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大訊飛電話會議回應「造假」:機器無法替代同傳,知識產權問題應問主辦方

科大訊飛電話會議回應「造假」:機器無法替代同傳,知識產權問題應問主辦方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9月21日,科大訊飛被鋪天蓋地的報道指責「AI同傳造假」。晚間8點,科大訊飛還舉行了電話會議來回應這件事。

簡單的事件回顧

知乎用戶、同傳譯員Bell Wang爆料,科大訊飛在現場和直播中展示的「AI同傳」,用的其實是自己人工同傳翻譯的結果。

Bell Wang在標題里用了一個大大的問句:科大訊飛,你的AI同傳操(qi)作(zha)能更風騷一點嗎?還表示自己「被深深噁心了一把」。

Bell Wang表示,科大訊飛展示的翻譯成果,其實都是語音識別的自己和搭檔的輸出。而讓其最不能忍的,是在科大訊飛「知領」直播的內容中,放的也是自己翻譯的內容文本,但是裡面出現的聲音卻是機器人的。

感到被「欺騙」的Bell Wang表示自己介意的是這些事情:

科大訊飛事前沒有告訴其有語音識別的字幕;

沒有告訴其直播的同傳是機器朗讀他們翻譯識別出來的文稿;

更沒有徵得其同意就冒名使用了自己的翻譯成果。

科大訊飛回應:我們是人機耦合

事情發酵之後,科大訊飛火速回應同傳造假:我們從來沒提過AI同傳的概念,始終強調是人機耦合的模式,人工智慧目前還無法替代同傳,人機耦合才是未來發展之道。

其還向媒體用公開信的形式回應道:

科大訊飛智能會議系統主要提供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離線翻譯,現場全自動翻譯並同步展示在屏幕上,沒有任何人工同傳參與。比如在9月17日上海舉辦的2018人工智慧大會上,現場十幾位發言嘉賓中有三位嘉賓的演講用了人機協作轉寫同傳老師語音的方式,其餘均採取全自動機器翻譯。

另一種是僅提供會議轉寫上屏服務,主辦方考慮到大會專業技術背景,專門配備了專業同傳譯員,訊飛僅需提供語音識別技術,轉寫譯員翻譯結果並在會場大屏呈現,同時應主辦方要求,在直播中合成識別結果。

「關於同傳譯員對於科大訊飛的誤解,我們認為是對會議服務方面的分工溝通了解不清,目前我們已經委託會議主辦方進行溝通,希望儘快消除誤解」。

下午,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郁也在朋友圈回應道:「人機協同的訊飛聽見,動了誰的乳酪?」「事情還真的得說得更清楚一點才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關於AI能不能代替人的話題已經討論的夠多了,短期內應該是不會有什麼確切的答案了。但AI同傳目前到底做到了什麼程度?你可以移步文章《AI同傳翻車,實際上卻是人類的恐懼》了解一下。

科大訊飛電話會議回應一切

晚上8點,科大訊飛針對該事件召開專門的電話會議,除了強調了上述科大訊飛回應的現場內容之外,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江濤、科大訊飛翻譯產品經理劉晨璇還對另外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根據機器之能的報道,對於媒體提出的「科大訊飛直接採用同傳譯員的翻譯,是否侵犯了同傳譯員的知識產權」的問題,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江濤表示,主辦方更適合來處理和決定同傳譯員的知識產權使用問題,而科大訊飛只是針對會議進行技術支持,並沒有直接對接同傳工作人員,只是按照主辦方的要求完成技術支持工作。

而到底什麼是「人機耦合」,劉晨璇對此解釋道:人機耦合主要指科大訊飛的機器翻譯模式,包括兩種,一種是除了機器承擔語音識別工作外,在翻譯過程中,機器輔助人工進行同傳工作,包括提示關鍵單詞的解釋和顯示英文轉寫字幕;第二種是直接轉寫同傳翻譯的結果,並配上字幕顯示。而兩種模式的選用由客戶方指定。

科大訊飛強調,嘉賓在台上用英語發言,機器能夠將轉寫的英文顯示在同傳的顯示評上,提供完整的發言內容信息。此外,機器還會針對關鍵信息進行解釋,降低同傳口譯的工作強度,減少同傳口譯的信息遺漏。

江濤同時還表示,即使訊飛的機器翻譯將在明年達到專業八級的程度,也無法替代同傳。「科大訊飛從來沒有在產品上使用『AI 同傳』的描述」。科大訊飛的翻譯機產品只是提供交傳方案,現在的機器翻譯技術還不能達到同傳的效果。

因為同傳需要要對翻譯所涉及的領域進行認知和洞察,要理解說話人的意圖,機器和人工智慧在短時間內還做不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想干 P2P,先準備一張綠卡
本可避免!每年1500萬人打狂犬疫苗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