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M78星雲光之國人的祖先

M78星雲光之國人的祖先


作者:煌言


封面:《奧特曼》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初代奧特曼史錄(三):圓谷製片廠童年的「幻之企劃」


【本周的奧特系列通鑒?初代奧特曼篇】




第三回 圓谷製片廠童年的「幻之企劃」


《初代奧特曼》這一作品的基本簡介或描述,站在今人的視角正常說法大致會是,最初的奧特曼、系列第一作,諸如此類。不過現在要講述歷史的細部過程,開頭必須強調一點便是,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看歷史。這樣才有前提條件,去理解歷史人物的想法,歷史事件的邏輯關係。




首先第一點,當時當然沒有系列的概念,不可能一開始預定目標就是打造成現在這樣延續幾十年的長壽品牌。其次,甚至企劃作為一個純粹的單獨作品,在連「奧特曼」這個關鍵詞和雛形路線都還沒確立之前,基本要點是什麼?這個企劃項目應該這樣描述:《奧特Q》的後番組,就是接檔《奧特Q》的電視節目。




那麼把《奧特Q》這一作品的關聯時間線再明確一遍吧。1963年4月圓谷特技製片有限責任公司正式註冊成功,同年6月東京放送電視台(TBS)勾搭上圓谷特技製片廠,開始商議電視影視劇的新作企劃。1964年1月圓谷英二輕率下單,購買了美國奧克斯貝里公司生產的當時最新銳型號光學合成機,但因付不出巨款最終決定本機由TBS購買。同年6月光學合成機到貨,8月份新作企劃《失衡》正式通過,9月正式開機,10月改名《奧特Q》同時路線變更。




《奧特Q》全28本,採用先製作完再開始放送的體制,在日本屬於異端的情況。製作進度大致是,1964年12月為止年內殺青8本,1965年4月初時完成進度在第一季度全13本。往後第二季度的份,1965年6月底7月初進度在第19本,9月底10月初進度在第25本,12月現場全部殺青。1966年1月最初的星期日開播,製作前線最後2本的後期作業,實際持續到1月底2月初。



「《奧特Q》的後番組」這個企劃項目,早在《奧特Q》本身開播前大半年,最晚不晚於1965年5月,在圓谷特技製片廠總經理兼實質製片人的市川利明主導下,已經要求企劃室長金城哲夫開始了。5月份為止,《奧特Q》製作進程才到第16本和第17本之間,剛過半不久連開播放什麼時段什麼檔都還沒定,TBS方面自是不急於後續事項。但是圓谷特技製片廠不能輕易安於現狀,只等人家主動找上門來,而必須自己有所行動。




原因第一,圓谷特技製片廠本來就是新成立的小型製片廠,跟TBS這樣的業界大佬完全沒得比。對方不僅是電視台,而且是在京核心局,持有全國範圍的聯播網。圓谷特技製片廠必須積極主動推銷自己,已經談成功了一個《奧特Q》,實質從經營角度上來說意味著,好不容易獲得了一個放送檔。從單純的觀眾視角來說重要的可能只是片子本身,而從行業內角度來說,拿下一個檔遠比拿下什麼單獨的片子要意義重大,因此已經獲得的檔決不能輕易放手要盡量延續下去。




原因第二,圓谷特技製片廠不是普通的製片廠。出發點是唯一的特技監督圓谷英二,因此本來專門從事製作對特殊技術有高度需求的影像,當時的企業名里也還含有「特技」=特殊技術。這樣的作品太花時間,企劃和製作的周期都太長,前面一個《奧特Q》都折騰了這麼久。TBS對製作前線缺乏了解,但圓谷特技製片廠自己懂。《奧特Q》本身只夠放送半年,如果等放送事項都定下來了甚至開播了,再開始從頭考慮下一作會很緊張。英二老爹當時雖然坐總裁位置上,但不是實質經營者,他沒能力全面考慮到這些經營方面的事,可市川總經理得心裡有數。


來打個比方,把圓谷製片廠當成個大活人來看,從1948年設立圓谷研究所開始看。1963年圓谷研究所變成圓谷製片廠稱為完成義務教育,1970年英二老爹逝世後稱為徹底成年,或是走上社會。人就像細胞一樣,也是有分化的,同時這樣的長壽企業也像人一樣。或者比方成像一棵樹一樣,長出來先只有樹榦,然後才伸出枝幹,再到有枝葉。說起一個著名人物,說他是幹什麼幹什麼的,這是一種既定印象,說的是分化已經結束之後的模樣。




至於分化之前童年是什麼樣子,那在特性展露出來之前,也看起來和普通孩子差不多。童年是豐富多彩的,那時候未來也是可能性無限大的。就像今天說起圓谷製片廠,一般印象無非就是奧特曼和奧特曼以及奧特曼,就算能想到別的也基本都是上一個時代的遺物。但返回去看圓谷製片廠成年之前,奧特曼這個系列概念還不存在,甚至使得圓谷製片廠被打上標籤的《奧特曼》本身出現之前,那也照樣是豐富多彩未來無限大。




「《奧特Q》的後番組」這不是個單一的企劃,尤其在1963年到1966年這段期間,圓谷特技製片廠內部的主動企劃像開花一樣,當然其中實現了的只是極少數。那時候的企劃是自由發散沒有限定的,題材、對象觀眾、電視台、放送時段、贊助商,等等一切前提要求幾乎沒有,「下一作奧特曼是什麼?」這種感覺的限制框也自是不存在。本來《奧特Q》《奧特曼》《奧特賽文》3作的原形,也都是完全不同路線的企劃,最後形成都帶「奧特」的字眼是結果不是前提。




企劃室長小金的腦子是個發散腦,除去帶奧特字眼的3作以及只存留在紙面上的眾多企劃發想,同時期實現的也有《快獸布斯卡》《萬能傑克號》《怪奇大作戰》等變幻多端的路線。小金走了老爹死了之後,《歸來的奧特曼》《鏡子人》《詹伯A》這些的原案,也都是從他抽屜里翻出來留給圓谷製片廠的遺產。這種異想天開的發散腦,正是老爹當年看中小金把他送去培養的核心理由,因為特殊技術的本質當初也是可能性無限大的。




在《奧特曼》臨誕生前圓谷特技製片廠內部的眾多企劃,如果光要研究這個也會足夠開另一個專題連載十幾篇了,所以就僅在今天簡要提提。首先,預定與TBS合作的企劃,數量就至少達到兩位數。其中還有預定讓圓谷一任製片人而不僅僅是監督的電視劇,是可以窺見後來70年代,一哥的經營者和製片人才能綻放的鋪墊之一。



預定的腳本家,《奧特Q》以來參加的金城哲夫、山田正弘、山浦弘靖等都在,還有後來第二期奧特系列的腳本家石堂淑朗,如果實現則實質會在60年代中期就參加圓谷製片廠作品。預定監督也當然有《奧特Q》的幾個TBS演出家,圓谷一、中川晴之助、飯島敏宏等。預定演員中還有出現二瓶正也的名字,後來出演《奧特曼》中科學特搜隊的井手隊員。當然總人數遠不止這麼點,以上只舉與奧特系列有直接關聯的人名。




有一般電視劇的企劃,也有明顯要多用特殊技術的企劃,有些是除了名字其他信息都沒留下來的企劃,如《宇宙太郎》《怪球X出現》之類。甚至還有與黑澤明合作的大型企劃,等於是東寶、TBS、圓谷製片廠、黑澤製片廠,四方聯動的企劃。這是因為當時圓谷製片廠的法定代表人是柴山胖,東寶砧攝影所的所長,他同時也是1959年黑澤明的黑澤製片廠設立時的創始人之一。




圓谷一在TBS而圓谷臯在富士電視台,最早與富士電視台的企劃《WoO》碰壁了,但圓谷特技製片廠其他與富士電視台合作的企劃也不少。這邊預定富士電視台一方的製片人自然就是圓谷臯,圓谷製片廠一方的製片人仍是市川。預定腳本家除了小金外,有當時在電視劇界很活躍的宮田達男,是後來在《奧特曼》有客串執筆1本的腳本家,同理總人數也遠不止這麼點。




與富士電視台的合作企劃甚至還有時代劇《錢形平次》,但是動真格的時代劇對於圓谷製片廠來說難度太高了,就像動真格的特攝片對於東映來說難度也太高了。史實上富士電視台確實在1966年開播了時代劇《錢形平次》,實際製片方果然還是找上了業界的時代劇王者東映京都攝影所,後來成為連續18年每周放送不換主演的世界史上最長電視劇。圓谷製片廠與富士電視台合作的電視劇,最早實現的則要到1968年的《萬能傑克號》了,最後史上唯一的成功作也只有《鏡子人》。




除了以上眾多純粹的日本電視劇企劃之外,還有一堆以海外合作為前提的電視劇企劃,因為圓谷英二是「世界的圓谷」。預定作品題材從科幻劇到西部劇還有時代劇,預定合作製片方有比如哥倫比亞影業,預定電視放送渠道有NBC,美國的聯播網三巨頭之一。這些海外合作項目就是通過母公司東寶來主導的企划了,同時期本來也是利用圓谷英二的名聲,東寶與海外合作怪獸電影的最高潮時期。1965年8月暑期旺季上映的《科學怪人對地底怪獸》,1965年12月年末旺季上映的《怪獸大戰爭》,連續都是圓谷英二任特技監督的日美合作電影。


上述眾多企劃項目在那個時期出現,要認清背後有兩條本質原因。第一條是未來的不確定性,有一種模糊感混沌感。之前講述製作前線的動向,企劃和攝影現場的故事等等已經講過那麼多,今人也已經知道後來歷史發展的大脈絡,所以很容易潛意識忘記了當時當事人的立場和視角。




當時是個什麼時期,《奧特Q》還沒開始正式放送,所以世間反應會怎麼樣結果會產生什麼影響,一切都不確定沒人有百分百把握。因此圓谷特技製片廠確實有開枝散葉的必要,未來有不確定性也意味著未來的潛力無限大,《奧特Q》不過是其中一條路而不具備特殊性。不像後來所謂經營圓谷製片廠這個公司,換句話說其實就是經管奧特曼這塊品牌,然後坐收版權費了。




第二條是以製作相對廉價的片子為目標,因為《奧特Q》從頭到尾一直在虧錢。當時同等時長的電視節目製作費一般是每回150萬到200萬日元,TBS撥給圓谷特技製片廠的預算高達每回500萬到600萬日元已經大放血了,但圓谷特技製片廠提出的需求本來是每回600萬到700萬日元的。這還沒完,實際製作起來每回的花費上到800萬到900萬日元,這是個越探發現越深的無底洞。




不管最後一旦開播收視率多少,總之《奧特Q》是個虧錢的主已經定了不可能翻身,因為當時還沒開發賣玩具等商品化事業來坐收版權費的資本家商法。所以這就當是創業早期的一種投資算了,接下來目標是要盡量製作相對廉價的片子,來回收赤字。再所以上述的眾多企劃項目中,幾乎不用特殊技術的一般電視劇才很多,即使有特攝片的企劃也不到《奧特Q》那種大規模,對特殊技術的需求量頂多跟後來的東映超級英雄差不多。




理解了這兩條本質原因後,再來看眾多企劃項目之中,當時最初以「《奧特Q》的後番組」為定位的企劃是個什麼模樣。這是1965年5月為止成形的企劃,明確定位為《失衡》和《奧特Q》之後的「第3彈」,標題是《呂太少年的秘密》。是一種少年冒險式的奇幻劇,企劃中有一個博士和主角的隨從登場,主角能使用7種不可思議的道具,比如魔法手槍。




所謂少年和7種不可思議的道具,其實參考對象是作家江戶川亂步的小說中登場的少年偵探團。用當代中國觀眾好懂的說法,柯南身邊那3個熊孩子的模式原形也是江戶川亂步的少年偵探團,原典已經是二戰前出版的小說了。大名作,而且是一連串的長壽系列,戰後也多次拍成電影,電視興起後又製作成長壽的電視劇。早期電視台又沒有影視技術,就搞成現場直播小品那樣的廠棚劇,當時就近的是日本電視台從1958年做到1963年。




這個企劃重要的一點是,預想的製作費只有每回200萬日元,因為特殊技術的場景不會有很大規模。雖然比起當時的一般水準150萬日元,還是屬於昂貴的,但比起《奧特Q》真是便宜到上天了。《呂太少年的秘密》最初於1966年7月初提交給TBS,之後經歷過改題成《勇少年的秘密》,再又改題為《萬的秘密》。這回主角叫萬,來源於那個俄羅斯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則短篇作品《傻瓜伊萬》,伊萬的「萬」。




從《呂太少年的秘密》到《萬的秘密》的修改中,企劃內容出現了宇宙人。說有一個從M82星雲來的艾穆爾星人,到銀河系散步旅遊的。但他不幸與地球人發射的宇宙火箭發生了碰撞,掉落到地球上來,這條有一點點後來《奧特曼》中可見的影子。艾穆爾星人在地球上結識了少年萬和他的一群小夥伴,本劇的基本內容便是這群熊孩子和艾穆爾星人的日常大冒險,他們周邊引發的騷動和趣事等等。所謂萬的秘密,也可能包含宇宙人艾穆爾星人這個秘密了,甚至能讓人聯想到將近20年後哥吉拉粉絲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所出的《E.T.》。




但是當然在《奧特Q》之後,TBS的栫井巍製片人已經不能滿足於規模只到這個程度的企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少年偵探團置換成有專業性的成年人科學特搜隊,M82星雲的艾穆爾星人置換成M78星雲的光之國人,所謂他們的周邊騷動則升級成各種大新聞,便是《奧特曼》的雛形了。1965年夏,圓谷特技製片廠與TBS的交涉才剛剛要開始。


【注釋】




> 1、光學合成機和《奧特Q》這一作品的具體時間線:詳細可參照《奧特系列通鑒Z》[第十一回]。


2、圓谷製片廠的法定代表人柴山胖:當時東寶砧攝影所的所長,詳細可參照《奧特系列通鑒Z》[第十回]。


3、《奧特Q》的預算製作費和實際製作費:詳細可參照《奧特系列通鑒Z》[第十三回]後半。


【本周的本家特攝列傳】




特攝魂~講道理的特殊技術(二十三)《奧特曼》OP影繪和變身場景的攝影方法


《奧特曼》的OP標題時,那種雙重漩渦旋轉形成文字的影像,是在《奧特Q》的標題影像基礎之上加工重製彩色版。攝影方法過去在《奧特系列通鑒Z》[第一回]的最開頭已經講過,這回來說OP播放歌曲時那種有影繪的畫面如何製作成。


仔細看整個畫面上,可以分解成包含4項元素。倒著說,第一項是表示演職人員名單的這些文字,是製作工序中最後才插進去的。當然這是其他任何一般電視劇也都有的元素,這裡是控制著文字在影繪範圍內出現。




第二項是一個個怪獸的影繪,這要從正上方往下攝影。就是影繪擺在桌面,水平檯子上,導向組的攝影技師高野宏一坐著個吊車升空,鏡頭從90度垂直的方向對著影繪。下方自然還有至少一個人,一張一張插入更換著影繪。早期這還是很危險的,老爹親自操作高空攝影時就掉下來過。




在攝影時,所有影繪的背景不是像成品畫面上那樣,而都是深藍色的,事後再來合成背景。所以用藍色背景的原因,按如今的人容易聽懂的說法是為了藍幕合成。這個包含兩件很久以前也講過的事,在日本,攝影技師乘著吊車攝影是英二老爹在20年代首創,用藍幕合成的技法也是老爹在50年代首次使用。




第三項就是成品影像中用來合成的背景了。仔細看整個OP過程中,背景基本有3種顏色交替著更換,初期是紅、淺藍、橙,後期是綠、橙、黃。那是照明班每人拿著不同顏色的彩色濾光片在鏡頭前方,聽著飯島敏宏監督喊著拍子來一張一張更換,飯島就喊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四二三四。




影繪和彩色背景是分開攝影,事後再把僅有彩色背景的影像和僅有影繪的影像(深藍背景)合成在一起。本意是同步著歌詞和影繪的節奏,背景顏色也隨著變化的,然而照明班說我們都是音痴,只好變成靠監督喊拍子。所以看成品影像上,實際背景顏色變換的時機偏差還不小,甚至容易讓人以為毫無規律,某種意義上在當事人看來是失敗作了。




最後還有第四項不能忽略,如果再仔細看動態的影像,從頭到尾畫面上一直有不停向上升的煙霧狀的東西。那玩意兒的正體是乾冰,這也是高野的主意。央視版《西遊記》的時候用來形成天宮雲霧繚繞的視覺形象用的也是乾冰,這條大概挺有名了。在鏡頭上方畫面範圍外放上裝置,讓乾冰就像瀑布一樣傾灑下來,覆蓋在鏡頭前方,因為二氧化碳比空氣密度大。但是畫面上煙霧狀的東西一直是往上升的,這就是逆迴轉攝影的技法,上回也還剛剛說過,不是單純的所謂倒放。




現在有數碼技術操作和CG處理等條件,製作這樣的影像雖然不會看上去這麼艱難了,但當時的技術也並不是真的不得不像這樣原始笨拙。本來連變換背景顏色的影像也可以直接使用光學合成機實現,但是光學合成的時間和金額當時是能省就得省,這就是在各種現實制約條件下被迫絞盡腦汁誕生的障眼法攝影。




還有一個原因是那台光學合成機因為由TBS買下了,所有權和安置地點都在那裡,圓谷特技製片廠如果要使用機子,實際性質為租用。這還不是光付租金就行了,使用時段都有限制,因為TBS正忙著把這金貴的儀器租給各種廣告公司使用,以此來儘快收回那昂貴的成本。


再來說說奧特曼的變身場景兼用卡,這個右拳舉高巨大化過程的影像。攝影素材本身知名度已經不小了,是個人偶,造的時候就故意把右拳造得巨大到臃腫的。那攝影方式呢,也同樣是爬上吊車,鏡頭從高空對著下方。不過這回不用完全的90度垂直,攝影的是高野的助手佐川和夫。




畫面上奧特曼一點點巨大化,對於觀眾來說就是影像逐漸近前,是靠調整焦距拉近影像攝製而成。不過看過的都知道,不是一整個順暢過程的變換焦距,而是巨大化一下又停一瞬間,總體分3個階段的感覺。這個場景總長度1秒鐘,實際由3個鏡頭組成。膠捲攝影的每秒鐘影像是24幀,那就把1秒鐘三等分,每個鏡頭佔據8幀,分3次順暢地調整焦距,雖然後來實際超過1秒鐘了。




攝影后再跟紅色背景合成,又因為設定上奧特曼變身是受到貝塔膠囊發出的貝塔線照射而達成,所以影像上一閃一閃的光是這個意思。這個合成同樣是因為TBS買下的最新銳光學合成機沒法隨時用,光學攝影技師中野稔只好拿去東寶特殊技術課,讓圓谷組的光學攝影助手川北紘一,用更早一年買的稍次一等的光學合成機處理的。可以看到變身過程的紅色背景中,唯有亮光閃的時候是照射在紅色紙面上,能看到凹凸不平的紙面。




相關文章


日本動畫作畫的新寫實主義者


你以為在劍與魔法的世界就能買得起房了嗎?


小動作蘊含豐富演技,22歲原畫師分享業界經驗


用多種風格的音樂奏響「水上的世界」


能感受到速度感的畫風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講道理 的精彩文章:

奧特曼誕生的前一個月,在圓谷英二面前班門弄斧的夜晚
Anitama月刊第七期 |傳達不到的愛意,就用身體來證明

TAG:Anitama講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