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伽利略號:陪伴木星8年後,化作它身上的一陣風

伽利略號:陪伴木星8年後,化作它身上的一陣風

伽利略號在太空中度過了14年,其中有6年,是在奔向木星的路上。

向木星出發

1989年10月18日,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搭載著伽利略號奔向太空。

正在太空中「卸貨」的亞特蘭蒂斯號

1986年5月是伽利略號的最初計劃發射時間,但因為一系列問題,發射被推遲到了1989年,使用了低功率的推進火箭。

因此伽利略號便不得不選擇一條更遠的路,先去金星軌道進行引力加速,然後兩度折回地球進行加速,再奔向木星。原本兩年的路程,也延長到了六年。

伽利略號飛過地球時拍下的地月合影

在被延遲發射的那幾年,伽利略號被多次改造、運送和儲藏,有人認為這就是升空後諸多問題的根源。

在最後一次離開地球之前,伽利略號的主天線—高增益天線被發現不能準確打開。這是它和地球聯絡的主要工具,本來伽利略號能每數分鐘往地球發回一張照片,故障發生後變成了數周一張。

在到達木星的兩個月前,伽利略號的磁帶記錄器發生了故障。磁帶記錄器的主要任務是,記錄伽利略號上各種儀器所探測到的結果,並在適當的時候發回地球。

拖著「病體」,它繼續毅然前行。

木星的8年之旅

1995年12月7日,伽利略號接近木星,開啟了一段8年的旅程,為我們不斷傳回這顆星球的秘密。

木星的赤道地區,伽利略號攝於1998年

紅外觀測下的大紅斑

在伽利略號到達木星之前,人們一共發現了16顆木星的衛星。伽利略號到達後又發現了多顆衛星。

伽利略號還發現木衛二地磁北極點的地理位置在變化。科學家認為,如果在木衛二的地表之下有一個液體傳導層——諸如鹽水層——那將可以最為完滿地解釋磁性極點的不斷變遷。這些新發現對於木衛二上存在海洋的設想非常具有說服力。

木衛一Io,伽利略號1998年拍攝

木衛三,伽利略號1998年拍攝

伽利略號還攜帶了一個探測器,這個探測器的任務就是衝進木星,探測木星的大氣。

伽利略號釋放探測器示意圖

雖然有擋熱板和降落傘的保護,但它還是要面臨木星的風暴、高溫和巨大的壓力。降落在木星大氣中57分鐘後,它被木星發出的熱力燒毀。

探測器降落木星示意圖

1995年12月7日,這個探測器消失在木星大氣中。

8年後,伽利略號走向同樣的結局。

成為木星的一部分

由於燃料的消耗,以及在發射前沒有做無菌處理,為免與可能存在生命的木衛二碰撞,造成污染,伽利略號被安排撞向木星摧毀。

木衛二,伽利略號拍攝。

不同於電量耗盡後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還能在太空中永遠前進,伽利略號的旅程到此為止了。

2003年9月21日,伽利略號投入了木星的懷抱,以每秒50公里的速度墜落木星大氣層,結束它長達14年的任務。

用6年的時間沖向木星,用8年的時間了解木星,然後成為它身上永恆旋轉的風暴的一部分。

地球上沒有人親眼看到這場絢爛的死亡焰火,但它一定照亮了什麼。就如同去年消失的卡西尼號,以及將來也有可能會這樣消失的朱諾號。

消失在這場風暴15年後

讓我們一起紀念這位木星先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SA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木衛一上可能又發現一座火山
七夕在老黃曆里是「分手節」,怎麼現在成了情人節?

TAG:NASA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