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王辦廠

老王辦廠

作者:劉國芳 來源:《小說月刊》

奔40歲的時候,隔壁老王辦了一家機加工廠。

開始的時候是小打小鬧,只有一台銑床、一台鑽床和一台磨床,三五個人,承接一些簡單的機械部件以及對外加工。

老王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承接的單子都是一些低端產品,賺不了什麼錢。想要接好一點的訂單,可是人家一來參觀車間,就說環境太差、設備不上檔次,不願意合作。

換個稍好點的廠房,買台稍好點的加工中心,成了老王的一大心愿。

2002年,當地政府在城郊划了一塊很大的地,這塊地被稱為「工業園區」。政府也提了一個響亮的口號,叫招商引資、築巢引鳳。為此,這園區也叫「金巢工業園區」。老王也想到園區辦廠,但資金不足,進園至少要拿二十畝地,雖說政府優惠,但一畝地也要五萬,二十畝地就是100萬,而且進園之後要建廠房車間辦公房,這至少也要一兩百萬。老王拿不出這些錢,進園辦廠的想法,只能停留在思想里。

但後來,老王的機加工廠還是搬進了園區,是老王租了別人的廠房,那是家引進的外地企業,在園區拿二十畝地,建了4000平方米廠房,但過後,那企業並沒投產,閑置在那兒。這樣閑了兩三年,便把廠房租給了老王。

在園區,老王的生產規模也在逐漸擴大,不管是人員、設備還是業務,都比以前擴大了許多。比如2006年,老王的機加工廠有二十多人,年產值500萬,除去租金、人員工資和其他開支,老王這年的純利潤有50多萬。但這些錢剛好夠買兩台國產加工中心,剛好50多萬。也就是說,這一年做下來,老王等於賺到一家人的吃飯錢,養活了二十多個工人,還賺到兩台設備。

其他年份也一樣,老王工廠看起來規模不斷擴大,一是人員增加,從二十幾人變成了四十多人,產值也越做越多,從五百萬增長到八百多萬,利潤相應也提高了。但和以前一樣,賺的錢都購置設備了,比如那幾年老王買了一些國產的加工中心、慢走絲、電火花、磨床等等。這樣算下來,老王這幾年還是只賺到一家人的開支、工人的工資和那些設備。

2011年,老王還欠了債。

欠債是因為老王買了一台進口的五軸加工中心,機加工行業競爭相當激烈,你做不了的東西,別人能做,這樣,業務就被別人搶了。為此,老王下血本買了一台進口五軸加工中心,配套的軟體、刀具下來,總共花了300多萬。老王這年產值達800多萬,按15%或18%的利潤計算,純利潤在120萬左右,但這台五軸機,卻花了300多萬,老王這年欠債100多萬。

再後幾年,老王機加工廠的業務做得也算不錯,除了發工資和日常開支外,老王還了那100多萬的債,多餘的一些錢,又添置了一些必要的設備。由於做的東西越來越精密,國產刀具、工具都不能滿足要求,而國外的東西是沒有最貴只有更貴,各種開支大幅度增長,這樣算下來,老王還是沒賺到錢,只賺到廠里那些大大小小的設備。

到2015年,機加工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老王的那批國產加工中心根本派不上用場了,而且也缺乏高精的檢測設備及儀器,如果想繼續搞精密零件加工,就必須把那批舊機床淘汰掉,還要配套進口三坐標。為了適應生產,老王又是求爺爺告奶奶找一個朋友的公司做擔保從銀行貸款了300萬,咬緊牙關全部投進去了。這年,老王的純利潤是60萬,這年老王欠了銀行150萬。

新機床全部到位的那天,老王看著在發獃,邊上有人說:「這些錢在我們這座小城市可以買好幾套套好房子了。」

老王說:「還可以買一輛賓士。」

老王還真想買一輛賓士,作為男人,他同樣喜歡車,但他現在開的,還是一輛2008年買的大眾朗逸。

現在可以對老王辦廠進行總結了,從2002年到2016年,老王辦廠15年,不但沒賺到一分錢還欠銀行150萬,老王賺到的,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設備。當然,老王這15年養活了40多人,讓他么擁有工作,這是一種社會效益,這讓老王很欣慰。

2016年,租給老王廠房的房東來了,他說不能再把廠房租給老王了。老王傻傻地問為什麼?

房東反問一句:「你不知道?」

老王搖著頭說:「不知道。」

房東說:「政府要收回這塊地,用於房地產開發。」

老王呆在那裡。

其實,從2002年到2016年,全國最紅火的是房地產,老王所在的城市也不例外。到2016年底,老王廠區旁蓋起了很多商品房。不僅如此,政府緊跟形勢,主動作為,要把園區的土地收回來,然後再統一拍賣給開發商。也因此,政府要收回老王承租的那20畝地。當然,政府也不會讓土地所有人也包括老王的房東吃虧,每畝的回收價格是50萬,廠區里的建築每平2800元。這樣算下來,房東這十幾年一分錢事沒做,純賺2000萬元,而老王每天拚命地做,還欠了銀行150萬,要說賺,也只賺到了那一堆設備。

可想而知,老王心裡有多難受。

這時候老王50多歲了,做事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人家讓他搬,他也就不想再辦廠了。老王后來把那些設備賣了。設備就像汽車一樣,過手就虧,老王那些設備只能按購買價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價格賣出去,也就是說,老王那近800多萬的設備,只賣到200萬,還了銀行150萬欠債,老王還有50萬,這是老王15年辦廠的所有收入。

有個廠里的副手笑了,廠長老王所得還不到我賺的工錢,還操心費力的……

隔壁老王沒作聲,但眨一眨眼,落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君談史 的精彩文章:

「貧窮的死循環」
張果老為何倒騎毛驢?

TAG:煮酒君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