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別再瞎補鈣了!你口中這些「缺鈣癥狀」其實和缺鈣沒什麼關係!

別再瞎補鈣了!你口中這些「缺鈣癥狀」其實和缺鈣沒什麼關係!

很多家長經常留言問小康君「寶寶多汗、脫髮、枕禿、出牙晚、下肢彎曲,是不是就說明寶寶缺鈣了,需要補鈣啊?」

其實,以上這些癥狀當中,有很多情況都是寶寶生長發育的自然過程,既不是缺乏微量元素也不是什麼病理現象。這些癥狀會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自行好轉,並非是缺鈣造成的。比如:

出汗

2歲以下的寶寶出汗多為生理性出汗。因為嬰兒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期,新陳代謝非常旺盛,而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自主神經功能調節不成熟,需通過出汗維持正常體溫。此外,嬰幼兒皮膚含水量大,微血管分布廣,由皮膚蒸發的水分尤其多,故汗液分泌較多。

這種生理性多汗通常發生在寶寶入睡後半小時內,持續1-2小時後逐漸減少,而且僅在面部、前額有汗,手臂等部位比較少見。這是因為嬰兒的汗腺密度雖高於成人,但有分泌功能的汗腺比例低,誘導出汗的溫度閾值高於成人,因此熱性出汗能力差。

不過,如果家長發現寶寶在多汗的同時,還伴有其他異常癥狀,就需要警惕起來找一找寶寶出汗的真正原因了。

脫髮、枕禿

寶寶有脫髮、枕禿,可以說是最常被認為是缺鈣的。經常有家長問小康君「我家寶寶這麼小怎麼會掉頭髮/枕禿?是不是缺鈣了?」

其實,寶寶脫髮或枕禿(尤其是3-6個月的小嬰兒),都是很正常的一種生理現象,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

毛髮的生長會受到體內多種內分泌激素的影響,比如甲狀腺激素,性激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等。而新生兒出生後體內激素水平會快速下降,毛髮很快進入休止期,致使胎毛脫落。

毛髮的新陳代謝

頭髮的生長有一定的周期性,通常寶寶在2-3個月時枕部的胎毛會開始脫落,因此3月齡左右的嬰兒常有枕部呈片狀或圈狀頭髮稀疏或脫落的情況發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枕禿,這都屬於正常的生理情況。

局部摩擦

寶寶長時間躺在床上(尤其是小月齡的寶寶),加上頭部容易出汗、頭皮癢,寶寶腦後經常與枕頭/床面摩擦的地方就容易形成枕禿。待寶寶逐漸會坐、站、走後,睡覺也逐漸安靜下來了,枕部頭髮就會慢慢生長出來。所以,家長們眼中較「嚴重」的脫髮和枕禿,其實和缺鈣沒什麼關係。

出牙晚

寶寶的乳牙共有20顆(上下各10顆),正常情況下,大多數寶寶在出生後4-10個月時就會長出人生中的第一顆牙,約在寶寶2歲左右出齊。

萌牙順序為下頜先於上頜、由前向後進行:最先萌出的是下頜的第一乳中切牙,到8-10月時,上頜的乳中切牙開始萌出,緊接著就是下頜的側切牙開始萌出,再過兩個月,就是上頜的側切牙萌出,接著是下第一乳磨牙、上第一乳磨牙、下尖牙、上尖牙、下第二乳磨牙、上第二乳磨牙。

不過,並不是所有寶寶的乳牙都是按照上面這個順序萌出的。因為每個寶寶的出牙時間、順序與何時出齊都是非常個體化的。有些寶寶可能在4個月的時候就萌出第一顆牙齒了,而有些寶寶可能快1歲的時候才長出第一顆牙,這都屬於正常情況,家長不用太過擔心。

但是,如果寶寶在12個月後仍未萌出第一顆牙齒,那麼就需要就醫口腔醫院,由醫生檢查確認寶寶乳牙延遲的原因。這可能是遺傳、可能是疾病、可能是缺鈣、也可能是外胚層發育不良等因素,千萬別不明原因就瞎給寶寶補鈣!

下肢彎曲

膝內翻(O型腿)和膝外翻(X型腿)並不一定是缺鈣或缺少維生素D導致的,還有可能是暫時的生理現象。因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寶寶的下肢角度會發生如下變化:

?0-1歲:O型腿明顯,這多與胎兒宮內姿勢使股骨、脛骨彎曲有關;

? 1-2歲:下肢會逐漸變直,脛骨股骨角為0;

? 2-7歲:脛骨股骨向外成角,轉為X型腿,並且在2-4歲時最為明顯;

? 7歲以後:下肢會逐漸變直,並接近成人水平。

所以,在這期間家長只需帶寶寶做好定期體檢就好。如果寶寶到了7-8歲,膝內翻或外翻>8cm,或者仍存在進行性加重的膝內翻或外翻(超過15°),並伴有疼痛、不對稱、畸形或下肢不等長,就需要及時帶孩子就醫了。

小康君嘚吧嘚

很多家長容易照本宣科,習慣於把寶寶夜間易哭鬧、出牙晚、長的過快或過慢、食慾偏差、肋緣輕度外翻、活動時關節有響聲、反覆出現濕疹等現象與缺鈣掛鉤。稍有點什麼癥狀,就盲目給孩子補鈣。

但其實,不論是母乳、配方奶粉,還是營養米粉或是其他輔食,其所含有的鈣都是非常充足的,只要保證寶寶每天攝入400國際單位維生素D,真的無需擔心孩子缺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兒康 的精彩文章:

生娃之後寶媽足不出戶,其中的原因令人很心酸?
喂寶寶吃這種「水果」簡直是實力坑娃!看完不少家長傻眼了…

TAG:愛兒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