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如何讓孩子學習「有後勁兒」?

如何讓孩子學習「有後勁兒」?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羅爾·德韋克,通過近20年對孩子們的研究發現,根本的區別,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

德韋克教授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領域的專家,也擔任斯坦福大學的行為心理學教授,她的學術專著《自我理論:動機、人格和發展的角色》被世界教育協會命名為年度好書。2017年9月,德韋克教授獲得了全球教育獎項「一丹獎」中的教育研究獎。而且,德韋克教授還曾經在著名的TED演講中闡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一、成長型思維VS固定型思維


當你進入一個新思維模式的時候,你就進入了一個新世界

如何讓孩子學習「有後勁兒」?

在德韋克教授所著的《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這本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來說明了這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

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們相信,人的智力、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他們熱衷於結果,努力追求成功,但只是為了顯示自己高人一等、與眾不同,犯錯、失敗、被認為不聰明是他們的噩夢。一旦遇到挫折、失敗,他們要麼歸結於自己不聰明,要麼怨天尤人,找遍借口;

他們希望自己完美無缺。

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各種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提升的,他們樂於接受挑戰,每一次失敗和挫折對他們來說,是學習的機會,也是成長的階梯,他們更熱衷於拓展自己的能力。

他們更注重自己是否不斷進取。

如何讓孩子學習「有後勁兒」?

了解到這些區別,你一定能夠想明白:

那些「後勁兒」足的孩子,往往都是具備成長型思維的孩子。而且,不止是學習能力,具備這種思維模式的孩子,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更有韌性,能更快地從挫折中復原,更樂觀,也更富有創造力。

二、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如何培養?

其實很簡單,有效地幫助孩子慢慢具備成長性思維模式,可以用從兩方面著手:

1.當孩子做得好時,用更恰當的方式表揚孩子

有這樣幾個原則:

表揚要具體。籠統的「你真棒」「我孩子就是聰明」這樣的表揚,容易讓孩子拒絕挑戰,為了維持「聰明」的標籤,孩子也很可能會盡量避免犯錯,避免自己看起來「蠢」,學習和努力的積極性也會慢慢失去。那些「聰明但不學習的孩子」,很大部分,就是被這樣的表揚束縛,唯恐「努力」讓自己看起來不聰明。

誇努力,不誇聰明:希望孩子變聰明,反而要誇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孩子其實是很敏感的,他們會從大人的話語中提取背後的信息。誇努力,孩子就會知道,成績來自努力,而不是「聰明」這樣的不可控因素。

在《終身學習》中有一個案例讓人印象深刻,在一次測試中,將學生分為了兩組,測試者對A組學生說:答對了6道題,你很聰明;而對B組學生說:答對了6道題,你很努力。就是這樣小小的不同,在接下來的測試中,被誇「聰明」的學生,超過60%的人選擇了簡單無挑戰的任務,而被誇努力的學生,超過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孩子的努力、專註、堅持、策略等等,都是更 應該鼓勵的。

誇過程,不誇結果:很多家長嘴上說著「過程比結果重要」,卻比誰都看重最後的考試成績。如何誇過程?孩子數學考了滿分,鼓勵孩子分享自己學數學的方法、解題思路;孩子能背很多唐詩,為什麼不了解一下他有哪些背誦的小訣竅?

誇進步,不誇表現:一時的表現並不能定義孩子是什麼樣的人,但太多的父母總喜歡恨鐵不成鋼地對孩子說:再這樣下去你就完了!

曾經主持過《最強大腦》的Dr.魏分享過自己女兒學鋼琴的例子,他經常會有意識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進步的過程中——作為父母,我們更需要明白,我們在意的,並不是孩子一時的表現,而是如何幫孩子培養從錯誤中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2.當孩子遭遇挫折和困境時,如何引導孩子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反應出的是孩子某些知識點掌握得不好,或者學習方法需要調整,只要認真鑽研、努力學習,就可以克服;

孩子不擅長某項運動,只是練習時間不足、規範不標準、動作不熟悉,而不是孩子「沒有運動細胞」;

孩子當中發言、表演緊張,只是準備不充分,或者正常的有壓力,而不是「上不得檯面」……

當事情不順利的時候,父母需要給孩子傳遞的是,挫折時學習的良機,積極和努力會讓他下次做的更好。

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中長大的孩子,才會更有韌性、更能迎難而上,那些「後來居上」的人,憑的就是這股韌性。

相反,當孩子遇到困境,如果父母比孩子更焦慮,過分關注孩子的能力,甚至想要去掩蓋孩子的失敗,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失敗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也是一件不被允許的事情,自己「不聰明」。這樣的孩子無法處理失敗,也懼怕挫折,他們認為努力是無用功,更沒有能力提升自己,面對更多的挑戰。

三、思維模式造成的差異,比我們想像中更大

在《終生成長》中,德韋克教授列舉了各行各業、各種領域中,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帶來的差異:

成長型思維的動員,比如邁克爾·喬丹,更注重訓練的力量,努力提升運動技能,這樣的運動員,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運動員,會把成績不理想歸咎於各種無法改變的客觀原因,唯獨不願意付出努力去訓練;

成長型思維的伴侶,會和對方一起溝通、解決問題,創造高質量的親密關係,「他們永遠幸福快樂地為雙方的關係而努力」;固定型思維的伴侶,期望「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卻不願為雙方關係的改善而尋找路徑;

成長型思維的CEO,帶領企業不斷創新,固定型思維的CEO,能將老牌企業慢慢拖入深淵而不自知。

在《終生成長》這本書中,作者的重點並不是要簡單地把人們的思維方式分為「成長型」和「固定型」,而是告訴我們,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思維方式都是可以改變的,成長型思維方式是可以培養的。

希望更多的人,包括孩子和大人,都能通過思維方式的轉變,變得更積極、更有勇氣;

積極、健康、進取的思維模式,幫助我們生長出從失敗中站起來的復原力、面對挑戰的承受力,讓我們有力量為自己生活所鍾愛的事業,付出再多一點的努力,去獲得成功,而且是持續不斷的成功。

就像作者在書的最後所說:


改變也許艱難,但我從未見過誰說不值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這樣教育孩子,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100題腦筋急轉彎,孩子能答幾個?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