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吃太飽竟有這麼多壞處!看完這篇,再也不多吃了
導讀
民間一直有「每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的說法。這是真的嗎?七分飽到底是怎樣的感覺?七分飽是一種因人而異的感覺,有點抽象不好衡量。有專家認為,可以用下面這個方法來衡量七分飽:
胃裡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換話題轉移注意力,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
有一個標準需要牢記,那就是:如果吃飯時間相對規律、固定,這頓吃了七分飽,第二餐之前是不會提前飢餓的。
也就是說,如果提前餓了,就意味著沒吃到七分飽,可以適當再增加一點飯量。
還有一點可以作為參考,一天三餐攝入量比例,最好是「343」原則,即:早餐占 3 成,午餐占 4 成,晚餐占 3 成。
八點後吃晚飯心腦血管病纏身
研究表明,睡前兩小時、或是晚上七八點後進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高發!
有研究人員追蹤調查了721名平均年齡53歲的高血壓患者,發現晚上8點後或就寢兩小時前的進食者,夜間血壓不降、一直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是不進食者的2.8倍。
高血壓患者本來就是心臟病高危人群,夜間血壓再不降的話,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會高得多。此外,晚餐吃得晚,心梗腦梗等也都會高發,甚至還會增加癌症的風險!所以,晚餐最好在晚上8點前就要解決掉。
晚餐吃太飽,易老年痴呆症
若長期晚餐吃太飽,睡眠時胃腸及附近的肝,膽,胰臟等器官仍在運作中,使腦部不能休息,腦部的血液供應也不足,進而影響腦細胞的正常代謝,加速腦細胞老化。
據統計,青壯年時期經常飽餐,在老年後有20%以上的機率會罹患老年痴呆症。
晚餐偏葷,血壓上升
晚餐內容若偏葷食,加上睡眠時的血流速度減緩,大量血脂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進而引起小動脈和微小動脈的收縮,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導致血壓突然上升,也容易加速全身小動脈的硬化過程。
血脂升高,加速動脈硬化
晚餐吃得太晚還會造成高血脂,加上人入睡後血流速度又明顯降低,從而導致血脂在血管壁上不斷沉積,長此以往,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係數自然就增大了。
食物來不及消化,容易誘發腸癌
晚餐吃得太晚,來不及完全消化,殘餘的蛋白質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會產生有毒的物質,又由於睡眠時腸道的蠕動很慢,使這些毒素在腸道內停留時間延長,在其長期刺激下,可誘發慢性腸炎及腸癌。
文章來源新聞頭條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


※尿酸高別不當回事兒!除了痛風,還能引起這些大病!
※雞蛋與它是「黃金搭檔」,效果連醫生都讚歎
TAG:養生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