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玉河之殤:玉龍河的故事

玉河之殤:玉龍河的故事

「玉河,以產玉得名,源於闐,分為三

東曰白玉河,西曰綠玉河,又西曰烏玉河」

—— 《晉高居誨使于闐記》

玉龍河之殤

在西藏北部的高原雪域上,群峰聳立。每年夏季,冰雪消融,山石裂解,其中崩落的玉礫、山石和冰塊,隨同咆哮的洪水洶湧沖向低洼處。朝北傾瀉匯成兩條著名河流。一條是玉龍喀什河,源自昆崙山;另一條是喀拉喀什河,源自喀拉昆崙山。

玉龍喀什河即白玉河。玉礫在水裡經過千萬年的衝擊、磨礪,變為大小不一、圓潤的白玉卵石(即白玉籽料),沉積於中下游寬闊河床里的礫石堆中。

喀拉喀什河即烏玉河(當地俗稱墨玉河),其流過一個小縣城,墨玉縣因此得名。現有說此河無墨玉,真正的墨玉產於玉龍喀什河上游的黑山村附近。此河主要出碧玉,碧玉呈暗綠色,外表風化後漆黑如墨,先民誤認是墨玉了。

玉河湍急,年復一年地把和田美玉的精華帶到人間。人們還曾在玉河裡淘到過金砂和金剛石,這真是淌金流玉的河啊!生於斯、長於斯的世代百姓,在每年秋冬枯水季節,就會下河不緊不慢地揀拾玉籽,沒有奢求,收穫多少聽憑運氣,盡享大自然的慷慨饋贈。

光陰荏苒,世事變遷。國人對和田美玉寵愛有加,和田玉籽料更是供不應求。二十餘年來玉價一路上揚。

曾幾何時,挖掘機等工程機械的轟鳴聲打破了玉河的寧靜。受經濟利益驅動的人們,不再滿足於揀拾玉籽的傳統「手工作業」,而是按河段、計畝數,包攬採挖權。開足馬力,挖地十米,讓玉龍喀什河來了個「兜底翻」!

以玉龍大橋為界,上溯八十公里,下追三十公里,在百餘公里的河床里,最多時三十萬人,三千台挖掘機在進行挖玉大會戰,河床變成了露天採礦工地。

更讓人扼腕長嘆的是:由於地球氣溫升高,玉河源頭的冰川也在縮小。半個多世紀前,雪線為三千米,現已向上提升了一千餘米。水勢不足,玉河缺乏足夠的力量把昆崙山新崩裂下來的玉礫挾帶至中下游。再加上其他一些水文上的綜合因素,形成積玉已被挖盡,新礫鮮見補充的狀況。玉河不再矣!

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依舊奔流。在阿拉克地區交匯成和田河,流入塔克拉瑪干三十三萬平方公里的浩瀚大漠。玉河流入固化的海洋,化為沙漠深處的甘泉,滋潤了沙拐棗的紅果,羅布麻的小花和千年胡楊的綠葉,最終悲壯地消失了自己……

天蒼蒼,野茫茫,水漫漫。

玉河不見玉兮,有河殤。玉河不復見兮,唯有河殤!

賞玉之美 品玉之韻

殊勝和善古典藝術館出品

回復「幫助」了解殊勝和善古典藝術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殊勝和善和田玉 的精彩文章:

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我們的一生
是誰「捧紅」了玉石?

TAG:殊勝和善和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