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陳氏太極拳的出腳、踢腳、和震腳的解析

陳氏太極拳的出腳、踢腳、和震腳的解析

文|網路編輯 | 禪音

中華太極拳

 中華太極拳

劉霞米拉 

00:00/04:27

一、出腳如運掌

陳式太極拳進退講究「動必進步,進必套插」「勝在進步,不敗在退步」。抬腳進退是陳式太極拳實用技擊的靈魂所在。「足踏出,如前有深淵,說回即收回,至虛至靈。」「足運行極其纏綿不直,又能隨手運行,不失螺絲勁。「腎藏志,以足從志,亦順著轉圈」「手足運動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官骸十三目》陳鑫)這些動作規範說明了一個不為人們重視的規律,就是「出腳如運掌」,左右出腳,同樣須有摺疊,抬腳逆纏上步則足尖內扣,順纏邁步則足尖外擺是其中特點之一。

如陳式太極拳一路起勢金剛搗碓,抬左腳逆纏趟出,與上身雙手右捋形成錯勁;左腳內扣即可對敵踹其膝蓋,勾其腳踝,然後虛變實,實變虛發敵。單鞭、攬扎衣、斜行拗步等都是這種步法。順纏足尖外擺,則見之於一路拳第十式「前蹚拗步」等。在談及雲手一式時,陳鑫說:「雲手:二足更迭轉……如右手順轉一圈,前半圈中氣由腋裡邊向外斜纏到指,後半圈自外回來,勁自外斜纏到腋下,左手亦然。至於足,如右足前半圈由腿根內向外纏到指,回來自外向里纏至腿根,左足亦然。」在這裡,足與手同樣需要走纏絲勁,同樣需要「力達指尖」(指:腳趾)。

這樣的動作要領是從實戰出發,襠走下弧,虛實轉換,出腳講究纏絲。作為根、中、梢的梢部的足尖,應隨胯(根)、膝(中)而動。這一原則如同掌的運動,「足隨手運,圓轉如神」,這種弧形曲線的運動,可以最大地迷惑敵方,隱藏自己的攻擊意圖。翹起的腳尖直接可撩敵攻擊之鞭腿作防守動作,內扣的腳掌弧形逆纏平面擊出,可踹敵膝蓋,側蹬其胯。擦地剷出可管敵腳踝。而萬一腳掌被捉,可借側身即刻擰腰、轉膝,借勢將內扣之腳外擺,變足弓朝下為足弓朝上,實際是一次足部的順纏就變成了腳腕的擒拿,使敵捉我足之手轉為反關節背勢,我隨即可以蹬腳擊敵。見陳式一路拳「前膛拗步」,這是見於陳式太極拳的充滿智慧,最為經典的足部被捉後解脫擊敵的動作。

兇悍的泰拳是以肘擊、膝擊為主要的技擊手段而聞名於世,殊不知中國的太極拳也是最為講究膝擊、肘擊的拳術。陳式太極拳講究「勁走三節」,根、中、梢,節節均可攻擊,而恰恰被人們忽視的就是膝擊。抬腳必用膝,如金剛搗碓,左上撩掌,如敵逃脫,則右拳右膝同時擊敵,上打咽喉下打陰,是必殺的殺招。就腳而說,就是根、中、梢的「中」——膝的一次上步抬腳。上下相隨,膝部的攻擊原理上基本相當於上肢的肘擊。

二、踢腳如開弓

雖然陳式太極拳不提倡輕易抬高腿踢人「腳踢拳打下乘拳,妙手何處不渾然」(陳鑫《官骸十三目》顧留馨:渾,寫作混),但也沒有放棄這一攻擊手段。陳長興《用武要言》:「足來提膝,拳來肘撥……遠便上手,近便用肘,遠便足踢,近便加膝。」陳式太極拳一路二起腳、蹬一根,也包括十字擺蓮、旋風腳等仍保留著具有實用技擊意義的踢腳動作。

實戰意義的衡量標準並不單指腿部的柔韌性,實戰技擊動作的有效與否,往往也不在於你掌握技擊動作的多少,而在你掌握這個動作的質量。踢腳常見的毛病是踢腳重滯,一腳抬起,全身拔根,系孤注一擲之舉。一旦落空,全身失控,完全處於被動挨打境地。陳式太極拳的口授訣竅中,全身整體勁的蓄髮相變需要「一身備五弓」,「身軀猶如一張弓,兩手為兩張弓,兩足為兩張弓」「足弓以膝為弓把,胯骨與足跟為弓梢」(顧留馨),就是要求周身均有棚勁,一旦發力,如離弦之箭,彈射而出,「踢腳如開弓」是陳式太極拳踢腳的基本技術要求。踢腳至少要達到輕、快、准、狠,才具有攻擊的意義。「腳掌應分為踢腿與蹬腳二式。踢腿時則注意腳尖,蹬腿時則注意全掌。意到而氣到,氣到而勁自到,但腿節均須鬆開平穩出之。此時最易起強勁,身軀波折而不穩,發腿亦無力矣。」(楊澄甫)

通常的武術愛好者常常只練習一種姿勢的踢腿,而壓腿又將腿擱得過高。正確的壓腿不求過高,根據自己的能力,但必須身正、斂臀、縮胯、勾腳,這樣做是為了拉開韌帶,更利於腿在各個方向的「放長」運動。壓腿應分斜腿(左腳尖對右耳朵)、正腿(腳尖對鼻尖)、旁腿(側身,左腳尖對左耳,拉開髖部韌帶),踢腿同樣應分以上三種姿勢,並加內外蹁腿,只有拉開韌帶才能避免「強勁」「不穩」「無力」。

要做到「踢腳如開弓」,還要求踢腳應具有出拳相同的規範要求。首先是松、沉,做到能收、能發。正面的踢腳應是松胯、松腰,氣往下沉,勁往上領,身軀放鬆而正直,先抬後踢。踢腳要發勁,將腿抬到一定高度,小腿由膝部彈出,這是一種意念上的「勁走三節」,並不一定表現為踢腳時的膝部彎曲,套路演練時表現為腳過膝部,加速發力。蹬腳要通三節,根(胯)、中(膝)、梢(足)節節貫穿,與沖拳發勁完全一樣。抬腿先動胯有靠意再用膝擊,然後用小腿、足,視敵距離伺機而動。膝擊則腳不發,足擊則膝不曲。比如蹬一根、旋風腳。也可單腿躍起,另一腿交叉踢腳,比如二起腳(又名「踢二起」),同樣是先膝後腿再足。先起左腳踢向對方襠部,再飛右膝攻擊對方胸部;或虛起左腳跳起飛右腳直擊對方面門。也可跳起,兩膝輪流視需擊,這是極有殺傷力的攻擊手段。這個招式在泰拳中也有。踢腳的關鍵是快和力。

需要指出的是,踢腳要快,落地要輕,以便立即進入下一步的攻擊準備,才能展其長,避其險。這種快速踢腳可以與套路中的慢速蹬腳、分腳同時練習,慢速的踢腳可以幫助提高腿部控制能力,對韌帶有較高的要求,而快速踢腳對腿部力量、平衡能力有極高的要求,兩者相得益彰。

三、震腳如出拳

震腳也如出拳,震腳也存在著「用意不用力」的問題。不用拙力是震腳的原則。震腳時五趾分開,腳面放平,腳底板平面落地「足心含空,湧泉穴要虛」,這類似於拍巴掌,掌心空,響聲大,力量足。震腳之足意到氣到力到,發寸勁,腳未接觸地面腿已全部放鬆,靠慣性擊地震腳,重心保持不變,震腳之足為虛,立足之足為實。由於提前停止用力,震腳之後沒有反作用力,不會因震腳而傷及膝關節、腰椎、大腦。在演練震腳時應避免足跟落地,重心隨足落下身體向所震之足偏移。這是很不科學的震腳方法。震腳的反坐力毫無緩衝地通過足跟、膝蓋、脊椎傳到大腦,久練必受傷害。

震腳實戰技擊的內容,首先表現在兩種實用技擊含義:一種就是陳鑫所說的「跺地如金石聲,以跺敵人之足「,如「金剛搗碓」。而另一種震腳是步伐進退之間的虛實快速轉換「以引進搏擊之術,行於手足中」(陳鑫),如「掩手肱錘」「指襠錘」。

為了攻擊較遠距離的敵手,改變自己的不利處境,陳式太極拳採用跳躍的方法接近敵人或化解來敵。為了在躍起後落地時保持隨時可以虛實變化的攻擊狀態,先落地的腳要震腳,這是為了要探明虛實同時身體落地時起緩衝作用,是強調虛實的輔助動作,它只能是單足震腳,絕不會是雙足同時震腳。一路拳「雙震腳」雖為雙足震腳,卻是依次落地,落地後,雙足分虛實。不論躍起多高,落地後均要求保持仆步或偏馬步的穩定姿勢,像現在競技太極拳自選項目中常見的躍起後正馬步落地,在傳統套路中較為少見。身體躍起後將要落地之時震腳,此時震腳之足為虛,震腳時重心仍在空中,震腳完畢重心落于震腳之足此時轉為實,而另一足為虛。此距離極難掌握,遠則腳與地面距離過大,無法震腳,震腳之足沒有緩衝,全身體重落於此足,人必落地即仆。而近則無震腳後放鬆的時間,多半變成足跟落地,重心隨足而下,使拙力震腳。這樣不僅極容易造成受傷,而且落地後也極難站穩。偏馬步與仆步震腳落地比之於躍起後不震腳正馬步落地要困難得多,絕非可輕易掌握。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最親密的是心,最懂你的莫過於太極!
為什麼站樁的人氣質非凡?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