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小身材,大作用!生態破壞新途徑!

小身材,大作用!生態破壞新途徑!

原創編譯,轉載須註明來源!

微塑料(MPs)是從合成服裝、汽車輪胎和隱形眼鏡等人造製品中分解出來的微小塑料顆粒。已知它們現在是海洋、淡水和陸地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由於水生系統的污染日益嚴重,微塑料不可避免地會被水生生物吞食並通過食物鏈向上傳播。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考慮過MP是否可以通過個體遷移,即生命階段在不同生境之間傳播。

近日,研究人員表示已經觀察到蚊子幼蟲攝入通過食物鏈傳遞的微塑料,這或許揭示了塑料顆粒破壞環境的新途徑。該研究發表在9月19日的《Biology Letters》上。

微塑料很難發現和被收集,因此會嚴重危害海洋野生動物,並且當它們穿過食物鏈並污染水源時會對人類健康構成重大風險。

現在,英國雷丁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第一次證明了微塑料可以通過蚊子和其他昆蟲進入我們的生態系統。

在研究中,研究小組在蚊子幼蟲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對它們進行監測。當幼蟲長大後,他們在在蚊子的馬氏管(相當於腎臟)中發現了發光的微珠,證實了微塑料顆粒可以在昆蟲的體內停留,即使其已從幼蟲階段發育到成蟲階段。研究人員還發現,微珠的體積越小,就越有可能被蚊子吞食。這意味著,無論哪種生物在野外吞食昆蟲,同時也可能會吞食塑料。

圖片來源:《Biology Letters》

主要研究作者,雷丁的生物科學家Amanda Callaghan說:「重要的是這很可能是普遍性的。我們目前只是以蚊子為例,但是有很多昆蟲都生活在水中並且與蚊子幼蟲具有相同的生命周期,它們在水中吃東西然後生長為成蟲。」成年蚊子棄水後,可以把幼蟲時吃下的塑料碎片帶到新的棲息地。這意味著以昆蟲為食的動物包括鳥類、蝙蝠和蜘蛛等,可能都會受到不健康劑量的微塑料污染,而所有這些動物都將再被其他動物依次獵殺。

Callaghan說:「這基本上是以前從來沒有考慮過的污染途徑。」雖然研究小組在實驗室條件下觀察了蚊子,但Callaghan表示這種過程「極有可能」已經在野外發生。

包括英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明令禁止生產銷售含有微珠的產品,但Callaghan認為,問題的嚴重程度仍在被發現之中。她說:「這是一個大問題,那些已經存在於環境中的塑料將會伴隨我們很長一段時間。」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脂肪是導致體重增加的唯一原因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