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大訊飛回應 AI 同傳造假事件,說要拒絕神化人工智慧

科大訊飛回應 AI 同傳造假事件,說要拒絕神化人工智慧

科大訊飛回應 AI 同傳造假事件,說要拒絕神化人工智慧

科大訊飛最近被指造假。

9 月 20 日,知乎用戶 Bell Wang 在專欄內發文稱,科大訊飛的智能翻譯同傳利用人類翻譯內容假冒機器同傳。

專欄描述,Bell Wang 擔任 2018 年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IEID)的官方同聲傳譯人員,而當時現場直播平台「知領直播」的官方描述是「本次國際會議引入了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實現了國際會議中的智能翻譯和自動語音播報」,並未提及會議現場也有專職的同聲傳譯人員。

科大訊飛回應 AI 同傳造假事件,說要拒絕神化人工智慧

專欄貼出的現場圖片顯示,會議中演講者身後除了有 PPT,還有左右兩塊區域分別顯示中英文文字,專欄描述稱這是科大訊飛的「訊飛聽見」智能識別出語音後轉錄的文字。比如演講嘉賓講中文,屏幕會實時顯示該演講者的中文,以及經過翻譯的英文,反之亦然。

科大訊飛回應 AI 同傳造假事件,說要拒絕神化人工智慧

但 Bell Wang 在比對屏幕上的內容後懷疑,所謂的翻譯環節並非機器完成,所謂「AI 同傳」其實只不過是機器識別人類口譯員的翻譯後語句,再用機器轉錄為文字顯示出來。而如此一來現場的觀眾就會誤以為科大訊飛在做精準的實時翻譯。

Bell Wang 表示科大訊飛事前沒有告訴現場同傳人員有語音識別的字幕,也沒有告知直播的同傳是機器朗讀現場同傳人員翻譯識別出來的文稿,更沒有徵得同傳的同意就冒名使用了翻譯成果。

隨後這篇專欄文章獲得超過 6000 個點贊,文章也被轉載到知乎外的平台傳播。有口譯工作者也提出科大訊飛的 AI 作弊早有前科,去年某場大會也發生過幾乎如出一轍的事件。

21 日,科大訊飛在一篇新聞稿中引用公司董秘江濤的回應,說 「訊飛從沒講過 AI 同傳的概念,始終強調是人機結合的模式。」2018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上使用的「訊飛聽見」現場同傳翻譯,「翻譯部分是由人類同傳譯員現場完成的。」

同一天科大訊飛對新浪科技回復稱,翻譯字幕上中英文同時顯示時是嵌入式機器實時全自動同傳,單個語種顯示時是人工同傳。人工翻譯時,訊飛聽見可以幫助同傳提升效率和水平。

這意思就是說,科大訊飛從未說他們過可以實現實時精準翻譯,一開始他們的技術就只是同一種語言內的「語音轉文字」。

科大訊飛還在新聞稿中提到官網公眾號 2017 年 6 月發布的一篇文章,題為 《拒絕神化 人工智慧技術需踏實前行》。這篇文章稱,科大訊飛的人工智慧目前還無法替代同傳,希望通過語音轉寫和翻譯技術幫助人類同傳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以上簡短回應,科大訊飛並未對 Bell Wang 描述的未徵得翻譯人員同意使用翻譯內容,以及未在明確地方標註內容來自現場同聲傳譯等幾點質疑進行回應,也沒有明確表示 Bell Wang 所講的一切是否屬實。

科大訊飛原為「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999 年變更設立「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2008 年科大訊飛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掛牌上市,上市文件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範圍包括語音支撐軟體、行業應用產品/系統、信息工程和運維服務。

財報顯示,科大訊飛 2018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32.1億元,同比增長 52.68%;凈利潤 1.3 億元,同比增長 21.74%。其中 ToC 業務(面向普通用戶)的收入超過 10 億元,同比增長率近 130%。科大訊飛的主要產品包括移動應用「訊飛語記」,該應用能讓語音和文字互相轉錄,用戶需要付費才能使用。

21 日當天,科大訊飛股價下跌最高不到 1%。

同聲傳譯是建立在大量訓練之上並基於人腦語言機制的一項工作。1919 年,在審判德國的巴黎和會上,英法兩國代表在 1000 多人的見證下首次藉助同聲傳譯完成了談判過程,這也是同聲傳譯最早的一次使用。

一般而言,即使是雙語運用自如的專業人士在同傳之前也要進行數年左右的鍛煉,並且需要準備大量的資料才能達到現場同傳的能力。

過去幾年,科大訊飛一直在研究語音交互技術。2017 年,科大訊飛發布第一代翻譯機「曉譯」。並表示帶有核心技術的口語即時翻譯。由於 2017 年人工智慧(AI)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先後有百度,搜狗等公司推出 AI 翻譯應用和硬體等產品。

而當時有大量標題為 AI 翻譯機器取代人工翻譯的文章出現。科大訊飛此次引用回應的 2017 年文章也是那個時期發表的。AI 翻譯在當時引起了大量同傳人士的爭議,尤其是針對 AI 翻譯準確度在同聲傳譯時較差,效果達不到大量文章鼓吹的程度。

原因在於儘管 AI 翻譯技術大幅提升,但與高水平翻譯所要求的「信、達、雅」之間還存在相當大的距離。這幾年所謂的 AI 翻譯主要依託於神經網路深度學習的技術,通過大量學習文本,模仿人腦神經思考的模式,產出對應的譯文。

但在同傳方面,AI 翻譯的效果始終存在質疑,一方面是語音識別的準確性還無法做到 100% 正確,而另一方面,AI 翻譯在語法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

2017 年 2 月,Google 使用全新的 NMT (神經網路機器翻譯)系統在韓國世宗大學與人類譯員進行的翻譯對戰。在 50 分鐘內雙方同時翻譯兩段文本。結果 NMT 並未取得較高的評分,評委指出 NMT 系統翻譯出的文本 90% 都存在語法方面的問題。

科大訊飛回應 AI 同傳造假事件,說要拒絕神化人工智慧

甚至在今年 4 月的博鰲論壇上,騰訊的同傳機器翻譯甚至將「中國的一帶一路」翻譯為「中國有一條公路和一條腰帶」。

題圖來源:Giph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我們在社交網路上說的「三觀」,背後到底有多少種潛台詞? | 所長大視野
成為許多人日常的咖啡,關於它的設計也越來越講究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