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匡胤的三句怒吼,北宋若能懂,必不會有靖康之恥

趙匡胤的三句怒吼,北宋若能懂,必不會有靖康之恥

原標題:趙匡胤的三句怒吼,北宋若能懂,必不會有靖康之恥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北宋王朝的歷史,常叫不少歷史愛好者們,真叫連驕傲帶悲憤:明明是一個開創燦爛文明的王朝,擁有風雅精美的宋詞與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工農業生產水平遠甩開盛唐數倍,在漫漫歷史長河裡,簡直美得無比耀眼。卻偏偏一場靖康之恥,就像被打碎的精美瓷器一樣,被呼嘯殺來的金軍一擊穿心,然後繁華的汴京陷入血火,半壁山河悲慘淪陷。悲情的靖康之恥,每個細節都讓後人痛千年。


為什麼會這麼悲劇?一個被口誅筆伐的「責任人」,就是大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以某些「專家」的說法,就是這位武將出身,「摘桃子」般黃袍加身的帝王,給北宋設計的「文官治國」路線,直接導致北宋尚武精神淪喪,軍隊戰鬥力低下,這才有了山河淪陷的慘禍。個別激動的網友,還直接給這位開國皇帝,扣了頂「宋朝亡國罪人」的大帽子。但這鍋,他抗的動?


不妨,瞧瞧趙匡胤執政生涯里,這三句擲地有聲的怒吼,誰該為北宋的悲劇扛鍋,就能一目了然。


怒吼1:如藩侯不為撫養,務行苛虐,朕斷不容之!


誰是中國古代最恨貪官的皇帝,公認最出名的,是苦出身的明朝皇帝朱元璋。但論對貪官的痛恨程度,「官二代」出身的趙匡胤也絕不遜色,少年離家打拚的他,正趕上五代十國戰亂時代,一路流浪顛沛,也見慣了各地貪官污吏專橫害民的慘景。以《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登基後的趙匡胤,回憶起當年見聞,依然咬牙切齒髮出這句豪言:誰敢貪污腐敗禍害老百姓,朕就要他命!


而且千萬別以為,趙匡胤恨的,只是五代十國時代那些跋扈軍頭,他要的,是新生大宋王朝的吏治澄清。



於是,自從趙匡胤登基後,儘管還沒有完成統一大業,但大宋王朝的官場,卻開始了強力洗牌:新型的監察制度推廣全國,全國的地方官每年都要接受考核,從錢糧成績到司法刑獄,樣樣都嚴格細化,遍布全國的「探事」,收錄各地地方官的業績情況。哪怕比起盛唐來,大宋開國的官員考核制度,也堪稱空前嚴格。

當然,以《續資治通鑒》說法,趙匡胤也說過文官「縱皆貪濁,也未及武臣一人」這樣的話,意思是一百個文官貪污,都不及一個武將造反危害大。但他真這麼「不在乎」貪污?事實是,在他執政十七年里,對於貪污受賄從來是零容忍,官員一旦接受賄賂,最輕也是撤職,諸如丈量土地或剿匪緝盜不利之類的玩忽職守行為,動輒就是刺配流放。因為貪腐害民被處決的官員,在趙匡胤時代,更有數十人之多。


所謂「宋朝不殺文官」,放在趙匡胤在位時,基本就是個玩笑話,比如商河縣令李岳,監察御史閭丘舜卿等文官,都是因為貪污罪,被斬首棄市,哪怕僥倖逃過死刑的貪污犯,即使遇到大赦,也絕不能被赦免。在大宋開國時,當官貪污,就是碰不得的高壓線。



也正是在這條高壓線的威力下,五代起腐敗不堪的政風一掃而空。宋初各級衙門的官吏數量也大量精簡,行政效率極高。其良好政風,後來元朝人修《宋史》時都無比羨慕:(趙匡胤)簡擇之道精矣,考課之方密矣,防閑之令嚴矣。


如果後來對貪污腐敗號稱「寬仁」的宋仁宗,大用貪官的宋徽宗,能好好學學這段歷史,靖康之恥前夜的大宋,又如何會兵敗如山倒?

怒吼2:朕今撫養士卒,固不惜吝爵賞,若犯吾法,惟有劍耳!


宋太祖趙匡胤一項受盡吐槽的國策,就是「養兵」制度。就是從宋太祖起,北宋建立了中世紀全球龐大的僱傭兵軍團,負責作戰任務的禁軍,全由國家出錢供養,以至於越養越多,後來規模多達百萬,還都是些刀不能提的廢物兵,宋末時撞上兇悍的遼金鐵騎,就是大敗虧輸。孱弱如此,難道是趙匡胤惹的禍?


事實是,如此弱,正因把趙匡胤的「養兵」制度,活活給辦偏了。


趙匡胤登基後,「養兵」成了大事,但他非但不是盲目擴充,相反卻是狠裁,後周留下來的部隊,幾乎被他裁掉一半以上,然後又全國撒網般選兵,一開始是以精壯的士兵為模特,叫各地照著模樣挑選,後來乾脆做成木頭兵模,分發到各地精挑細選。就這樣雲集天下精銳,打造出一支二十萬人規模的禁軍。比起北宋末年時的「東京八十萬禁軍來」,規模十分袖珍,卻個頂個的好兵。


而比選兵更重要的,就是趙匡胤這句怒吼:朕今撫養士卒,固不惜吝爵賞,若犯吾法,惟有劍耳——趙匡胤養兵不假,士兵享受優厚待遇不假,但絕不養廢物兵。


所以,在趙匡胤建立禁軍後,他隨即為這支新軍隊,頒布了史上最嚴格的管理訓練制度。軍隊有嚴格的訓練科目,每年都要有集體操練,不合格的士兵一律都要淘汰。諸如毆打百姓搶劫之類五代時期的「尋常紀律」,放在禁軍里一旦發現就處死。所有禁軍駐地外圍,不能有任何娛樂設施。軍官隨意驅使士兵做私活,被發現也一律論罪。



於是,比起北宋末年一觸即潰的「禁軍」來,趙匡胤苦心打造的禁軍,很快就爆發出強大戰鬥力。在趙匡胤攻打北漢的幾次戰鬥里,北宋軍隊就多次擊退遼國的增援;開寶三年時,宋軍還在定州之戰里,以三千禁軍硬杠六萬遼軍,「三千打六萬」的強悍戰力,一度在宋遼邊境廣為流傳。到了半壁江山淪陷的南宋年間,南宋文臣們回憶起當年宋軍風采,還是不停神往:兵鋒所向,如雷如霆。


能把這樣一支強大禁軍,在趙匡胤過世後糟蹋乾淨,把宋初強大禁軍,變成宋仁宗時馬都不會騎的廢物兵,北宋的後世帝王,確實有才。


怒吼3: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燕雲十六州)耳!


趙匡胤登基後,接盤的一個國防大坑,就是燕雲十六州的丟失。拜賣國賊石敬瑭所賜,戰略位置重要的燕雲十六州,已經成了契丹遼國進攻中原的跳板,大宋從開國起,就這樣面對北部國防的被動態勢。雖然由於局勢所限,趙匡胤一生都沒有正式對遼國開戰,但他卻咬牙發憷這樣的誓言: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燕雲十六州)耳。



當然,這一番誓言,綜合起來是說:他決定積攢財物,跟遼國談判,贖回幽雲十六州,如果不能贖回,那就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練出強兵,武力奪回燕雲十六州。這一番話放在後世,曾被很多人恥笑,但是其中最堅決的意願,卻恰該叫北宋後世君臣們臉紅:為了大宋的長治久安,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奪取燕雲十六州。


因為看看地圖就知道,有燕雲十六州在,中原大地北部,才有一個安全的戰略屏障,大宋才有可能組建強大騎兵,控制北方草原。反之燕雲十六州丟失,就意味著國無寧日。這錚錚誓言,正體現他不凡的戰略眼光。而且事實證明,他也一直在這樣做。趙匡胤過世後,新皇帝宋太宗果然對遼國開戰,那支趙匡胤一生心血打造的強大禁軍,幾乎對遼國形成碾壓吊打的場面。如果不是宋太宗自作聰明瞎指揮,兩次白白斷送好局,趙匡胤生前念念不忘的燕雲十六州,本該回到大宋懷抱。


更叫人嘆息的是,《澶淵之盟》簽訂後,承認燕雲十六州被遼國佔據的大宋,竟很快就馬放南山,宋仁宗時代的北宋禁軍,竟然到了軍隊裝備都嚴重不合格,士兵連弓弩都拉不開,馬都騎不了的場面。至於國防戰略安全呢?那時的大宋,寧可花錢買太平,也不再想著自強。哪怕王安石變法時代,幡然崛起的宋軍,成功奪取了西夏戰略要地,但舊黨復辟後,北宋卻毫無壓力,把宋軍流血打下的國土,白白又割給西夏。既然能花錢買和平,國防戰略安全,在那些人眼裡,當然不是個事。



最可笑的是,趙匡胤尚且知道,奪取燕雲十六州,關鍵在於強大的軍隊。但待到遼金戰爭爆發,北部軍力薄弱的宋徽宗趙佶,卻想借著宋金戰爭渾水摸魚「收復」燕雲十六州,卻被毀約的金朝按住暴打,這才有了不該有的靖康之恥。有實力的時候,在揮霍實力,沒實力卻要佔便宜,不爭氣的北宋,真不該趙匡胤背鍋。


參考資料:《續資治通鑒長編》、《宋會要》、《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東漢常備軍稀少,為何卻能控制廣袤邊疆?兩大冷門技術功不可沒
傳說秦始皇死後睡在水銀河裡,是真的嗎?

TAG:我們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