部、山東一部),軍隊人數也最多(32萬人),為此還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封面人物。但是其在與蔣介石對戰時,不到兩個月就輸得一塌糊塗,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馮玉祥雖然地盤大、軍隊多,卻都是西北貧瘠之地,窮得叮噹響。而且馮玉祥又是從舊軍隊出身,軍法嚴厲,手底下的軍師長見面都得跪拜,頗有封建家長的作風,令部隊的一些高層非常反感。蔣馮戰爭爆發後,蔣介石針對西北軍的弱點,來了個釜底抽薪,直接派人揮舞著支票薄和委任狀去西北軍策反。窮怕了的西北軍將領如韓復渠、石友三、孫殿英、龐炳勛等人,在糖衣炮彈前紛紛臨陣倒戈,西北軍三亭去了兩亭,還沒有真正開始激戰就失敗了。

這也是為什麼中原大戰中輸得最慘的是馮玉祥的根本原因。

中原大戰中的其他地方軍閥如閻錫山、李宗仁等,輸歸輸,但是還保住了自己的軍隊和地盤,而馮大將軍是輸了個底朝天,自己成了國民政府的通緝犯,逃往蘇聯,忠於自己的十幾萬軍隊被張學良改編,即後來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部隊第29路軍(軍長宋哲元)。

1935年,馮玉祥擔任了國民政府的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軍銜。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這「副委員長」是個擺設。

抗日戰爭期間,雖然馮玉祥將軍沒有親自帶兵上陣殺敵,還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故而抗日戰爭勝利後,被授予第159號青天白日勳章。而其西北軍舊部,如宋哲元、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鹿鍾麟、馮安邦、龐炳勛等人,都在抗日戰爭中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6年,馮玉祥將軍赴美國考查水利設施建設,準備為國家的基礎建設發展貢獻力量。1948年7月31日,馮玉祥在蘇聯駐美大使潘友新的幫助下,從美國乘「勝利」輪船回國。9月1日中午,「勝利號」在抵達蘇聯敖德薩港時,馮玉祥不幸遇難身亡,終年66歲。公開的死因船上失火。


既然來了,那就多看幾篇咯

?抗日名將出黃埔,他是黃埔三期生,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雲南唯一軍事家羅炳輝,因高血壓在指揮部去世,不愧是抗日英雄

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為何在解放戰爭頻繁犯錯,部隊一潰千里

蘇聯軍官在柏林地下室竟找到被殺的喇嘛,納粹為何對西藏感興趣

?九一八事變後,對於誰是真正的敵人,國民黨內部為何存在分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清王朝到底活了多少年?這幾種說法哪個更為確切?
「東方的隆美爾」孫立人將軍為什麼不能得到重用?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