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期的海外留學政策:節約外匯,嚴格限制出國留學

抗戰時期的海外留學政策:節約外匯,嚴格限制出國留學

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國民政府有關留學生派遣的政策也發生了變化,抗戰初期,出於戰時非常狀態,應節約外匯的考慮,嚴格限制出國留學。1938年4月,在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的《戰時各級教育實施方案綱要》中,提出「改訂留學制度,務使今後留學之派遣,成為整個教育計劃之一部分,對於私費留學,亦應加以相當之統制,革除過去分歧放任之積弊」。1938年6月公布的由教育部與財政部會商擬訂的《限制留學暫行辦法》共有四條,其中規定「凡選派公費留學生及志願留學生,研究科目一律以軍、工、理、醫各科有關軍事、國防為目前急切需要者為限」。

抗戰時期的海外留學政策:節約外匯,嚴格限制出國留學

1939年4月,中國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修正限制留學暫行辦法》,其中規定:在抗戰期內,公費留學生非經特許,…—律暫緩派遣,自費留學生除有國外獎學金或其他外匯補助費,無需請購外匯外,一律暫緩出國I已在國外的公費生,所學科目非軍,工、理、醫而出國已滿三年者,應立即回國,已在國外的自費留學生,除成績特別優良者外,無論學習何種科目,一律不核給外匯。

直到1943年3月,蔣介石發表《中國之命運》,預計戰後十年內所需50萬高級人才,如果全部由國內大學培養則受設備、師資之限制,必會產生供求矛盾,因此蔣介石認為:『以後對於留學生之派遣,應造十年計劃,估計理工各部門高中低各級幹部所需之數目,擬具整個方案為要。」據此,教育部擬定了《留學教育方案》及《三十二年度教育部派遣公費留學英美計劃大綱》,經濟部制定了《選派國外工礦實習人員辦法》,交通部制定了《派遣國外學習生辦法》。

與此同時,國民政府大力捉倡自費出國留學,於1943年12月舉行了第一屆自費留學考試。自此到解放戰爭結束,每年都有大批公費生、自費生出國留學,留學教育再次興盛。

抗戰時期的海外留學政策:節約外匯,嚴格限制出國留學

抗戰時期,派遣留學生不外乎以下幾種途徑:(1)庚款留學。1908年,美國首先退還一部分庚子賠款作為設立清華學校及選派留學生留學美國的經費,開始了中國近代史上「庚款興學」的歷史。之後,英、法、荷、比等國相繼利用一部分庚款辦理留學事務,客觀上為中國培養了一批人才。1929年以後,清華庚款留學停止大量的選送,但仍設置若干公費留美考試,錄取前17名庚款留學生。到了1939年7月,清華大學本擬定繼續舉辦第六屆公費考試,因戰爭而停輟,直到 1943年,才舉行第六屆清華留美公費考試,錄取32名。

, (2)利用盟國提供的獎學金留學。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戰。為了加強同盟國之間的聯繫,英美等國向中國政府提供若干留學獎學金。1942年,英國文化委員會設置了10名中國留學生獎學金名額。1943年,英國文化協會及英國工業協會提供39名研究生、 31名實習生赴英國研究及實習的名額。

1944年,英國文化委員會提供各科獎學金研究生60名,英國工業協會提供理工科獎學金實習生69名,美國麻省理工等五所大學提供工.科獎學金研究生41名,美國萬國農具公司捉供獎學金20人,英國Allan HanBUty ltd等五家公司設置藥劑學獎學金5名,共計195名公派留學生名額。於是,教育部於194d,年12月在重慶,成都、昆明、貴陽、西安、蘭州等處分別進行考試,選派人員.出國留學。這次考試科目筆試分普通科目及專門科目兩種。

普通科回分別應試三民主義及本國史地,國文及英文,專門科目各門應試兩種考試,依各學科性質而定。此外,考生還要進行口試,口試主要考察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同一時期,美國蠶絲學會及密歇根大學等贈中華農學會獎學金14名,由該會初選後送教育部複試,連同以上195名學生,在1945年3月集中於重慶青木關參加教育部選派出國學習講習會後,於1945年4月結業陸續出國。

抗戰時期的海外留學政策:節約外匯,嚴格限制出國留學

從1943年一1946年,美國政府提供總統緊急金額,由國務院主辦,邀請中國學驗俱豐的專家40餘人參加美國各機關、學校、實驗所與工廠對於最新的發明與技術的研究與實地考察。 1943年,美國國務院邀請中國中央大學、西南聯大、四川大學、雲南大學各派1名教授赴美講學。教育部選派金岳霖、費孝通等教授前往。1944年,教育部選派薩本棟、陳序經等教授赴美講學,1945年,又有梅貽寶、嚴濟慈等教授赴美講學。

(3)同盟國之間交換留學生。二戰期間,同盟國為加強彼此文化聯繫,藉以推進彼此間的了解,在同盟國之間常有互換留學生之舉措。1942宅,印度外長顧問沙金特來華訪問,回國後建議兩國互換學生10名。印度派遣來的留學生分配在中央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校,中國政府派遣的留學生被分配在印度各大學或研究所。 1943年,土耳其政府建議與國民政府交換留學生10名。伊朗政府也建議國民政府派遣伊斯蘭教學生赴該國的石油公司實習。1944年,加拿大提供了4名醫科獎學金名額,因戰爭而未實現。

(4)政府各部選派出國留學。據《關於三十二年度派遣國外學習人員計劃案》,派遣學習人員名額分配如下:教育部研究員85名,經濟部考察員20名、實習人員170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10名,交通部考察員60名、實習人員225名;軍政部考察員10名、實習員20名。1944年,國民政府在租借法案C,E,F項下抉政府各機關工作人員中挑選人員赴美學習共達1200人。(5)自費留載;抗戰時期教育部於1943年舉行了第一屆『自,毋留學考試。戰前自費留學不需要正式考試廠『只要在出國前籌足留學期間的壘鄯費用,並請國內殷實商號或有固定職業能負責該生經濟和行為者作擔保人即可。為適應戰後建設需要,教育部於1943年舉行了首屆自費留學考試,考試分文科與實科兩大類。文科分25個專業,實科分36個專業。當年應考人數751人,除生理、天文、獸醫、水產和公民訓育5個專業無人應考外,其餘56個專業均有人應考,最後錄取327人,於1944年秋陸續赴美。

抗戰時期由於時局動蕩,加上國民政府出於能節約外匯開支的考慮,使得這一時期派遣留學生規模驟減。但這一時期一系列有關留學教育的法規、制度,則有助於規範當時的留學教育,使留學教育的質量得到了保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日俄戰爭時,張作霖是不是「牆頭草」?
抗戰時期,中國人一有反抗就被日軍殺死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