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譚震林和夫人 子女

譚震林和夫人 子女

譚震林,1902年出生於湖南省攸縣城關鎮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911年譚震林入私塾學習,兩年後,在書紙店當學徒,並廣泛閱讀了進步書籍,從而接受了革命思想。20年代初期,在攸縣、茶陵組織發動兩次工人鬥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譚震林是江南抗日根據地的開拓者。1938年先後任新四軍第二、三支隊副司令員,1940年將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一、二支隊合併組成江南抗日義勇軍司令部,自任司令員兼政委,1941年任新四軍第6師師長兼政委、蘇南區黨委書記,1942年調任新四軍第二師政委兼淮南區黨委書記。1944年,率部解放淮安、寶應以東廣大地區。

中間是譚震林

解放戰爭時期,譚震林在1947年任華中野戰軍第一副政委,指揮內線「兵團」取得膠東戰役的勝利。1948年,同許世友指揮發起膠濟線西段戰役、濰縣戰役、兗州戰役、濟南戰役。隨後,同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組成總前委指揮淮海戰役,親率3個縱隊脅迫國民黨馮自安部起義,並與兄弟部隊全殲黃伯韜兵團。1949年,譚震林出席黨的七屆二中全會,這時華東野戰軍改稱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譚震林任三野第一副政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譚震林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並主持華東局工作。1956年當選為黨的八大中央委員、書記處書記、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1973年至1977年間,譚震林先後當選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在十二大上,譚震林主動退居二線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和中顧委副主任。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病逝。

譚震林的第一任夫人是蔣秀仙,她是一名老紅軍、老黨員,他們是在井岡山認識的,在戰火中相愛結婚。遺憾的是兩人才一起生活半年多,蔣秀仙便含冤被害。當時王明推行「左」傾機會主義路線,丈夫在前線,妻子卻被誣為「第三黨」而遭秘密殺害。

譚震林的第二任夫人是葛慧敏,原名田秉秀,1919年出生於蒙城縣岳坊鎮田橋村。她出身富商家庭,從小聰明伶俐,父母視若掌上明珠。8歲入黌宮小學讀書,1927年考入懷遠縣淮西中學,1930年去上海同濟醫院學習護士。1932年淞滬抗戰中,她積極投入戰地救護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1933年考入上海仁濟高級專科學校。1936年,她還在上海仁濟醫院雷斯脫實驗室學內科的時候,受當地地下黨的影響,積极參加革命活動。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她決心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便毅然投筆從戎,奔赴西安,參加八路軍辦事處學兵隊和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4月轉入八路軍武漢辦事處新四軍戰地服務團,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6月,與時任新四軍三支隊副司令員譚震林結婚,更名葛慧敏,隨母姓。她在1994年逝世。他們一共生育有三男三女六個子女。

「二月逆流」後,譚震林被當作為「黑幹將」,被送往桂林。這六個子女被一個一個地逐出了北京城。後來,這六個子女也都學有所成,都是從事科技方面工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長女譚涇遠、兒子譚曉光。

長女譚涇遠,六個孩子中的老大,她是1940年出生在安徽省涇縣雲嶺,出生之後送到上海寄養,遠離涇縣,因此取名「涇遠」。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分子生理與化學系。畢業後分配到國防部五院,後在第七機械工業部一分院七·三所工作,1980年調至中國科協,1992年任綜合計劃局(後為計財部)局長,2000年退休。丈夫虞大江是父親在井岡山時期的老戰友江華的兒子。

右邊是譚涇遠

兒子譚曉光,1952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氣象專業,1989年——2002年在北京市氣象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從事氣象應用軟體開發。後來擔任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研究員,技術首席,2006年在應用氣象學報發表文章《數據倉庫在預報決策中的應用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他考不上秀才 卻要當皇帝
抗日名將張發奎和夫人 子女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