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資治通鑒》對李世民的1句評價,誤導世人900多年

《資治通鑒》對李世民的1句評價,誤導世人900多年

《資治通鑒》,是宋朝名臣司馬光的史學名著,書中採用編年體的方式,記述了上至東周列國、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歷來被譽為史學經典之一,受到歷代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宋朝大臣王應麟就曾盛讚:「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鑒》者」。清朝學者王鳴盛也稱《資治通鑒》為「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不可不讀之書」,可謂好評如潮。

當然司馬光也並非完美無瑕的聖人,不可避免會受到自身所處歷史時代和處境、個人情感好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這部曠世名著中免不了有些許白璧微瑕。《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的《唐紀七》中,記載了武德七年至武德九年的一段歷史,其中有一句對李世民的評價,就不無偏頗,由於《資治通鑒》巨大的影響力,這句話誤導了世人九百多年,至今仍讓人對一些歷史事實產生誤解。

這句話是司馬光稱讚李世民的一句話:「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意思是唐高祖李淵之所以能當上皇帝,開創大唐,全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勞。這短短一句話,就給李淵李世民父子兩人定了基調,從此世人皆認為,李淵是個因人成事的平庸之輩,全靠有個好兒子李世民打江山,他才得以坐享其成。打個比方來說,這句話貌似把李淵比作瓦崗寨上的翟讓,雖然坐著頭把金交椅,卻目光短淺胸無大志,而李世民儼然就是李密這一角色,雖屈居老二,卻深謀遠慮才氣縱橫。

不可否認,李世民在開創唐朝過程中居功至偉,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但如果說「皆太宗之力」,就未免有些背離事實了。綜合各種史料記載來看,李淵不僅不是個平庸無能之輩,恰恰相反,在唐朝建立的整個過程中,他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顯示出非凡才幹和見識,可以說,他這個唐朝開國皇帝的寶座當之無愧。

李世民對建立唐朝的功勞,幾乎都集中體現在戰爭上,唐朝的幾大主要對手,幾乎都是他挂帥消滅的。因此準確地說,開創唐朝他的戰功最大。然而眾所周知,開創建立一個國家,尤其是像唐朝這種大一統王朝,是一項繁複龐雜的系統工程,用兵、後勤、外交、民政等等諸多方面缺一不可,哪一項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視,絕不是僅僅打幾個勝仗就能搞定的。楚霸王項羽屢次把劉邦打得潰不成軍,但其他方面跟不上,最後還不是讓劉邦得了天下。可見取天下僅靠武力強盛是遠遠不夠的。

唐朝肇端之初的太原起兵,正是李淵英明決策的結果,而不是像人們印象中那樣,李淵膽怯畏縮,全靠李世民趕鴨子上架硬把他推上去。記載唐朝開國史實的第一手資料《大唐創業起居注》中,就明確記載,李淵很早就「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隋煬帝把他任命為太原留守時,他「私竊喜甚」,對李世民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取,禍得斯及!」可見起兵反隋正是李淵蓄謀已久的本意,並非是李世民生拉硬拽的結果。

起兵之後,李唐集團面臨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毗鄰李唐勢力範圍的北疆,有一個令人生畏的強鄰始畢可汗。始畢可汗部族當時正值全盛時期,士馬精強控弦十萬,對中原虎視眈眈。以當時李唐的力量,根本無法與之抗衡。李淵審時度勢,明智地做出了「北撫戎狄」的權宜之計,派遣劉文靜出使與始畢可汗結盟交好,為李唐免除了卧榻之旁的心腹大患。事實證明這一招至關重要,日後軍閥薛舉、劉武周都想到了這一招,都想勾結始畢可汗作為強力「外援」對抗李唐。如果他們的陰謀得逞,李唐勢力馬上會陷於滅頂之災。但李淵已經搶先下手,使得唐朝成功避開了這一巨大風險。日後大局已定時,他又及時轉變策略,放棄一味妥協,採納大臣封倫「悉眾以擊之,勝而後和,恩威兼重」的手段對付始畢可汗,輕重緩急拿捏得極有分寸。

李唐進佔長安後,中原的瓦崗軍在李密領導下,迅速崛起為當時實力最強的一支義軍。在處理與瓦崗軍關係上,李淵再次顯示出高明手段。《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李淵認為,「吾方有事關中,若遽絕之,是更生一敵也」。因此他決定對李密「卑辭推獎」,放低姿態,與之交好,聲稱自己並無爭天下之心,將來能在李密手下封公封侯就很滿意了。其實他的真實用意是讓李密吸引中原隋軍主力,成為李唐的東方屏障,等到關中平定後,他再坐收漁人之利。李密計不出此,果然上了當,在中原與隋軍大打出手,到頭來白白為唐朝作嫁衣裳,讓李淵撿了個天大的便宜。僅僅是處理好與始畢可汗、瓦崗軍的關係上,李淵就體現出了非同一般的遠見,堪稱唐朝開國戰爭期間最為明智的兩次戰略決策。

在收服民心方面,李淵也顯示出高人一籌的見識。從起兵之初,他就著力打造自己愛民如子的形象。《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李淵本身就極富親民作風,「接待人倫,不論貴賤,一面相遇,數十年不忘」。他也再三要求武將們出兵時,不得擾民害民,攻州打縣只殺負隅頑抗的首惡,「此外不戮一人,秋毫無犯」。甚至百姓們自發在路旁犒勞歡迎唐軍,他也要求士卒「非買不食,」這些舉措很快為唐朝贏得了民心和百姓的支持。

在選將用人方面,李淵也出手不凡。《舊唐書》記載,李淵對人「任性真率,寬仁容眾,無貴賤鹹得其歡心」,顯示出海納百川的胸襟氣魄。良臣猛將他都予以格外的關注與獎賞,識人用人之明絲毫不遜於李世民。《舊唐書》記載,李淵這樣評價房玄齡:「此人深識機宜,足堪委任」,日後房玄齡果然成為大唐名相。勇將秦叔寶在美良川大破尉遲敬德,李淵當即賞賜給他一個金瓶,並且說:「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雖然旁人聽了不無誇張,但秦叔寶聽了只會更加感恩戴德。

李淵本人也是文武雙全,並不是那種文弱書生,「帝尤善射,每見飛禽走獸,發無不中」,時不時還親自上陣衝殺一場,擊滅賊寇毋端兒時,他立馬陣前,「所射七十發,皆應弦而倒,賊乃大潰」。平定歷山飛之戰時,「高祖擊之,深入賊陣」,顯示出過人的武勇,李世民的驍勇敢戰實則有他的影響

以此而言,李淵無論是倡導起兵,還是李唐的重大戰略制定,抑或是用人選材、收服民心等等諸多方面,都是最重要的決策者與掌舵人,因此他對於唐朝的開創之功不容磨滅,最低也是與李世民不相上下,《資治通鑒》所說的「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與基本事實不相符合,不足為憑,明顯誤導了世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唐玄宗花了4年時間征服不了一小國,唐朝一縣令的後代1天就滅了它
300多年前一明朝武將被殺頭,至今沒人能說清他是英雄還是漢奸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